《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2月29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2月29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20-02-28 浏览次数:8147
2月29日
1944年
▲ 中共浙东区委致电华中局,报告:目前我主要任务坚持四明,巩固三北,发展绍(兴)北、绍南,求得向西北发展,与第十六旅打通联系。我战略方针“以游击战为主,辅以运动战”。并报告以第五支队四个连编成一个团,由邱相田、张季伦负责坚持余姚、上虞、余姚西、上虞东北,相机配合金萧支队向绍北发展。以五支队一连配合金萧,由杨思一、蔡群帆、钟发宗、张席珍负责向绍南、绍北发展,设法与十六旅打通联系。三支队四个连及警大、教大随指挥部。以五支队四个连编成一个团,由王胜、刘清扬负责,坚持姚南、慈南、郸西北,刘亨云随王、刘行动。
1939年
▲ 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离开四望山,向平汉铁路以东信(阳)罗(山)边敌后挺进。
▲ 中共沭阳县委重新成立,章维仁任书记,汤化愚任组织部长,汤曙红任军事部长。
▲ 中共苏皖区党委派万众一到淮阴建立第三地委,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县委;原海属中心县委建立第二地委,辖东海、灌云、沭阳、宿迁县委;同年12月,在邳、睢、铜地区建立第一地委。
▲ 苏皖纵队司令江华派员抵宿迁南乡,组建“抗日”“运河”两个大队。
1941年
▲ 新四军第一师由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正式编成。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旅,依次由苏北指挥部第一、第二、第三纵队编成。第一旅旅长兼政委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姬鹏飞;第二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三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该师活动于苏中地区。
▲ 新四军第二师由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正式编成。下辖第四、第五、第六旅,依次由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编成,第四旅旅长梁从学、政委王集成;第五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六旅,旅长兼政委谭希林;另辖淮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3月重建)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和淮南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该师活动于淮南地区。
▲ 新四军第三师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正式编成。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旅,依次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和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第三支队编成。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一说“汪克明,后朱涤新”),原辖一、二、三团改为十九、二十、二十一团;第八旅旅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原辖四、五、六团改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团;第九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原辖七、八、九团改为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团。该师活动于苏北地区。
▲ 新四军第四师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正式编成。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旅(依次由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四、第五、第六旅编成),及萧县独立旅。第十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第十一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十二旅代旅长谭友林(饶子健代)、政委赖毅;萧县独立旅旅长纵翰民、政委李中道。该师活动于淮北地区。 1942年
▲ 丹北地区成立中共江(都)镇(江)县委,康迪为书记。
1943年
▲ 熊兆仁、王直率新四军四十七团一个营恢复句北地区,打通宝华、下蜀到江北仪征的交通线。
1944年
▲ 联抗召开机关、部队负责干部会议。政治部主任顾复生作节约运动的动员报告,并宣布成立节约委员会。次日下午,节约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对思想发动、集体及个人节约办法、检查制度的执行,作出明确规定。
2月本月
1938年
▲ 项英在给战地服务团作的报告《战区民众动员工作》中指出游击战争和民运工作是不可分离的。
▲ 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建立,由顾玉良、邢子陶、张崇文、徐洁身、王文祥五人组成。书记顾玉良,组织部长邢子陶,宣传部长张崇文;省工委机关设在金华。
▲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由福建省宁德县桃花溪出发。三、四月间抵达皖南歙县溪南地区。
▲ 新四军第二支队全体指战员发出《为出发抗敌告别父老书》。
▲ 菲律宾华侨归国抗日义勇队共28人在福建省龙岩县白土镇参加新四军第二支队,编入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
▲ 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组织领导的皖北抗日游击队成立,张如屏任队长兼政委,活动于凤阳地区。
▲ 瑶里改编完毕,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正式挂牌成立,对内则为祁(门)浮(梁)婺(源)中心县委机关,隶属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李华楷(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6月撤销。
▲ 新四军驻贵溪办事处成立,主任涂振农。对内为中共赣东工委机关,书记涂振农。
▲ 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又称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驻河南省嘉义县平江留守处)成立,主任黄耀南。同年4月改称新四军平江通讯处。
▲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主任王助。翌年6月迁往福建南平。1940年9月迁往福建崇安农村。1941年3月遭国民党袭击撤销。
▲ 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在访仙镇后册塘成立,总团长管文蔚。
▲ 丹阳县政府成立,县长卢子模。
1939年
▲ 中共鄂中区委在随县长岗店成立,书记钱英。
▲ 朱镜我在《<抗敌>杂志创刊号编辑后记》中指出:“首长们的文章,都是在抗战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对于我们过去工作的检讨和今后任务和工作的正确指示。因此,我们应当细心地来阅读研究,遵照这些指示,依据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增加我们的学习情绪。”《抗敌》是全军各级干部的读物。
▲ 新四军江南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在茅山地区成立。
▲ 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成立,队长彭炎(一说“8月”)。
▲ 在新四军干部曾昭墟帮助下,洪天寿在家乡组织三乡抗日自卫队,3月下旬与巫恒通部合并成立句容东北区国民抗敌自卫团,团长巫恒通,参谋长曾昭墟,大队长洪天寿。
1940年
▲ 刘少奇在定远县大桥集附近的湾杨村召开了第三次中原局会议。会议研究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和韩德勤积极准备夹攻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情况,确定了反摩擦斗争的方针。
▲ 中共中央东南局调吴仲超去京沪铁路以北澄西地区(泛指江阴、武进、无锡三县交界边区),与何克希共同负责恢复东路地区工作。中共苏皖区党委工作由谭启龙主持。
▲ 以原新四军第二支队机关为基础,重新组建新四军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又称新二支队。
▲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一个营进入金(坛)丹(阳)武(进)地区活动,以里庄桥为中心配合当地艾焕章、薛斌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向长(荡湖)滆(湖)地区发展。
▲ 中共皖西省委成立,书记李丰平,领导立煌、霍邱两个中心县委。同年5月,省委及中心县委撤销。
▲ 中共苏皖二地委在沭(阳)西磐石庄召开地委扩大会议,决定在所属地区成立四个县委:宿(县)北为第一县委,书记王亚东;沭阳西部二、三、四区与东海南部为第二县委,书记钱天素;沭阳东部为第三县委,书记夏炳桂(夏岩);灌云为第四县委,书记吴书。
▲ 苏皖区党委在淮北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作《在敌后怎样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告。
▲ 中共扬中县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共扬中县委员会,书记李中。
1941年
▲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电示刘少奇、陈毅:第七师以皖南部队编成,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张不在时由你们指定人代理师长。该师在皖南地区活动。希望你们把胡立教调到新四军军部,组织第二科,专作侦察华中顽军之用。
▲ 新四军军工部在苏北盐城县岗门镇成立,部长韩振纪,副部长吴师孟、孙象涵,统一领导全军军工生产。
▲ 经中共中央同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
▲ 豫鄂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成立(一说“4月”),司令员郑绍文,政治委员夏忠武(兼),统一指挥和管理边区地方武装、自卫队。
▲ 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办的《先锋报》创刊。
▲ 新四军四师在泗洪龙集应山集设立医院,在孙庄建立兵工厂,拂晓报社驻张塘。
▲ 新四军第二纵队新三团团长熊梦辉率部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到达皖中无为县姚沟镇,遭遇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及保安团伏击牺牲。
▲ 中共太滆地委主办《太湖报》创刊,8月改名《抗战报》。
▲ 皖东北专员刘玉柱与周华清到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部署攻打洪泽湖顽匪的准备工作。
▲ 新四军长江游击总队转到黄(梅)湖(口)地区整编后,商群策动国民党一四七师第一团100余人,在军医杨怀西率领下投靠长江游击总队。
▲ 日伪军5000余人“扫荡”襄西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襄西部队转移至敌人侧后袭击日伪据点周家集,歼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接着又袭击当阳地区伪军韩江陵部,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主力一部,击溃侵占罗(山)礼(山)边区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四游击纵队二个支队,恢复罗(山)礼(山)边抗日根据地。
▲ 新四军第一师参谋处按粟裕师长命令,组织人员对东台、海安以东至海边地区进行1∶50000地形图的测量。
▲ 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接管国民政府两淮盐务管理局所属通泰支所及其下属盐务机构,同时成立新的两淮盐务管理局,统一管理苏中境内的淮南各盐场,局长周村。
▲ 苏豫皖边区联防委员会颁布《苏豫皖边区各县乡级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苏豫皖边区各县区级仲裁委员会组织条例》《苏豫皖边区惩治盗匪暂行条例》。
▲ 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组织“铜南繁泾绥靖指挥部”,师长刘秉哲兼指挥,向各地派出绥靖工作队。后又成立了中统繁昌调查室、“繁昌锄奸团”“繁昌县党政工作队”。疯狂堵击、屠杀新四军突围人员和中共地方干部,摧残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
1942年
▲ 华中局财经委员会公布《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规定财政工作的基本任务、税收、粮食政策、发展工农业生产、合作社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明确财政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抗战经费,实行合理负担,废除苛捐杂税,改善人民生活”。
▲ 中共华中局公布《关于发展华中根据地生产事业的决定(草案)》。
▲ 新四军第三师召开战斗生产工作模范大会。
▲ 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黄克诚作《关于政治工作的报告》及《第三师与盐阜区工作报告》;罗炳辉报告《第二师工作报告》;江渭清报告《第六师的历史和现状》。
▲ 李先念在《七七月刊》2月第1卷第7期发表《地方武装的成就与不够》。
▲ 新四军二旅六团一营奉命离开临泽以北地区,新四军五十二团一部进入该地区活动,对外仍沿用“淮宝支队”番号。
▲ 国民党军鄂东保安第一旅第一团及第二团一个营共1000余人,反对内战,在黄安县七里坪宣布独立,新四军第五师协助其组成鄂东抗日自卫军。4月30日该部在礼山县以北彭家店企图投敌,新四军第五师毅然解除了其全部武装。
▲ 淮南银行成立,1945年8月结束。发行货币名称:淮南币;货币发行地点:盱眙;流通地区:淮河以南苏皖地区;流通始末:1942年至1945年8月;货币券别(种):36。(1942年2月,淮南行政公署正式组建成立淮南银行,行址设在淮南行政公署驻地盱眙县葛家巷,1945年8月1日华中银行成立后,改为华中银行三分行)。
▲ 中共鄂皖地委副书记兼鄂皖指挥部政委赵辛初,在湖北黄梅县郑公塔组建新四军赣北挺进大队,大队长刘禄,指导员蔡琼,4月南下,直插瑞昌赤湖地区。丹南办事处改为丹阳县政府,县长包建华。
▲ 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大江剧团,团长叶诚。
1943年
▲ 淮南路东、路西两个行政公署合并成立淮南行政公署,主任方毅。下设路东、路西两个专员公署。
▲ 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先遣队,从天(门)西泗港市、多宝湾之间渡过襄河(今汉水),挺近江陵、监利、潜江间的三湖、白露湖敌后地区。与此同时成立中共襄南工作委员会和新四军第五师襄南指挥部,指挥长李人林,政治委员兼襄南工委书记刘真。5月14日,第十五旅全部挺进襄南敌后,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 新四军第十六旅任命杨洪才为独立第二团团长,林胜国为政治处主任。不久,林胜国任副政委,王香雄任参谋长。
▲ 联抗在海安镇开设“远大友记粮行”,秘密销售余粮,购买布匹、西药等军需用品。
▲ 浙东区党委在姚南杜徐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区党委建立半年来的工作,决定今后区党委的方针和任务。根据会议有关决定,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与第五支队合并,组成新的第五支队,支队长王胜,政委王仲良;第三支队建制不变,支队长林有璋,政委钟发宗。
▲ 苏中行署民政处处长宋日昌率工作组到台北(1942年初建县时,因地处东台县北部,故定名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滨海区万盈乡进行新乡制试点,民主选举乡政府成员。这是苏中第一个实行“三三制”的基层政权,著名“豆选法”就是从这里推广到苏中其他地方的。
▲ 中共苏皖区委扩大会议决定,以《火线报》为基础创办《苏南报》和新华社苏南支社。
1944年
▲ 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当前整个形势估计与今后任务的指示,要求大量发展、训练地方武装和民兵,坚决粉碎敌伪“治安肃正”计划,完成整风反奸任务,加强策反伪军的工作,深入开展拥政爱民、生产节约运动。
▲ 苏南行政区公署公布《苏南行政区私立中学校整理及设立实施办法》。
▲ 新四军第五师副师长陈少敏率部从广济县程家营渡江来瑞昌三区一带活动。
▲ 中共彭泽工委扩大为彭泽大工委,书记郑重。同时将长江游击支队改为江南游击挺进支队,支队长商群。翌年3月,郑重在宿松湖区战斗中牺牲,吴光治接任彭泽大工委书记。
▲ 新四军挺进十八团参谋长曾少怀率领新四军一个连渡江抵达湖区,加强彭(泽)湖(口)敌后抗日根据地军事力量。
▲ 苏南行政公署颁发《苏南行政区抗日自卫队组织暂行条例》,规定各县成立自卫队总队,乡镇成立中队。
▲ 溧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5年
▲ 日军、汪伪皖南独立方面军联合“清剿”铜(陵)繁(昌)抗日游击根据地,国民党军五十二师、挺进一纵队及二纵队等部加以配合。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和地方游击队英勇抗击,经3天阻击和7天反击,粉碎了敌伪顽军的联合“清剿”。
▲ 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在二里圩迎击“扫荡”涡北抗日根据地以伪第十五师为主的日伪军2000余人,歼敌四个营,粉碎了日伪“扫荡”。
▲ 新四军四师派张凯率领医生前往泗宿马厂一带脑膜炎流行区域,救治620多名病人。
▲ 宜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6年
▲ 中共淮南区委布置发动群众进行反奸斗争,对罪大恶极的汉奸敌伪分子进行清算审判。
▲ 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与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皖南地委,书记胡明。同时,在绩溪县王会山召开第一次地委会议,总结过去斗争经验,决定继续坚持和发展的方针和巩固老游击区,开辟新游击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