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12-31 浏览次数:7767
12月31日
1939年
▲ 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并项英:中原局委员现在皖东者,有我及郑位三、郭述申三人。我提议增加张云逸、徐海东、刘子久三人为中原局委员。并请示“此间原有前敌委员会,在中原局到皖东后”是否需要存在?及与中原局关系。
▲ 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队第二团队一部在孝感、安陆之间同兴店,伏击日骑兵300余人,毙伤日军100余人。
1940年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粉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略部署的指示》,指出:蒋介石派遣李仙洲、汤恩伯、李品仙等部向华中、山东我军进攻的决心已定,汤、李两部正在东进。我党我军有进行自卫战斗,打破这一进攻,争取时局好转的任务。除令江南部队迅即北移,并从华北派遣一部加强华中兵力外,所有华中及山东的党与军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为坚持抗日根据地,打破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而奋斗。
1941年
▲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在高邮汉留翟家厙召开庆祝新年大会,部队排以上干部,江都、高邮两县区以上干部参加大会。十八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分别作《目前新形势和我们新任务》《1941年我们所处的斗争环境与我们对抗战的贡献》的报告。
1942年
▲ 王必成率新四军第二旅第四团(过江前第五团与第四团合并)及兴化独立团、东台独立团(第二旅特务营)、盐城警卫团各一部及苏中党校、抗大第九分校,渡江南下,翌年1月12日,进抵苏南丹阳县延陵镇地区与第十六旅部队会师。
1945年
▲ 山东军区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报告:自10月中旬迄今2月余在津浦路之战绩:大小战斗68次,攻克邹、滕及韩庄等据点56处,碉堡320个,控制津浦路130千米,临枣路30千米,歼吴化文四个师、陈大庆部约三个师,计毙2065人,伤1500人,俘顽伪12580人,招降日军4000余人。我伤团长以下2375人,师长王麓水(山东军区第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在滕县战斗中牺牲)以下462人阵亡。
12月下旬
1937年
▲ 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叶飞及红军闽东独立师后方办事处主任许威,到福州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谈判,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
▲ 都湖彭鄱游击大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第一大队,队长饶炳成,指导员嵡祥来,副指导员曹连洪;下设三个排,后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三营七连、八连。
1938年
▲ 张云逸在戴季英陪同下到立煌县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谈判,就新四军江北部队的活动地域达成协议。双方商定,第四支队到皖东津浦铁路南段两侧活动,并留一支部队在无为、庐江地区。
▲ (11月新四军决定将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及庐江、无为地区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游击队一部整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皖中无为县开城桥地区正式成立,司令员戴季英(兼),政治委员黄岩,担负皖中地区的抗战任务,负责保障与皖南新四军军部的交通联系。
1939年
▲ 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第十团由地方武装编成(翌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第十团);第十一团由宿县抗日武装六抗三支队改编组成,团长赵汇川,政委蔡明,政治处主任孙朝旭(翌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十一团);第十二团由特务支队徐崇富(一说“徐崇福”)部改编组成,团长徐崇富(翌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十二团);独立团由泗北农民支队石青部改编组成,团长石青(翌年2月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独立团)。
1940年
▲ 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罗忠毅率该支队主力一部向溧水一带进发,接应皖南新四军军部东移,茅山地区党组织根据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指示,千方百计坚持斗争,作好迎接军部到来的准备工作。
▲ 顾祝同派第三战区参谋处长岳星明到皖南歙县岩寺,召集秘密军事会议。会上,传阅了蒋介石派专机送给顾祝同的手令,要求特别秘密、迅速、彻底地将新四军消灭,勿使漏网。并宣布由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统一指挥第五十二、第一○八、第四十、第七十九、第一四四、第六十二师,新七师第二旅等部共8万余人,对新四军进行包围、拦截。
1941年
▲ 新四军第十八旅五十四团攻克临泽之西的王营据点,毙伤日军10余人,俘获伪军50余人。
▲ 冬 高邮四区第一支地方武装——警卫大队建立。队长周志福,指导员赵璋,支部书记肖文央,主要任务是配合新四军五十四团作战。
12月本月
1937年
▲ 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成立,主任李步新,办事处驻莲花塘大观茶园。
1938年
▲ 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致函李正阳(李秧立之父)“贵府李秧立同志在本军服务,随同全军出发抗战”“兹印发国民政府颁布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办法、救济请求书及本军证明等件寄来,接到后望为查收,并将家属救济请求书据情填报,向贵处联保、区署请求优待,藉彰政府德意,聊申敝军微忱,特此函达”,并附《优待抗敌军人家属办法》和叶、项、袁、邓亲自签发的《陆军新编第四军证明书》。
▲ 新四军第四支队恢复7月间曾被撤销的第九团建制,将原编为第七团第二营的第九团第二营和庐江、无为等地的游击大队合编为第九团,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胡继亭,副团长胡维征,参谋长顾振东,政治处主任高立志。将支队手枪团改编为教导大队(翌年9月停办),大队长李世安,政治委员江岚,副大队长杜国平。
▲ 新四军第二支队给闽西南人民群众去信,报告英勇杀敌获得胜利的消息。
▲ 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率军部服务团到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部驻地溧水李巷检查工作并慰问部队。
▲ 湖北省应城地区各路抗日武装在京山县丁家冲合编为应城县抗日游击队(后改称应城县抗日自卫总队,简称“应抗”),孙耀华任司令员,许子威任副司令员,下辖三个大队,归中共鄂中特委领导。
▲ 日军到茅麓公司修筑据点,陈毅事先派第一支队作战参谋吴肃到茅麓公司与经理纪振纲商谈率部抗日,纪振纲同意将自卫武装100多人枪交给新四军,自己去上海。
▲ 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副总指挥、第六十三师师长冷欣到水西村点编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司令员向他介绍挺进敌后的战斗情况。
▲ 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著名记者顾执中为团长、王纪华为副团长的第一批“上海各界民众慰劳团”到达云岭新四军军部进行慰问。
▲ 陶勇发表《袭击板桥经过》一文。
1939年
▲ 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皖东滁县、定远县交界处瓦屋薛村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确定新四军江北部队应集中力量向江苏北部敌后发展。(一说“12月中旬”)
▲ 新四军秘书处上报1939年底实力统计,军部及第三支队7000人,江南指挥部14000人,江北指挥部10390人,第六支队12321人,豫鄂挺进纵队6200人,全军共49901人。
▲ 萧县游击支队及宿县独立团合编,组成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三总队。总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谭友林,副总队长顾担容,参谋长黄思沛,政治部主任刘作孚。辖第七、第八团。第七团团长赵海枫,政治委员李中道,政治处主任殷信民;第八团团长李时庄,政治委员周启邦,副团长陈文甫,参谋长康西山。一说“1940年初”,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编睢杞太独立大队为睢杞太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兰侨。
▲ 粟裕发表《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一文。
▲ 胡荣发表《第四次繁昌战斗中的政治工作》一文。
▲ 朱理治发表《论目前鄂豫边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一文。
▲ 集呐出版社1939年版《新四军言论集》刊载邓子恢署名文章《新四军怎样做政治工作——在欢迎上海民众慰劳团席上的报告》。
▲ 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配合新四军新六团一举歼灭搞摩擦寻衅的国民党镇江县政府常备队100余人,击毙县长庄梅芳。
1940年
▲ 叶挺、项英、袁国平、邓子恢签发《为日本强盗进攻皖南告同胞书》。
▲ 新四军军部上报1940年底实力:军部及第三支队10770人,苏北指挥部12000人,江南指挥部3500人,江北指挥部18800人,八路军第四纵队13489人,八路军第五纵队18185人,豫鄂挺进纵队12000人,全军共88744人。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将领李先念、刘少卿、杜石公、周志坚、杨经曲、黄林、王海山、罗厚福、徐休祥、夏世厚、曹玉清、蔡松荣、肖远久、郭仁太、冯仁恩、李人林、黄仁杰、张裕生、毛恺、方正平等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反对内战,坚持团结,坚持抗战的通电。
▲ 新四军江北指挥张云逸、第四支队司令戴季英率全体官兵发出《安徽各机关团体暨各界民众书》。
▲ 由皖南军部撤出的第一、第二批人员途经茅山地区撤往苏北。 新三团护送军部卫生部、执法队第二批人员途经句容时遭日伪军3000余人伏击,严重受损。
▲ 苏北交通总局成立,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管辖。
▲ 苏常太经济委员会《暂行税则》。
▲ 淮河大队在沭涟接壤处六塘河边创办修械所,为抗日部队修理枪支,制造手榴弹。翌年,淮河大队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第三团,修械所划归淮海军区。
▲ 中共无锡县委组建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强学曾任司令,薛永辉任副司令。
1941年
▲ 中共中央军委重新划分新四军各师活动范围:第一师东至东海.西迄运河,南到长江,北达盐城;第二师东至天长、六合、高邮湖,西抵淮南铁路,南至合肥、巢县,北至淮河、洪泽湖南;第三师东至黄海,西至运河,南至盐城,北抵陇海路;第四师东至运河,西至津浦路,南至淮河,北抵陇海路;第五师东至黄梅、广济,西至襄河,北抵信阳、桐柏,南至武汉及长江;第六师东至京沪路(沪宁路)东,西至南京、溧阳,南抵太湖,北迄江都、高邮、仪征;第七师东至淮南路南段,西至潜山,北抵巢湖、舒城,南迄皖南繁昌、铜陵。
▲ 新四军1941年作战概略总结。
▲ 新四军军部上报1941年底实力:军直3170人,独立旅6119人,第一师13700人,第二师15582人,第三师19731人,第四师11354人,第五师8380人,第六师5503人,第七师4245人,全军共86784人。
▲ 陈毅、刘少奇、赖传珠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彭德怀、左权报告新四军1941年12月份人员武器弹药统计。
▲ 陈毅发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一文:“惟皖南事变伏根甚深,内容复杂綦甚,国人或有不及细察者,笔者试以历史事实详细叙明,以便国人之观觉而思所以挽救之道,对于抗战救国前途多所裨益”。
▲ 独立旅上报1941年12月人员枪支统计。
▲ 苏南行政公署江南财经处和新四军十六旅军工部修械所、印刷厂、被服厂先后转移到延陵地区。
▲ 盐阜区行政公署颁布《奖励垦荒条例》,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
▲ 中共鄂皖地委指派共产党员童林、黄健夫妇扮作布商到瑞昌东部地区,利用群众基础较好和人民抗日斗争情绪高涨的有利条件,进行抗日根据地的筹建工作。先后在长江南岸的甑背岩村和瑞阳边境的柯家塘村建立两个秘密联络点。在朱湖、码头、北山、东雷湾、黄家塘、下巢湖等村庄,培训积极分子,发展一批抗日骨干。并对周围的敌情进行调查,为鄂皖地委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 淮海专署在张圩、王卜圩开办制币厂,印刷纸币,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庞在祥任制币厂厂长,并负责发行工作,王瑛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42年
▲ 新四军军部上报1942年底实力:军直2378人,第一师16501人,第二师12314人,第三师17243人,第四师9320人,第五师9823人,第六师6147人,第七师7221人,浙东1455人,全军共82402人。
▲ 中共盐阜、淮海区委员会合并组成苏北区党委,书记黄克诚,副书记金明。盐阜,淮海地区分设地委。
▲ 中共苏中区委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成员作变更。书记粟裕(兼),副书记陈丕显,组织部长向明,宣传部长刘季平,秘工部长杨斌,秘书长曾一凡。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韦一平,第十八旅兼第一军分区,司令温玉成;二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陈时夫,第二旅兼第二军分区,司令王必成,(二旅南下后为梅嘉生);三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叶飞,第一旅兼第三军分区,司令陈玉生;四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姬鹏飞,第三旅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季方;兴东泰地委书记黄逸峰。
▲ 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纵队成立,第一师第三旅旅长陶勇兼任司令员,陆舟舫任副司令员,下辖三个团。
▲ 新四军独立旅奉命由苏北淮海区北上山东,归八路军建制。
▲ 南进支队与诸北八乡抗日自卫大队奉调往三北后,留在原地的十几个伤病员,在马青(会稽地委副书记)率领下坚持斗争,在诸北大宣重建了“小三八”部队。
▲ 中共浙东区党委决定将海防中队扩建为海防大队,张大鹏为大队长,何亦达为教导员兼大队副,大队部设在古窑浦。区党委海上工作委员会和海防大队,积极开展海上活动,打击海上的日伪和海匪,开辟和保持浙东到华中的海上交通线。
▲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随军部转移淮南,将其出生4个多月的儿子陈昊苏托付给射阳县参议员邹鲁山护养。邹家保守秘密,精心护养。翌年邹家将孩子安全护送到淮南的新四军军部。
▲ 中共澄锡虞中心县委书记钱敏撰文《敌汪在苏南东路“清乡”地区旧阴谋与新花样》:“清乡”地区敌汪活动的一般概况,敌汪在统治区“清乡”地区一年后活动的新变化。
▲ 联抗李俊民副司令到李明扬部,通报日军有向李陈和兴东泰地区“扫荡”模样,希予严加防范,作好充分准备。
▲ 联抗部队根据精简要求,撤销大队建制,整编为五个连,原大队一级干部充实连队。政治部抽调部分干部加强地方工作。张可群到曲北区担任区委书记,李峰到李堡区任区委书记。
▲ 以新四军第五十四团第三营两个连为基础组建高宝独立团。县长杨浩庐兼任团长,韩云任副团长,张波任参谋长。
▲ 中共鄂皖地委所属的黄(梅)宿(松)工委派詹润民(化名老李)率领一支15人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挺进湖口棠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活动。
▲ 《先锋杂志》1942年第11、12期刊登无署名文章《苏南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日寇与汪逆的关系;敌伪“清乡”的意义和作用; “清乡”的办法及其特点;反“清乡”的经验教训;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 新四军第七师和含独立团,在安徽省和县西北花山,击毙日军80 余人。我第五连连长王志树牺牲。
1943年
▲ 新四军军部1943年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华中各战略区情况演变及部队概况。共八部分,分别报告了苏北区、淮北区、苏中区、苏南区、淮南区、皖中区、浙东区、鄂豫皖区的环境、地区演变、组织状况、部队概况、现在部队部署等。
▲ 新四军军部上报1943年底实力:军直2567人,第一师16036人,第二师17537人,第三师25576人,第四师16518人,第五师24766人,第六师5015人,第七师8477人,浙东游击纵队3632人,全军共120124人;地方武装人数为:苏中军区3430人,淮南军区5629人,苏北军区7847人,淮北军区4334人,鄂豫边区13786人,皖江军区1526人,浙东区883人,共39324人。
▲ 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发表战绩统计:9个月反“清乡”斗争中,共作战2100余次,毙伤日军609人,俘日军5人、伪军1705人,争取伪军投诚1700余人,镇压汉奸、特务、密探1465人,严重地挫败了日伪“清乡”计划。
▲ 淮南区军事工作综合报告(1943年):春、夏、秋、冬四季军事情况。
▲ 苏北区(新四军第三师1943年年终工作报告的第1部分)1943年作战概况:一年来对敌伪顽斗争的概况;对敌伪顽战术研究及我所获经验教训总结)。
▲ 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关于反对日伪“蚕食”的方针致陈毅、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等电。此电曾以《淮北区党委关于反“蚕食”斗争的指示》为题发表于《拂晓》杂志第l卷第2期。
▲ 苏中区公布《苏中区乡镇政府暂行选举法规定》。
▲ 彭雪枫发表《一年来的军事工作》一文。
▲ 邓子恢发表《1943年对日伪斗争与反内战方针的检讨》一文。
▲ 李先念向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中局报告《1943年鄂豫边区的斗争》。
▲ 新四军第十六旅1943年军事情况综合报告:共四部分;分别总结了春、夏、秋、冬季军事情况。
▲ 苏皖区党委《江南党刊》第9期刊载王直署名文章《一年斗争的回顾》。
▲ 中共茅山地委《5个月来茅山反“清乡”斗争总结报告》。
▲ 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党委、苏南区行政公署,由溧水南移,进入广郎地区。在戴埠、横涧、流洞桥、山北、砖桥一带活动。
▲ 盐阜区工商管理局《进出口货物税征收章程》。
▲ 在江南抗日挺进支队工委的领导下,成立瑞阳边办事处和瑞九边办事处,分别由工委委员徐协农和陈志益负责,作为工委进行统战工作的办事机构。支队先后与有爱国抗日表现的张肇阳、顾世廉两支国民党游击队签订了共同抗日,互不侵犯的协议。
▲ 潼阳县成立民兵总队,由县长江剑农兼任总队长,朱万国任副总队长,县委书记胡叔度兼政委,总队下设三个连建制,共计300余人。
1944年
▲ 陈毅发表《华中六年工作总结报告》一文。
▲ 新四军第二师恢复第六旅建制,并兼津浦路西军分区,陈庆先任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黄岩任政治委员。
▲ 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1944年全师拥政爱民月工作总结报告》(工作布置;实施概况;思想教育;调查访问;赔偿道歉;几项实际行动;今后意见)。
▲ 新四军第三师1944年战斗生产总结报告:一年来作战1518次,攻克据点140个,光复国土1万平方公里,解放同胞50余万。毙敌伪3247名,伤敌伪2831名,俘敌16名,俘伪2000余,缴大小炮68门,步马枪5166支,各种弹药10万余发。我牺牲指战员925人,伤指战员2101人。
▲ 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发布苏北反“扫荡”战役公报。
▲ 新四军第一师1944年军事教育工作总结、新四军第二师关于部队整训工作的指示、新四军第三师整训工作总结、新四军第四师1944年军事教育工作总结、新四军第十六旅1944年的整训情况总结、新四军第二师一年来日伪军工作总结。
▲ 苏北军区1944年民兵工作概况(一年来民兵发展概况;民兵战斗方法及战术创造;民兵工作主要的缺点和困难;民兵英勇战例事实要报)。
▲ 淮南行政公署决定在淮南中学的基础上创办淮南公学,闵廉任校长。
▲ 苏皖区党委《整风》半月刊第三期刊登李广署名文章《打破整风第一关——立下决心》。
▲ 李一氓为东灌沭边区中学创作校歌歌词,鼓舞该校师生奋勇前进。歌词是:淮海平原上,繁荣的农庄,不怕敌人封锁扫荡,我们安下战时的课堂。淮海平原上,繁荣的农庄,不怕敌人封锁扫荡,我们安下战时的课堂。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劳动、民主、纪律,我们是新青年的榜样。淮海平原上,可爱的家乡,新中国已曙光在望,我们要有革命的理想,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劳动、民主、纪律,我们是新青年的榜样。
1945年
▲ 新四军华中军区军工部在苏北淮安成立,部长孙象涵。
▲ 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决定,将新四军军医学校改称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军医学校。1947年1月华东军区决定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军医学校改称华东军区军医学校。
▲ 宋日昌在苏浙军区《前线》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天目山战斗民工动员中的几点经验》。
▲ 苏皖边区政府公布《苏皖边区行政干部任免条例草案》《各种税款统一收支程序》《进出口及转口货物税暂行章程(草案)》《产销税征收暂行条例(草案)》《营业税暂行章程》《进出口货物管理暂行办法》等税收法规、《公营商店暂行条例(草案)》《货物内销管理暂行办法》等。
1946年
▲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此材料是新四军参谋处于一九四六年编写的,原文记在抄写本上,显系草稿,当时可能未经很好校对,错误之处或难免,兹印发供各部参考,——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1、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2、新四军的组成和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时期(第1阶段1937年10月至1941年1月、第2阶段1941年1月至1942年)。详细介绍了新四军各部队的发展。
▲ 华中野战军工爆学校于1946年成立(此处引用的是《新四军组织沿革》P291“华中野战军工爆学校”条。但在中共中央华中局1945年12月26日《关于华中部队团以上干部配备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等电报》已出现“工爆学校校长张崇文,副吴泳湘,主任许彧青,副杨凯,副教育长樊道余”)。校长张崇文,副校长吴泳湘,政治部主任许彧青,副教育长樊道余。1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工爆学校并入华东野战军特科学校。
▲ 陈毅了解章维仁淮海军分区第三支队情况后,亲笔写信给七师政委曾希圣,拨给三支队6挺轻机枪,同时还批了一万发子弹。章维仁派人去郯城兵站领回,使三支队的实力得到了加强。
▲ 中共华中分局决定成立淮北军政工作委员会和以七十七团、八十一团及两个骑兵大队为主体的淮北挺进支队,饶子健任书记兼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