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 >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28日)
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9月28日)
作者:李本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9-09-28 浏览次数:8069
9月28日
1937年
▲ 张闻天、毛泽东致电林伯渠,着董必武派人联络项英、陈毅,告以国共合作谈判的情况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
▲ 项英就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问题致函刘英并转全体同志,你们 “在两三年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着,这是全党最光荣的战士”,我“代表中央分局向全体同志致以最热烈的布尔什维克敬礼”。介绍了目前的形势和我党的主张和指示,要求“你们接着文件和信后,立即依照执行,并设法将宣言、信件转达各地部队的同志和游击队遵照执行”,你们及其他部的部队速向江西内交通适当地点集中,以便与关英、黄道诸同志会合改编。南昌民德路971号月宫饭店设有“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陈毅负责,可与他接洽一切。刘英务必亲来南昌到省保安处找陈毅接洽。
▲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发出通报:经蒋介石核定,委任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1938年
▲《拂晓报》在河南确山竹沟创刊(一说“9月29日”),彭雪枫题写报头,并撰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的创刊词。《拂晓报》先后由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主办,1942年元旦起成为淮北区党委机关报,并改为双日刊。内容除新闻报道外,还定期发表带指导性的社论和文章,并开辟了国际版、国内版、《我们的生活》版等。发行范围很广,从第300期开始,发行到延安、重庆、西安、新县、阜阳、立煌(今安徽金寨县)以及华北,甚至传到了纽约、莫斯科及东南亚各国。1943年,《拂晓报》还在巴黎参加国际展览。彭雪枫在《贺〈拂晓报〉500号——5年来〈拂晓报〉的检讨》一文中说:这是“油印报之传播最远,读者最众的黄金时代。”抗日战争胜利后,《拂晓报》先后成为中共华中七地委、江淮六地委、宿县地委机关报,现为宿州市委机关报,继续出版。《拂晓报》社还出版了《拂晓增刊》《拂晓丛刊》《拂晓专刊》《拂晓文艺》等刊物。
▲ 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强令新四军第三支队开赴芜湖青弋江一线担任阵地防务。
▲ 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第二营在巢县袭击驻运漕的伪军,毙伪军50余人,俘伪军副司令以下160余人。
1939年
▲ 新四军游击支队一部夜袭双桥集,消灭伪军一部。
▲ 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一部破坏天王寺至二圣桥公路。
1940年
▲ 刘少奇致电黄克诚、陈毅、彭雪枫并致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挺、项英,指出:“苏韩(德勤)再度向我大举进攻,其先头部队离我仅1千米,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日军“将有意无意的配合向我从各方面进攻,我苏北、皖东各部将处于危险困难境地。因此,苏北八路军应迅速向东南推进,控制阜宁、益林地区,否则,在敌人‘扫荡’下将无地转移,亦不能策应与增援陈毅”。
▲ 陈毅、 粟裕致电毛泽东等:“韩之进攻企图已极明显,一周内大战必爆发。韩畏八路军,轻视新四军,先突破南线及退路,再向北与八路斗争。”“我们进驻黄桥,即从政治上扩大统一战线,李明扬可保证中立”。“部队己积极准备作战,以独立作战为原则”。同时建议“八路军五纵请积极向兴化、盐城推进,即可援助我们”。
▲ 新四军退出姜堰,陈毅安排黄逸峰通知李明扬派部队接防。
1942年
▲ 中共苏中区委成立交通工作委员会,各地委亦相应成立。区党委、行署设交通总局(党内称总站),地委、专署设分局(分站),县设县局(支站),区设区站,乡设交通员。
1943年
▲ 日军“扫荡”苏浙皖边,国民党军不战而退,3天丢失4座县城。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一部挺进敌后,迅速收复溧阳溧水根据地,并于11月初开辟皖南郎溪、广德游击区。
▲ 东灌沭边区中学更名为“灌沭中学”,开办经费由灌云、沭阳两县负担,毕业生亦由两县分配。校长孙存楼,副校长吴鸣玉,后改由淮海行署领导,并拨给经费。行署主任兼文教处长李一氓曾亲临学校视察工作。
1944年
▲ 新四军五师李先念等请示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我们拟公开公布五师地区为豫鄂皖军区,或豫鄂军区。以后对正规旅团下达命令,用五师名义;对军分区下达命令,用豫鄂皖军区名义。妥否?请示”。
1945年
▲ 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除令三师去冀东外,请再令四个旅迅速到达鲁南接替山东部队防务,参加津浦战役。
▲ 中共中央华中局电示粟裕、曾希圣、谭启龙等并报中央:“除江南各地主力集结江北使用外,在浙东、苏南、皖南、皖中留下一定秘密武装(可不用共产党、新四军名义),掩护群众坚持,这在将来全国内战爆发后,有极大作用。”并就“留下”进行了具体部署。
▲ 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致电罗荣桓、黎玉并报军委,三师主力七、八、十旅及师直属三个团,拟于10月8日可抵郯城、赤岸之线,其独立旅可随后跟进。如趁鲁南情况紧张时,我们已令三师主力在不过于拖延时间下,可以顺便参加鲁南战斗。
▲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三师第七、第八、第十旅及独立旅(独立旅于10月4日归建)、三个特务团共3.5万余人,从苏北淮安、胡集等地先后启程,开赴东北。10月12日路经山东临沂时,陈毅军长对连以上干部作动员报告。
▲ 李先念致中共中央请示电:“我们准备与王树声、戴季英会合后,集中2.5万以上兵力,夺取桐柏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