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出师表(节选)赏析
出师表(节选)赏析
作者:叶 舟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8期 日期:2018-08-17 浏览次数:7767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3),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jiàn)之路也(4)。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5),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6)异法(7)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8)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9),攘(rǎng)(10)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注释
(1)崩殂(cú):这里指刘备死亡。(2)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3)开张圣听: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4)妄自菲薄:自己随便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5)陟(zhì):提升,提拔。臧否(pǐ):善恶。(6)内外:指宫内和朝廷。(7)异法:刑赏之法不同。(8)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9)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10)攘(rǎng)除:排除,铲除。
解析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在出师伐魏之际,上疏后主刘禅,“报先帝而忠陛下”,表达对蜀汉的忠肝义胆,便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本文节选的大意是:先帝刘备创建基业还不到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已分三国之势,我们蜀汉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的确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是因为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答这份恩情啊。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恢复振奋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至于堵塞了大臣们尽忠尽善、直言规劝的道路。
皇宫中的近臣和朝廷中的官吏,本来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是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啊。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感言
在封建社会中,诸葛亮已然成为智慧的化身和忠君的典范。刘备死后,留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局面。诸葛亮为先帝开基业,为后主尽忠心,他开济两朝的人生经历,使得《出师表》充溢着一种沛然难御而又低徊往复的情感。为了“报先帝而忠陛下”,诸葛亮在晚年不惜劳师袭远,以弱击强,抱定了“兴复”的目的,万死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感慨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陆游则激赏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这些都是对诸葛亮本人和《出师表》的深切回应。诸葛亮忠于职守、奋不顾身的人格,千年之后,依旧令人感动不已。
中国传统观念的价值标准是做人要忠诚厚道,即“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诸葛亮的“大忠”很大成分是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但对我们也确实有教益:古人尚且如此忠义,作为今天的领导干部,接受的是党的培养,受人民之托掌管权力,如果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不全心全意、呕心沥血,怎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出师表》展示了诸葛亮的忠、勤、慧、勇、明五种美德,他同时成为后人育人修身的楷模。而这五种美德,正与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领导干部标准有暗合之处,因此,再次体味诸葛亮的人格感召力量,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讲是大有裨益的。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的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原则,则是跨越时空的治国理政经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贤远佞,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
在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下,“亲贤远佞”是劝谏君主的专用名词。在汉朝时期,曾有汉文帝“宣室求贤访逐臣”的故事,只可惜他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典型的对贤才的遭踏,后人才有“可怜夜半虚前席”的感叹。鉴往可以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追寻中国梦的新时代下,“亲贤远佞”有哪些意义呢?首先,民主社会中,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成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在班子建设、民主决策等工作中,广泛做到“亲贤远佞”,全面营造一个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关心人才、善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这是对新时代“亲贤远佞”的诠释。所谓老实人,就是那些老实做人、扎实干事、不拍不钻的人,虽然他们不是大圣大贤,但至少与“贤能之人”具有相同性质的。
其次,亲贤远佞要以德为先。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德政在古代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在今天,以德治国同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人才是一种资源,有德有才堪称优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者,善钻营投机,为人圆滑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亲贤远佞”之“佞”。以德为先是新时期党选人用人的基础导向和要求,更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为政“亲贤远佞”的基本准则。
最后,我们生活的圈子里,同样有忠奸和贤佞的存在。中国是礼仪之邦,重感情、重仁义是我们的优点,但也是我们容易被奸佞之人利用的弱点。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