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一部老部队的“家史”
一部老部队的“家史”
作者:刘石安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7年第5期 日期:2018-05-09 浏览次数:6889
高建国同志的新著报告文学《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新书到手后,我连续几天通读了六遍。因为我是这支光荣部队的一名老兵。
高建国将军,曾经在二十集团军担任政治委员,在带兵的同时,他深入调查了解这支英雄部队的本源,足迹踏遍这支部队转战南北的各个战场,接触采访了不计其数的当事人以及后辈,查阅了军史、地方志与各种档案材料等,在这样厚重、坚实的史料基础上,为我们奉献出这部55万言的煌煌巨作。这部书唤起了我——一个老兵对战争年代的追忆,对为革命献身的战友的缅怀,对自己青春年华的怀念。
该书从到苏州革命博物馆寻访新四军指挥员、开国中将刘飞身上埋着的长达45年的一颗子弹入笔,波澜壮阔地展开历史的画卷,有浓笔泼墨的挥洒,有精工细描的刻画,有新四军领导干部的指挥若定与日常生活,有基层干部战士的英勇奋战与真挚情感,全方位、立体地、多层次地诉说了“江抗”“新江抗”、华野第一纵队,解放军第二十军、现第二十集团军的革命“家史”。
2015年12月,中国权威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卷首就刊登了作者的文章,编者在卷首留言:“长篇非虚构作品《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刚健沉浑的交响曲,一方面扎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一方面全力还原与此相关的一部戏剧名作的创演历程,两者融汇,那些令人由衷缅怀和敬仰的革命先辈和艺术家的群像,重新鲜活在我们面前,震撼并感动着今人的心灵。”
书里写了抗日将领叶飞、刘飞、吴焜等,并且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四军基层干部战士。在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真实可信,他们的故事,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原上海仁济医院医生张贤,在国难当头,得知常熟有一支新四军抗日游击队,那里非常需要医务人员,他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下来,并动员新婚妻子庞露共同参加新四军革命队伍。当游击队里的伤病员没有医疗器械和药品时,他们拿出自己多年积蓄,还变卖定亲首饰等物品,建立起了新四军游击队的第一个后方卫生所,精心救治伤病员。张贤医生后来在与敌人战斗中,把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血,洒在碧荷绿苇环绕的洪泽湖,时年仅31岁。
女战士杨瑞年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台柱子,也是最早公认的优秀女演员。在皖南事变中,杨瑞年不幸被俘,在狱中她获悉关在此处的新四军民运部组织科长陈茂辉要越狱,但没有鞋穿。回到牢房,她把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条,赶做成一双布草鞋转交给陈茂辉。陈茂辉穿着这双鞋冲破牢笼,重返革命队伍以后又多次协助战友越狱。在著名的赤石暴动中,50多名难友成功脱险,11人当场牺牲,10多人越狱失败再次陷入魔掌。1942年6月19日,上饶集中营周田村监狱的宪兵特务,实施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杨瑞年是第二批遇难的,时年仅26岁。她在生命最后一刻——已经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倒下前依然发自肺腑,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作为一名人民军队的老战士,读了这部诉说老部队“家史”的长篇报告文学,思考了很多,想说的话很多。我再一次为高建国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叫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