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铁军精神
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铁军精神
作者: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二(8)班 郑一帆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3期 日期:2018-01-19 浏览次数:7100
我是个爱听故事的男孩,去年有幸考入洋泾中学并成为洋泾中学学生党校的一名学员。在党校的系列课程和实地走访过程中,我逐步了解到浦东和洋泾中学的渊源,对流传至今的红色印迹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日军炮火毁我“上海市立洋泾中学”教学楼。母校师生连柏生、顾正均、林有用等响应党的号召,拍案而起、投笔从戎,在浦东南汇组织武装队伍,投身抗日洪流。后来渡海转战浙东四明山区,汇入新四军浙东纵队,在浦东传为佳话。抗战胜利后,为维护和平,避免内战爆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从延安飞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宣布中共部队主动撤离浙东、苏南、皖江3个解放区。
由谭启龙、何克希、连柏生等率领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在北撤途经青浦县观音堂(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塘湾村)驻扎休整时,在陈泾港、通波塘交汇处的迎恩桥南堍观音堂北墙上,留下一条标语,这条标语历经沧桑,保存至今,现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名洋泾中学学生,我早就对这段历史心生渴慕,尤其对校友连柏生的事迹满怀敬仰,所以一直想去瞻仰那条70年前的红色印记。
终于在临近春节,我们部分同学在党校负责老师和浦东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同志的陪同下驱车前往青浦,寻访先辈的足迹。在车上,几位老同志热情洋溢地为我们介绍了抗战时期发生在浦东及杭州湾两岸的点点滴滴。其中一位两鬓染霜的老同志据说还是当年我们家乡五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战士之一、大团中学创办者盛幼宣先生的后代。他向我们谈到,当年连柏生等率部北撤途中在澉浦等地遭到国民党军队围堵袭击的种种细节,让我们深受震憾。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终于到达青浦观音堂。天公作美,晴空万里。踏着斑驳的石板路,走在静谧的乡间小巷,不一会儿便走到了标语所在处。只见一栋粉墙黑瓦的小屋背后外墙上,虽然有的墙皮已经脱落,但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新四军宣”16个遒劲的褐色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站在标语前,我们不禁肃然起敬、浮想联翩:当年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艰苦抗战取得胜利后,为了顺应民意、顾全大局,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竟不惜放弃包括浙东在内的南方解放区!这是何等坦荡、宽广的胸怀和胆略!正直的人们不难想象,有多少子弟兵曾经付出鲜血甚至生命,才从侵略者手中夺回这片热土。而刚刚取得胜利、连牺牲的战友还没来得及掩埋,却要奉命立即北撤,真是情何以堪?!然而军令如山,新四军浙东纵队的指战员立即打起背包,洒泪告别乡亲,在半个月中接连跨过杭州湾、黄浦江和长江,在“双十协定”签订之前,开进了苏北和鲁南。
联想到近年来总听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暗地里散布什么“新四军只会搞摩擦、争地盘”的谣言和谎话,我想面前这条标语,正是对这种恶毒污蔑最有力的回击,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为今天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寻访经历而感到幸运,更为学习、生活在洋泾中学这样一所尊重历史、努力传承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同前辈们一天的相处更使我们觉得应该饮水思源,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先辈们的红色记忆绝不能忘!就像标语应该定期描红那样,我们青年学生也应铭记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历史,传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