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刘华清:中国“航母之父”
刘华清:中国“航母之父”
作者: 李军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3期 日期:2018-01-12 浏览次数:7013
刘华清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航母之父”。1987年,时任海军司令的刘华清上将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要建航空母舰!”
刘华清
新中国首份特别公函保住核潜艇
放牛娃出身的刘华清被称为“布衣将军”。将军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1360名开国少将之一,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如果没有刘华清,中国海军就很可能没有核潜艇。
核潜艇的研制设计是从1959年开始的,1962年上半年经济困难,核潜艇研制眼看要下马。刘华清专门向聂荣臻元帅汇报,保留了核潜艇研制的火种。1965年3月,刘华清亲自起草了研究制造核潜艇的报告。8月,报告获批。将军在回忆录中用了四个字形容:喜出望外。
“文革”中,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面临冲击。将军向聂帅建议以中央军委名义发一个关于保护核潜艇工程的特别公函。1967年8月,中央军委发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别公函》,核潜艇科研任务在动乱中被保护了下来。1971年5月31日,核潜艇首航。1974年8月1日,第一艘鱼雷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将军就任海军司令员后,主持了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1994年,新一代核潜艇研制开始。将军欣慰曰:“后继有人,后继有艇,我放心了。”
当之无愧的中国“航母之父”
刘华清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早在1970年,我就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当上海军司令员之后,将军力主造航母,但当时经济实力有限,将军没放弃。1987年,刘华清提出,搞航母,不能等。财力不够也要早论证。将军的设想是,“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虽然将军的很多想法因为各种因素未能成形,但是却促使了许多与航母相关的预研项目上马,为我国航母打下基础,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当之无愧。
“近海防御”战略的制定者
众多外国军事文献,把刘华清将军称为“中国的马汉”。马汉是美国著名的海权专家,被称为“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
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时,海军的地位差不多就是陆军的“辅助军种”。他在回忆录中透露,“1985年底,我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的‘海军战略’问题。”自明朝永乐以后,直到清王朝灭亡,中国的海洋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禁海闭关”。刘华清使军内外由“大陆观”逐步向“海洋观”转变。
他重新制定了海军战略,人民海军开始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将军对人民海军作了“三步走”的远景规划:21世纪初控制第一岛链(由靠近亚洲大陆沿岸的群岛组成,包括台湾岛、琉球群岛等);2020年左右控制第二岛链(由第一岛链外扩到太平洋北部群岛);2050年左右能够“全球行走”。这在20世纪80年代看来,似乎是个不切实际的狂想,但是现在来看,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刘华清将军的远见!
(原载《浙江老年报》,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