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新四军中的八路军
新四军中的八路军
作者:卞龙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7年第3期 日期:2018-01-09 浏览次数:7767
新四军和八路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是人民的队伍。八路军成立在先,新四军成立在后。八路军中一批骨干先后到新四军队伍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八路军先后有成建制的部队南下支援新四军,并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时统一划归新四军建制。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的一些八路军部队和北撤的新四军部队进行了整编。
1940年3月,中央军委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当时的形势,决定从华北抽调八路军部分兵力南下,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和八路军总部的决定,黄克诚从太行山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指挥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2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原第三四四旅旅部机关编为纵队部,将第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抗日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等部统一编入。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为政治委员,杨得志为副司令员,后左权回八路军总部,杨得志代理司令员)歼灭国民党顽固派之后,征尘未洗,又于6月上旬告别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率纵队机关、新编第二旅(1940年,八路军第二纵队下辖四个旅,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秀1938年温塘战斗牺牲,韦杰接任,刘震任政治委员)、纵队教导营共1.2万余人挥师南下。
1940年6月20日,先期出发的第一梯队第三四四旅(原属八路军一一五师,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政治委员。第三四四旅辖六八七团、六八八团和一个警卫营。该旅以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营团干部大部分是原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的。)约8000人,在刘震、康志强率领下,抵达豫皖苏的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27日,黄克诚和纵队部、新二旅也到达这里。
1940年5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主力改编而成的“苏鲁豫支队”约5000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此前为吴法宪)率领下,由苏鲁豫边区南下,6月初抵达苏皖边区。该支队的胡(炳云)、田(维扬)大队已先期挺进皖东北。这样,为建立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又增添了一支重要的主力部队。
钟辉、韦国清、孙象涵、李浩然等领导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进驻皖东北。
“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江华,也从山东带来一批干部和部队到达皖东北。
7月初,彭雪枫、黄克诚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下辖四个旅:第二旅(原新二旅)、四旅(原三四四旅)、五旅(六支队一、二团)、六旅(原六支队第一、第三总队各缩编为一个团)。
黄克诚考虑到豫皖苏的部队太少,装备又差,应彭雪枫的要求,将其主力第三四四旅(欠第六八七团)和教导营的一半留给彭雪枫部。
1940年7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部署,黄克诚率部越过津浦路进入皖东北,执行向东发展任务。留在原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部,约1.7万余人,活动在豫皖苏地区,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经过简单动员,黄克诚遂率新二旅和第六八七团开始东进。
1940年8月16日,中原局宣布:根据中央指示,所有涡阳以北、津浦路以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部队统一编制和指挥,隶属中原局,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四纵队第二旅及第四旅第十团、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八路军第二纵队机关一部等整编而成,辖第一、二、三支队,共9个团,约2万人。以黄克诚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
第一支队,由苏鲁豫支队(又称彭朱支队)组成,司令员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一、二、三团。
第二支队由新二旅和第六八七团组成,司令员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副司令员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下辖第五、六、十团。
第三支队由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组成,司令员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副司令员孙象涵,参谋长杨志雅,政治部主任张震寰。下辖第七、八、九团。
8月下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在黄克诚的率领下,遵循中原局和刘少奇的指示,准备挺进淮海、盐阜地区,打击顽军,支援新四军,共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团与新四军第二纵队第六团在江苏东台县城北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标志着新四军、八路军协力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改称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仍留苏北地区配合华中抗战。这支部队之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而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扩编组建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这支部队之后改编新四军独立旅。
1940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第四、五纵队划归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建制。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在盐城召开。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八路军各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共7个师1个独立旅。
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四、五、六旅分别改编新四军第十、十一、十二旅。1941年9月,三师九旅划归四师建制,改称四师九旅。
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一、二、三支队分别改编新四军第七、八、九旅。1941年9月,四师十旅划归三师建制,改称三师十旅。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隶属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决定山东军区大部主力和新四军三师开赴东北,执行巩固和发展东北解放区的任务。9月28日,新四军第三师分批启程进军东北。
1945年10月15日,成立津浦前线野战军,归新四军建制,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二师第四、五旅,第四师第九旅,第七师和原山东解放军第八师(师长王麓水,后何以祥;政治委员王麓水兼,后丁秋生;副师长何以祥,后王吉文;政治部主任刘春。辖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团)。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军区与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等部整编为中原军区,调离新四军建制,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1945年12月3日,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机关合并,称新四军兼山东军区。12月26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归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八师称山东野战军第八师。1947年2月3日,华东野战军整军后,改称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
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以及所属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所属部队整编为12个纵队。至此,新四军完成了庄严的历史使命,新四军番号终止。
(作者系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