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亲述 > 试论新四军文化战线 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试论新四军文化战线 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作者:徐桂楠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7年第2期 日期:2017-11-23 浏览次数:7031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主要靠什么?靠的是“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为主体的斗争策略。为了确保党的领导,扩大统一战线,有效的开展武装斗争,新四军在军、师、旅、团内均建有政治机关和文化团体,在营、连还设有文化教员,可称之为军事系统的文化战线。
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堪称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他非常重视部队的文化建设,他把师里的《拂晓报》和“拂晓剧社”视为两“宝”。他经常说:“文化战线的斗争并不比军事斗争或政治斗争次要。革命运动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文化运动。文化运动先做了革命实践的思想上的准备,而后又直接指导着革命的实践。”实践也证明,在日占区,日伪军的烧杀掠夺,激发了沦陷区的人民群众,他们纷纷觉悟起来,要求参加抗日队伍。面对全民抗战的要求,必须有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法宝,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的呼唤隐藏在广大民众内心抗日的激情,来开创全面抗日的新局面。
我军当时的兵源,主要是来自于广大的农村,特别是沦陷区的农民,他们饱受日伪血腥统治之苦。农民的淳朴心理,也都存有传统的一些文化知识,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自己的家乡遭到日军的侵略,他们被迫参加了抗日活动。但如何才能使农民由被动抗日转变为主动抗日,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抗日救国”的道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去争取和教育农民群众。这种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凝聚的力量,是我们相传的宝贵财富。如传统中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精忠报国”的岳飞,戚继光杀倭寇,郑成功驱荷复台,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等,这些传统文化,都含有反抗民族压迫、仇恨汉奸卖国罪行、弘扬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一旦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救国的道理相结合,便会产生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支配行动,精神变成了物质,就会使“全面抗战”的活动轰轰烈烈、面目一新。
抗战期间,我在新四军四师十二旅当过文工团员,连队文化教员,也曾做过旅政治部的《火线快报》采编工作。回忆那段工作,我深感军事战线和文化战线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党的领导下,这两条战线是水乳相融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具体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连队是军队基层的作战单位,是与日寇拼杀的战斗实体,要使连队能胜任这个使命,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跃连队文化生活。我在连队任文化教员时,就在指导员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并开展这方面的活动。连队除行军打仗外,充分利用战斗间隙上政治课、军事课和文化课,以提高基层干部战士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通常上午教识字,学政治。傍晚学唱歌,做游戏,特别是政治文化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如:讲述党在抗日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开展忆苦思甜教育,提高其阶级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民族气节和对敌斗争的勇气,提高对敌攻心战的技能,开展火线对敌政治攻势,火线喊话,训导战俘,分化瓦解敌军;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纪律教育;密切联系群众,搞好军民关系,协助驻地农民搞好生产互助,帮收帮种。
通过这些活动,使连队的干部战士都逐步起到战斗员、宣传员的作用,使连队真正成为政治觉悟高,作战能力强,战斗意志坚,团结协作好,克敌制胜强的基层战斗实体。
二、开创全民抗战的新局面,协助当地民主政府,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如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和民兵武工队等群众组织,使这些组织围绕抗日救亡这个中心开展各项活动。这些组织活动的过程,也就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抗日救亡时期,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主动将内战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我们军队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活动,以利调动一切抗日人士的抗日救亡积极性,使其真正形成全民抗战的新局面。
三、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农村文化教育不普及,农民文化知识非常低,传统文化便成为农民知识的—部分。面对这种现实,在抗日文化宣传活动中,其宣传形式就必须是群众化、通俗化、多样化。只要有利于抗日活动的宣传都可以。如:采取因陋就简、喜闻乐见、就地取材、自编自演的基本形式。搞军民联欢,没有舞台,就用牛车木板搭建,没有布帘就用被单代替,没有服装就向老乡借,没有电灯就用马灯等。我在文工团工作时,唱歌、跳舞、写壁字、贴标语、出墙报、当演员,什么都学着干。有些剧目和表演是从兄弟部队学来的,有的是根据抗日救国的故事自编自演的,节目在艺术上虽然还显得粗糙,但确实能起到鼓舞士气、提高斗志、雪中送炭的作用。对普及文艺,提高文化,撒播抗日种子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同时,抗日文化的发展,还表现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在经过抗战实践中得到了升华。如:爱国主义在过去集中表现在“忠君爱国”上,而抗日战争,外族入侵,只有救国才能救自己。所以,在抗日的宣传活动中,就把过去只有少数志士仁人的“精忠报国”的思想,发展为军民共赴国难,由封闭式的爱国主义意识,发展为全民抗战。这种政治文化思想的升华,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源泉、革命的宝贵财富。
四、培养和训练了一批农村小知识分子队伍,成为抗日文化战线的骨干,真正起到了引导农民由被迫到自觉抗日救亡的桥梁作用。在这项活动中,组织兴办各种学校和短期训练班,较系统和专业培养骨干是重要一环。因为从事抗日活动的文化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大批的知识分子,但在文化落后的农村,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很少的,只有充分运用农村一群小知识分子。说他们为小知识分子,一是年纪小,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二是他们的文化程度最高仅为小学毕业,一般就只上过二三年学。如我本人,农村小学三年级未读完,就参加了新四军文工团。但这些年龄小、文化低的小“知识分子”都朝气蓬勃,勤学苦练,不惧危险,勇于实践,再经过各种形式的学校、训练班的培养教育,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提高很快,大都成为抗日救国文化战线的骨干分子,走上了一条由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再到马列主义的道路,成为共产主义的革命战士,优秀的革命领导干部等,真正实现了革命成果和人生价值的双丰收。
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总结抗日战争时期经验时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条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中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这一论断,是千真万确的,是经过抗日胜利实践检验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