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陈毅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陈毅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作者:李直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7年第1期 日期:2017-11-03 浏览次数:7767
陈毅是久经考验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也是著名的诗人。
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的10年内战时期,他领导南方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黄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中,在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确路线指引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他在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转变与转战
陈毅非常关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他认为形势转变了,人的思想应跟着转变,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也应跟着转变。只有及时转变并调整自己的步伐,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1927年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革命处于严重关头。为了救国救民,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等于8月1日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陈毅从武汉赶到江西,追上了撤离南昌南下的起义部队,担任一个团的党代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失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毅保持清醒头脑,准确判断大势,承认失败但不失去信心,创造条件努力开辟新局面。他协助朱德将留在三河坝的部分部队及时向粤、赣、湘边界转移,实行战略性的转战。当时,部队经过多日转战,减员很多,思想混乱,处境艰难,不少人动摇了。在这个严峻时刻,陈毅对军队进行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起义干部、战士耐心说明革命的前途,说服大家适应形势转变、调整好心态。他坚定地说:“我对革命从不悲观失望!但头脑一定要清醒,判断一定要准确。”又说:“干革命就不能怕牺牲,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任何艰难困苦中不动摇。”在朱德和陈毅的组织领导下,部队转战于丛山密林之中,起义骨干得到保存。
1927年10月底,在信丰传来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朱德和陈毅想方设法与井冈山取得联系。第二年1月,他们转战到湘南,与湘南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工农革命政府。这次的转战,实质上就是开始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重大转变,是开始向农村进军。
1928年4月,敌人重兵围攻湘南。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亲自率领井冈山部队前来湘南接应。陈毅协助朱德率领起义军向井冈山前进,和毛泽东在砻市胜利会师。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先后任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等职,协助毛泽东、朱德领导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曾任中共赣西南党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亲自组建了红六军、红十二军,并任军长。
陈毅在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对于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迎着走与牵着走
中央苏区的迅速扩大,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亲自发动了几次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陈毅率领部队积极参加粉碎反革命围剿的斗争。1930年底,蒋介石兴师十万,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冷静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的状况,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原则,提出了“退却到根据地作战”的方针。红十二军军长陈毅坚决贯彻这一原则和方针。战前,他对红十二军三十五师全体指战员进行了政治动员。动员后,部队作战情绪很高,信心很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敌军从吉安、建宁一线,分兵八路向根据地进攻。陈毅亲自率领第三十五师从黄陂、小布出发,迎着敌军往龙冈、枫边、东固、富田向吉安方向开进,与敌军对着干。每当遇到敌军,就采取“东钻西走”之法,既打又不打,既不被敌人吃掉,又不把敌人甩掉;既要让敌人知道红军的行踪,又不让敌人摸清红军的底细。从黄陂出发后的第六天,在一个山口与敌遭遇,为了抢占有利山头,双方展开了猛烈的争夺。就在战斗最激烈时,陈毅果断决定:“部队立即撤出战斗,向富田转移。”到了富田的第二天,果然不出陈毅所料,敌人跟在屁股后面又撵了上来。陈毅沉着指挥,即使是在敌人泅水过河时都留着不打。为了麻痹敌人,还故意让出一个口子,给敌人闯进来。一直等到敌人快打进富田街门了,陈毅才骑上骡子转移,在东固的大山上阻击敌人。两天后,又转移到枫边。部队边打边走,到了白沙,接着又转到龙冈。这时,敌军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共8000多人,又跟到了龙冈。至此,大家才逐渐明白:开始迎着敌人走,遇敌不打,是为了把敌军引出来;到富田后,打了就撤,打打走走,是为了牵着敌人鼻子走,一步步把敌军引到龙冈。
龙冈是中央苏区的腹地,地形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很好。毛泽东决心在龙冈打个歼灭战。他命令陈毅让出龙冈,带着第三十五师转到龙冈后面。张辉瓒跟到了龙冈,实际上是钻进了红军的“口袋”。这时,几路红军迅速向龙冈靠扰,其中有红三军、红四军、红五军、红八军和红十二军,还有兴国的独立师和附近几个县的赤卫队。12月30日拂晓,总攻开始,红军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冲向敌群。敌人很快被打垮,张辉瓒成了“瓮中之鳖”。接着,红军乘胜追击,消灭了谭道源的大部,吓得许克祥部调头逃跑。蒋介石亲自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就这样被粉碎了。
群众观点与战略支点
在中央苏区时期,陈毅对王明路线执行者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而受到了排挤和打击。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执行者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了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陈毅因在兴国战斗中腿部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与项英等一起,领导和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后又转移到赣、粤、湘边界地区。当时,斗争环境十分险恶,敌人对赣粤边的油山、北山、梅山一带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树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三光”政策。陈毅和战友们面对的是“四处有敌人,到处有枪声,这里喊捉,那里喊杀”的处境。
针对这样的情况,陈毅提出了全面转入游击战争的意见。他要求大家时刻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在一起,做好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他特别提醒大家“要加强学习,加强团结,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游击根据地的群众,是游击战争的积极支持者。这一带的群众力量是在武装暴动中发动起来的,差不多每个村庄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过、烧过,与国民党反动派结下了深仇大恨。他们都看到,由于游击队的存在,地主不敢进山收租,反动派也不敢进山抓丁、征粮、征税。这是革命带来的好处,因此对共产党和游击队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游击队非常注意和群众一道打土豪、抓反动分子,把没收到的财物分给群众。这样做的结果,使游击队和群众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支持,谁也离不开谁。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革命力量为什么能保存下来?这个答案都凝聚在陈毅的诗词中:“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陈毅和项英等一道,杰出地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牵制了国民党反动派大量兵力,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和北上抗日;保存了革命火种,积蓄了革命力量。对此,毛泽东作出了高度评价:“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政治仗与军事仗
新四军成立后,陈毅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不久,他与粟裕等率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挺进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任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间打击日伪军。继而,陈毅派叶飞等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继续东进,深入敌后,直逼上海近郊。他针对江南水网地带敌人据点林立的现实指出:抗日民族战争的群众基础比之前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广泛得多,我军充分发扬游击战特长,以分散对敌的集中,以集中对敌的分散;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虽然比山区困难多一些,但“寇能往,我亦能往”,要善于利用地形而不为地形所限,要创造平原水网地区游击战争的新经验。
1939年冬和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惨败后,加紧在华中地区制造摩擦事件。此时,陈毅遵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又派叶飞等率部渡江北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亲任苏北指挥部指挥。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在政治上,他主张团结合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他说:“搞不好‘合作’就要变成‘活捉’”,要站在我党严正的立场上,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当时,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依仗他的优势兵力,妄想一口吃掉苏北的新四军。苏北泰州一带的李明扬、李长江地方杂牌军和宋子文系统的陈泰运税警部队,同韩德勤部队有一定矛盾。陈毅对李明扬、李长江以及陈泰运部等做了大量工作,争取他们保持中立。在军事上,对国民党顽固派则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0年10月,韩德勤率领一个军又一个旅共1.5万人,进攻苏北新四军。陈毅、粟裕把主力7000多人全部集中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黄桥镇,进行了有名的黄桥战役。黄桥战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多人,俘敌3000多人。我军乘胜打下海安、东台,和南下的八路军会师白驹镇。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这次战役是陈、粟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具体体现,是执行中央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结果,也反映了陈毅有魄力、有决心,果断地将政治仗与军事仗结合起来的杰出的领导才能。
“求心退却”与一心歼敌
1946年夏,蒋军气势汹汹,进犯解放区。陈毅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挺进山东前指挥华东我军,从几个方向上迎击蒋军,取得初战胜利。尔后,又逐步集中主力,采取“求心退却”战术,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先后取得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的胜利。1947年2月,国民党军分南北两线进攻山东解放区。南线敌军以八个整编师进犯临沂,北线敌人以三个军南下策应。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陈毅、粟裕等指挥我军少数兵力奋勇阻击南线之敌,主力则日夜兼程北上莱芜,歼击李仙洲集团。经过三昼夜激战,全歼该敌6万多人,活捉李仙洲,收复山东13座城市。这次歼灭战,大大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民心,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使其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遭到惨败。
蒋介石被迫收缩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4月,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向山东进攻。5月上旬,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犯,企图压迫我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陈毅等以掌握最大限度的主力在手,仍然采取“求心退却”“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的战法,在南征北战中寻找战机,以极大的耐心等候进攻之敌发生过失。终于从正面敌人一字排开的八九个整编师中,找到了国民党最强的所谓“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决心将张灵甫这只“肥猪”全部吃掉!陈毅以巨大的勇气指挥华东野战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左右两翼敌人,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四面包围突悬冒进的中路强敌七十四师。经过5月13至16日的浴血战斗,全歼敌七十四师于孟良崮山区,张灵甫被击毙。这次战役,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注:文中陈毅的言论出自1979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的忠诚战士——缅怀陈毅同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