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血荻花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6年12期 日期:2017-09-01 浏览次数:7090
弹雨硝烟中六次更名,只为追随浴血长眠的英灵。一串血染名字的串连,一簇不朽薪火的传承,凝成热血与信仰的叠加升华,也铸就一个巾帼英雄的血性传奇。
弹雨硝烟中六次更名,只为追随浴血长眠的英灵。一串血染名字的串连,一簇不朽薪火的传承,凝成热血与信仰的叠加升华,也铸就一个巾帼英雄的血性传奇。
这是1943年初秋黎明,皖江抗日根据地。晨雾氤氲的河汊闪出一条乌篷船。一身碎花蓝褂的女连长匍匐船艏,机警目光从摇曳苇丛间扫过。突然,一道强光柱如利刃横劈而至,“突突突”的急促汽艇马达声迅即响起。女连长遽然挥手令船工抽出船底闸板,河水霎时咕咕冒入舱中。机枪弹雨如瀑泻来,随船沉河的战士们一个猛子扎向芦苇荡。
日寇汽艇冲进泥汊河,河面唯见几串神秘气泡。芦苇如墙,河道幽深,鬼子惊恐地向芦荡激射一阵机枪,又向河中投掷几枚手雷后便匆匆离去。
泅水脱险的新四军战士汇集湖中土墩,几个男兵采回莲藕、红菱。嚼着白嫩莲藕,女连长耳畔犹闻首长的叮嘱——“日寇秋季扫荡在即,运回这批枪支弹药,七师就有与敌抗衡的铁拳头!”
女连长心有灵犀。那一刻,皖江行署副主任张恺帆正迎着风雨伫立码头,神情镇定却难掩内心焦灼。毕竟,骁勇女连长这趟独闯虎穴龙潭,面临着无以复加的险厄。
早在这年暮春五月,张恺帆组织一次穿越封锁线的军需物资运输,初见特遣队长是个短发柳眉的特务连女连长,张恺帆不禁心生一丝犹豫。但听完方案汇报,战将不禁眼睛一亮,登船一刻,递上佩带的勃朗宁手枪,语调笃定说:“此计缜密,等你凯旋!”
然而,穿越敌占区的险厄岂止如履薄冰。1943年,困兽犹斗的日寇对抗日根据地严密封锁。傍晚,江面宵禁后航船落帆泊岸,码头渔火阑珊,日伪侦缉队狼奔豕突登上特遣队驳船,日军少佐掀开门帘一瞬却倏然止步:船舱四角灯笼高挂,江风轻拂窗纱婆娑,四个少妇围坐桌前惬意地搓麻将。临窗端坐的少妇一袭白蝉翼纱旗袍,仿佛月光浸泡似的纯净明亮,那份高贵典雅令人肃然敬畏。见有人掀帘而入,少妇轻挑柳眉扭头耳语几句。丫环会意地从苇笸中抓一把银元,递给伪军队长说:“少奶奶说今夜手气好,权当是帮长官赢把夜宵钱。”
一场穿越雷区的凶险,被一双纤手轻轻翻过。特遣队十勇士五个男兵乔装船工,队长与三个女战士扮作阔太太,年少女兵则充当丫环。食盐被装在驳船舱底,上铺隔板再覆盖玉米和稻谷,那抑或就是战争经典中的“暗渡陈仓”。
江堤等候的张恺帆几乎难以置信,眼前雍容富贵的阔太太就是飒爽英姿的女连长,但瞬间便欣然点头。女连长3岁成为童养媳,6岁起采菱、放牛,11岁上就给地主少奶奶做丫鬟,长时间豪门熏染习得写字诵诗,施展骄矜刁蛮的少奶奶做派自是随手拈来。
正沉吟间,女连长掏出勃朗宁手枪奉还首长,战将说你需要就留着用吧。孰料女连长柳眉一挑说,真需要就该从鬼子手上缴!此景如昨,时过境迁,战将不由将焦虑目光投向苍茫水泊。
与战将的牵挂无异,此刻,闯过重重关隘的30挺机枪40箱子弹,正静静躺在河汊底。疾风掠过,衣裳湿漉的女连长陡然打了个寒颤:白昼日寇汽艇神出鬼没,夜晚摸黑打捞凶险难测。正焦虑间天空突然转阴,豆大雨滴瞬刻笼罩整个湖面。“老天相帮来了!”女连长“嚯”地起身,将驳壳枪插在腰间果断挥手:“走——起船!”
雨中打捞惊险而紧张。对这趟日寇眼皮下运送军火,小分队别出心裁采取悬浮战术,即把枪支弹药用油纸包装,悬挂于船舷吃水线下,船舱满载皮棉垛,遇敌交火则可作掩体抵挡枪弹。此刻,潜入河底的战士先卸下枪支弹药,再将木船托浮水面关闸舀水,最后用缆绳将武器包捞起挂上船舷。不到一个时辰,乌篷船竖桅满帆驶出河汊。
狭路相逢,胜败仅系一念之间。午后暴雨停歇,似乎察觉端倪的鬼子匆匆回返河汊,只在苇丛中找到几只皮棉垛。而那一刻,百里外的七师驻地红庙镇,战士们正哼着军歌忙碌拆装武器包。张恺帆拎起泛着蓝光的轻机枪喜笑颜开,蓦然瞥见换上戎装的女连长,正依偎茅屋门框沉入梦乡。
女连长李彩霞,原名黄玉珍,安徽无为白茆镇人。1901年生,1927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1938年转入新四军。曾数十次担负秘密军需物资运送任务,在沪宁至皖江的烽火交通线上书写着卓越传奇。
抗战胜利后,1945年秋江南新四军奉命北上。部队整编后不久,转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的张恺帆到原七师部队,意外发现屡建奇功的女连长没有北上。几经查询,陡然揭开一段令人心灵震撼的铁血传奇。
1928年隆冬冰封雪飘,红军新战士化装村姑夜送紧急情报,途中遭遇敌人便衣队。约定接应的女红军雪荻花拼死阻敌牺牲在芦苇荡,鲜血染红芦苇梢头那束洁白,恰如喷吐烈士18岁诗样芳华的殷红底色。
血荻花,就此成为一个红军战士的生命启蒙。回返连队的女兵改用新名——雪萩花,指导员诧异地问起缘由,只见女兵簌簌落泪,紧咬的嘴唇渗出殷红鲜血。时隔三天指导员猝然牺牲,这个未解哑谜终被搁置下来。
但女兵传奇却伴随颠沛征战在延续。两年后她再次改名钟琼英,这次战友们从一份悲壮中读懂英雄初衷。已是红军排长的女兵带战友潜入敌后侦察,遭遇日伪特务埋伏受伤被捕。押解船上,两个英雄女兵突然扭住日军曹长跳入急流,重伤的姐妹战友拼死抱紧鬼子卷入漩涡,却让身藏情报的排长得以泅水挣脱魔爪。而那个牺牲的女兵就叫钟琼英。
无数履险中英雄女兵曾五次被日伪军拘捕,每次审讯她都假借一个牺牲战友的名字,挣脱魔爪后就不再更改。从参加红军直至担任新四军特务连长,英雄女兵先后六易其名。她说打鬼子魔爪过一遍就等于牺牲一回,沿用烈士名字就意味着肩上多扛杆枪!
张恺帆于此得知,就在日本投降前半个月,到上海秘密接运药品的女连长在南京被日寇逮捕,她坚称姓名叫李彩霞,只是做倒卖药品生意。鬼子把她捆绑条桌倒悬头颅,问一句不招实情就敲一颗牙齿,直至敲光满嘴牙齿也没撬出半句秘密。鬼子把昏死的女兵扔进一间破库房,可她半夜醒来爬出气窗游过护城河,又奇迹般辗转回到部队。
囹圄脱险的女战士从此使用狱中用名——李彩霞,这也曾是她生死战友的名字。而这个名字最终定格了她的苦难辉煌,因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迎来了胜利。
记叙至此,我内心骤然颤栗,仿佛愚钝思绪正触摸一个英雄细腻而深邃的内心。那是一个新四军女战士贯穿硝烟的豪迈,抑或说是流淌血液的一种坦荡。或许曾被她用名的英雄已无法查证,但我知道,那是一组前仆后继的串联,一轮浴火涅槃的绽放,一曲气贯长虹的回响!
2016年秋,我到无为白茆镇寻访英雄芳踪。传奇女连长已于1989年辞世,几个耄耋老人泪水盈眶地唱起越剧:“少有马毛姐,老有周大姐……”那是解放初期芜湖越剧团《渡江英雄周大姐》中的台词。那缕英魂豪气长植于百姓心间,长存于一方热土而永不凋谢。
台词中的周大姐就是李彩霞,那是女英雄浴血征战的另一个旖旎侧影。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横扫半壁江山,战报广播传来一波波令人心跳的信息:淮海战役异常惨烈,二野部队挺进沿江前线……李彩霞突然变得魂不守舍,直到那天晌午邂逅一位曾相识的部队首长,这才把她乐得像打胜仗凯旋。原来,当年李彩霞因伤未能北上,却把17岁的独子送进北征队伍。首长告诉她:俊小子做了二野情报处参谋,正在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忙乎渡江侦察哩!
当年特务连长的虎胆神威霎时回返,年近半百的李彩霞请缨担任渡江船队队长。4月20日子夜,李彩霞率船队运送二野先锋团渡江作战,在炮火弹雨中连续穿梭数个来回,直至左腿中弹才撤下火线。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李彩霞荣获一份始料未及的褒奖——第二十四军破例给她颁发“渡江英雄”奖章。
而殊荣远非于此。1960年6月,李彩霞作为乡镇医院院长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前来敬酒的周恩来总理指着李彩霞对蔡畅说:“她是跟马毛姐齐名的渡江英雄,满口牙让日本鬼子敲掉了,战伤就该政府治疗哟!”细心的总理是在审阅英模事迹材料时记住了英雄。卫生部领导立刻安排李彩霞到北京协和医院装配了新牙,回乡那天女英雄笑得很灿烂,那口洁白的新牙仿佛唤回了流逝的战火青春。
记叙这段烽火岁月的铁血传奇,或许只是遍地英雄花中的璀璨一朵,但那缕芬芳馥郁却催人咀嚼回味:纷繁多彩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硝烟弹雨中重重叠叠的集合汇聚,闪烁历史天空的恰是赓续传承的血脉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