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铭记这一天
作者:福根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6年第9期 日期:2017-03-21 浏览次数:6948
1945年9月9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又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
这一天,在南京,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黄埔路3号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举行。这个始建于1928年的欧式建筑充满了胜利的喜气,礼堂钟楼的钟面上贴着象征胜利的“V”字。大厅外的罗马柱上悬挂着三色彩条和“和平胜利”的条幅,礼堂周围插满了彩旗和三色彩条。
一大早,南京市民穿上最好的衣服,走出家门,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与和平。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涌到冈村宁次的车子必经的广州路、珠江路、黄埔路两侧。还有许多人聚集在收音机旁收听受降实况广播。
上午9时正,侵华日军总司令、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无可奈何地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法西斯头目,终于向我们低下了罪恶的头。
我们铭记这一天,就是要牢记历史。因为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人用鲜血写下的沉痛历史。对南京来说,更承载着一段腥风血雨的国耻。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城陷的短短六个星期里,日本军队如同一架疯狂的绞肉机,吞噬了30万中国人的生命,其杀人手段之残忍,登峰造极,令人发指。悠悠秦淮河被鲜血染红,滚滚长江水被尸体堵塞,古老的南京城火光冲天,到处是人类生命最后挣扎的悲惨哀号。这场举世震惊的杀戮对炎黄之孙心灵上的斧创太深太痛了,每一个中国人回忆起这段屈辱的往事便会心如刀绞。
我们铭记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中华民族以赴死的决心、悲壮的抗争迎来的胜利,是中国人用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的代价换来的胜利,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彻底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纵览中华文明史,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诸如强秦、盛唐、大汉、前清等,无不是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为支撑。无不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最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水平,成为当时世界其他国家为之侧目的世界中心。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国防等被无数古往今来证实了的道理,是近代中国落后而挨打、痛定思痛的真实写照。
铭记这一天,就是要继承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进而更上升为一种无法或缺的民族精神。70年前,中国人民依靠伟大的抗战精神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70年后的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需要这种精神。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翻开往事的篇章,尤如生活的一面镜子,让国人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铭记这一天,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