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一块银元币两代鱼水情
一块银元币两代鱼水情
作者:赵雨希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5期 日期:2016-12-28 浏览次数:7767
赵以琼
这是一个传奇而动人的故事,一块银元演绎出了两代鱼水情;这又是一个感人肺腑,动人情怀的故事,彰显出了时代的风采与人间真情。
故事还得从70多年前的1939年说起。这一年的秋天,新四军战士赵健战斗在阳澄湖畔,在一次战斗中他身上多处中弹,倒在血泊中昏死过去,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此时的赵健随时有可能被日军发现并杀害,没想到机缘巧合地被附近村子里一位下地挖野菜的姑娘王翠花发现了。王翠花回家叫上母亲,两人用门板将赵健抬回了家里。王大妈本有个儿子也是新四军,可不久前在战斗中牺牲了,王大妈对赵健有如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般,母女俩冒着生命危险将赵健藏在家中,用土方草药替他疗伤。本不富裕的家中为了给赵健补充营养自己省吃俭用,吃粗粮野菜,让他每天都能吃上鸡蛋。一天,日军下乡扫荡闯入王家母女家中搜查,多亏王大妈沉着地掩饰了过去,赵健才没有被发现。为了安全起见,娘俩连夜将赵健转移到芦苇荡深处。每天三更四更的时候,娘俩偷偷给他送饭,帮他擦伤口上药。在王大妈和王翠花的精心照料下,赵健的伤势渐渐好了起来,也与这对母女结下了深厚的情意。王大妈虽然有心将他留下做女婿,可赵健却思念朝夕相处的战友,牵挂着战火纷飞的战场。赵健在沙家浜的芦苇荡里养伤近两个月,有一天得知新四军在附近战斗,决定返回寻找大部队。王大妈和王翠花送他一程又一程,临别,王翠花跑上前在赵健的口袋里塞了一块银元转身哭着跑开了。
赵健怀揣着这块沉甸甸的满是情感的银元往部队的方向走去,路上又遇到一位老大娘在路边哭泣,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大娘的孙子得了急病,大娘卖了十多斤米给当地国民党驻军,结果国民党兵给了一块假银元。赵健听后,二话不说将王翠花给他的银元换了老大娘的假银元。为了感念王家母女,他把假银元放在了上衣的胸前口袋里。涟水战役中,赵健再次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医生发现他胸前的口袋里有一枚银元,也正是因为这枚银元的遮挡,子弹没有击中心脏,赵健这才逃过一劫。
新中国成立后,赵健从部队转业回老家安徽省霍邱县,始终念念不忘王大妈与王翠花。他通过横泾民政办公室打听到母女的下落,每月从58.5元工资中提出15元寄给她们。直到有一次横泾民政办把钱退了回来并告知,王大妈已经去世了,王翠花也远嫁他乡。赵健这才知道王翠花一直等他,直到30多岁才出嫁。赵健到了晚年,经常被机关学校请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一次他都会动情地讲述这一块银元的故事。1974年3月22日,赵健因枪伤复发猝然离世,终年仅54岁。赵健与王大妈、王翠花最终都没能见面,成为了终生遗憾。
这一段传奇故事,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流去,军民鱼水情的种子生根、发芽,却又衍生出另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赵健的女儿赵以琼,从小就被父亲的故事感动,父亲的心愿也一直埋藏在她幼小的心里,她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圆父亲的梦,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创出辉煌,报答常熟人民对父亲的救命之恩。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赵以琼先后三次来到常熟沙家浜镇,寻访打听王家母女的下落和消息,可是王大妈已经离世,王翠花也不知所踪。
赵以琼失落地在常熟街头散心,看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常熟的各个角落奉献自己的青春,便萌生了在常熟扎根的念头。由于丈夫是中学的高级教师,她决定在这里办一个学校,一方面解决外来民工子女读书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准备在这里长期留下来,等机会寻找和报答父亲的救命恩人。
赵以琼原来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会得到丈夫的鼎力支持,没想到遭到他的激烈反对。原因是家中的孩子尚小,两人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工,资金也不足,一旦失败难以估量后果。丈夫的话虽然尖锐,却是真正存在的难题,赵以琼辗转难眠了无数个夜晚,经历一番心灵炼狱后,还是决心冲破一切阻力去常熟办学,为常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从此她离开幼小的孩子和深爱的丈夫,独自一人来到常熟。虽然面前的路异常曲折,赵以琼相信总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为了办学校和找生源,她不顾烈日寒暑四处走访,硬是靠着一点一滴的努力,一点一滴的心血,从无到有,开创出一片天地。赵以琼的执着也感动了全家人,大家奔走筹钱一同携手相助,这其中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事业上每次有了新的进步,赵以琼都会打电话给丈夫报喜,为了跟儿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赵以琼一直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琼宇学校,伫立在了常熟的青山绿水间!
多年的辛勤,一朝获得认可,赵以琼感到莫大的欣慰。经过赵以琼的不懈努力,自从2002年开办以来,琼宇学校每年招收学生1500多名,2005年,琼宇学校获得了由常熟市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2006年,又在常熟流动儿童少年学校常规管理评估中名列第一,成为了常熟市首批“常熟市流动儿童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琼宇学校为常熟的打工者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以此报答了常熟人民的恩情。
赵以琼的故事彰显了时代风采和人间真情,也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正能量。这一块银元蕴含了70多年来军民两代人的鱼水之情,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将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