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情似母女
情似母女
作者:黄朱清 撰文 窦 娟 魏 冉 摄影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3期 日期:2016-12-12 浏览次数:7082
于溪住所是部队分给老伴的房。丈夫曾昌华,四川人,也是新四军老兵,在陕北公学培训过,是从延安来的。离休时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正军职,2010年5月因心脏病离世。时隔半个小时,老人回来了。陪于溪出去散步的,是家政阿姨。
于溪和曾昌华年轻时的合影
于溪与贵万芝
城市:武汉
时间:2014年7月11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于溪
于溪的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基地干休所。
这个所位于汉口的工农兵路,出租车不让进。无奈,我和窦娟、魏冉同志提携摄像设备,气喘吁吁在干休所院里寻找于溪家的门牌,登门时已是汗流浃背。开门的是个中年男子,后来才知道他叫廖杰,迎我们进屋的同时,他告诉说,于溪老人散步去了。
于溪住所是部队分给老伴的房。丈夫曾昌华,四川人,也是新四军老兵,在陕北公学培训过,是从延安来的。离休时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正军职,2010年5月因心脏病离世。
时隔半个小时,老人回来了。陪于溪出去散步的,是家政阿姨。
于溪九旬高龄,精神矍铄,交谈起来和蔼可亲。1922年2月,她出生在河南的西平县。回忆新四军的生活,于溪最难忘的是在竹沟。竹沟位于河南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我们党在这里创建了红军游击队。抗战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于溪在这个团留守处政治部俱乐部工作。她擅长唱歌,嗓子亮,竹沟镇的东门外是河滩,那里是新四军部队操练、集会的场所。河滩上搭有土台,清晨,于溪她们在土台上练声,清脆的歌声悠扬飘荡,一直传到镇上。
1938年的夏季,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了竹沟。这一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因此竹沟素有“小延安”之称。于溪记得,在竹沟的日子里曾去过刘少奇的住所。有一次,她为了下到战斗部队,特意去找刘少奇夫人帮她说话。于溪去的时候,刘少奇和夫人谢飞正在吃饭,两口子的餐桌上,只比部队多了个腌鸡蛋。于溪心想:这么大的官,生活没啥特殊。谢飞是广东人,原名谢琼香,曾在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参加过长征,她和刘少奇的婚姻是邓颖超撮合的。刘少奇1939年初抵达竹沟组建中原局。不久,从马列学院毕业的谢飞奔赴竹沟,任中原局组织科科长,协助刘少奇工作。在竹沟,于溪和谢飞一起学习过,关系很好。她向谢飞说了要去作战部队的想法。刘少奇夫妇说,一个女孩子,做宣传工作挺好,宣传抗日思想,教育、鼓动广大群众抗日也很重要。于溪听后,觉得在理。她服从分配,安心在留守处俱乐部工作。她当过“孩子剧团”的指导员,团里有个女孩曾被日军侮辱过,背了思想包袱,于溪耐心开导,鼓励她淡化羞耻,把仇恨化为抗日斗志。以这个真实故事为题材,于溪组织编排了一个小戏,演出时深受欢迎,鼓舞了军民抗击日军的决心和信心。
俱乐部归宣传科管理,曾昌华时任宣传科副科长。由此,于溪与比她大五岁的曾昌华从相识到相恋,抗战胜利那一年,两人结为伴侣。于溪经过俱乐部工作的锻炼,后来当过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四十五团宣传股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在湖北独立一师任宣传科长、在湖北军区军政干校任训练处长。后来转业到地方,离休时,于溪任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1950年,于溪有了孩子。岁月匆匆,五个儿子陆续成家,鸟儿似的各自搬出去独立生活。2004年,刚才那位陪伴老人散步的贵万芝,开始来到于溪家打理家政。贵万芝家住湖北襄阳农村,因女儿考到武汉读书,她就跟着来到江城打工。于溪看到贵万芝家境不好,就把儿子、儿媳不穿的衣服送给她。贵万芝孩子毕业去了宁波工作,又在那里结婚,于溪和老伴曾昌华商量,送了5000元礼金。2008年,于溪的脚骨折,贵万芝又忙家务又侍候老人,感到力不从心。她和丈夫廖杰商议,让他离开老家来帮忙:一个买菜做饭,一个陪护老人兼顾保洁。于溪90寿辰,贵万芝特意绣了幅十字绣,取名《平安是福》送给母亲般的于溪。
登门时为我们开门的,就是贵万芝的丈夫。于溪笑着说,廖杰做饭手艺算得上“厨师”级别。于溪的儿子,都在武汉退休了。周日,儿子儿媳们习惯回到老人身边,聊一聊,叙一叙。每次廖杰都做上满满一大桌菜,于溪与儿孙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好不温馨。于溪的家,面积挺大,摆设传统简洁。用于溪的话说,贵万芝把家里整得很干净,地面如“镜子”。在于溪的卧室里,紧靠阳台处,搭了张小床,是贵万芝睡的,她日夜陪伴于溪,老人的起居冷暖,时时牵挂心上。她和丈夫与于溪儿子、儿媳常以“哥、姐”相称。
临别,贵万芝潸然泪下对我们说,于溪比亲妈还亲,在这里不管钱多钱少,我们俩要让她晚年生活幸福,要为老人送终。
本刊记者与于溪合影
记者感言:采访完于溪,一个由衷的冲动油然而生:写一写她和保姆的关系。刚进她家门,遇见开门者,我们以为是她儿子,其实是保姆的丈夫;手挽手陪着老人散步回来的,看似她女儿,原来是保姆。10年前,贵万芝来到于溪的家做家政,没想到这位老人可亲可近,把她当女儿看待,天长日久,贵万芝自然也把于溪当成亲妈一样,无微不至照顾她的生活,两人之间滋生了没有血缘基因的母女情愫。据说,贵万芝刚来做保姆,月薪350元,继而加至500元,现在每月2000元。其实,从当今劳动力市场看,这点钱不丰,何况夫妻俩都来伺候老人了。俗话说得好,人心肉长。贵万芝置身于溪家多年,钱多钱少不在意,关键是内心深处有了“家”的感觉,享受亲情,温暖心房。我们总在自问:雇主与佣人,为何能够处得这般亲密无间?于溪的身上,似乎可以找到几个因素:其一,她与刘少奇夫妇相见,顷刻间领悟到了领袖人物平易近人,共产党再大的官,都是待人和气,不会盛气凌人。其二,参加了新四军,这支队伍内部十分平等,互相关心,如兄弟姐妹,革命大家庭的氛围熏陶了她。其三,新四军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民,一些生死关头,素不相识的老百姓挺身掩护,军民团结如一家。正因为如此,于溪的骨子里就没有把贵万芝当保姆使唤,而是以一个新四军老兵的胸怀和慈母般心肠,与保姆心贴心快乐生活。实现小康目标,圆我中国梦想,建设和谐社会,于溪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新四军人格魅力,无疑是值得崇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