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干革命57年 写日记49载 留日记65本——从清华大学走出的新四军战士林亮
干革命57年 写日记49载 留日记65本——从清华大学走出的新四军战士林亮
作者:党亚惠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1-24 浏览次数:7396
去年年底,云南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飞到南京参加会议,记者有幸见到了他。交流中得知他的父亲林亮是位老新四军,清华大学毕业生,曾是拉萨市委第一任书记。遗憾的是,林亮已于1994年在昆明逝世。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饶有兴致地倾听林飞讲述父亲林亮的革命经历。
投奔新四军
林亮,1914年出生,原名林英亮,安徽金寨人。林亮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是小学校长,他从小很会读书,学习成绩很好。林亮的哥哥当时在国民政府林业部当技术员,经济收入不错。在哥哥的支持下,林亮顺利考入了北师大附中——全国最好的一所中学。林亮高二时因为闹学潮,被学校开除,高中没毕业就直接报考大学。他共报考了三所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结果他同时被这三所大学录取,最后他选择了清华大学,在他看来,数清华名气最大。
林亮在大学里就是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到开封北仓女中任教,10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他组织开封一带的进步学生和青年成立光明话剧团并任团长,带领全团赴豫东、豫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而后,党组织派他给汝南国民党专员张振江当秘书,让他打入国民党内部了解情况。张振江一开始极力反对共产党,不允许任何人谈共产党的主张,后来在林亮的影响下,张振江不再反对共产党了。
自1938年冬到1939年冬,在豫东地区有一支地方武装即西华抗日自卫军,司令胡晓初、副司令侯香山,这两个人抗日积极性很高。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很想把这支部队拉过来。国民党方面将西华抗日自卫军改编为第一战区第七路军,由第七专署(周口地区专署)专员刘庄甫兼第七路军司令,原西华自卫军司令胡晓初、副司令侯香山为副司令,以控制西华部队。共产党方面也采取措施,河南省委决定派林亮打入这支部队,争取把它拉过来。为什么派林亮去呢?一是林亮曾给汝南县国民党专员当过秘书,有统战经验;二是林亮抗日宣传跑过很多地方,和胡晓初、侯香山都认识,而且关系很好;三是专员刘庄甫之子刘道平和林亮是大学同学。刘庄甫见林亮一表人才,又是儿子同学,所以特别器重林亮,让他给自己当秘书,还想招他做女婿。周围的人见专员这么器重林亮,对他很巴结,什么机密事都不瞒他,使得林亮搜集到不少国民党的情报。
有一次,林亮看到国民党发给一战区的密电,说是将西华部队西调整训,途中歼灭之。林亮得知后立即和胡晓初、侯香山商议,决定借调防之机将西华部队拉走。西调途中,三人找到刘庄甫,对他明确表示:拒绝西调,要东进抗日,并当场揭穿一战区假借调训为名,妄图消灭西华部队的阴谋。刘庄甫却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你们东进抗日是没有根基的,若脱离战区则孤军无以立足。”林亮随即向他摊牌:“我们东进抗日不是孤军,我是共产党员,我们会加入新四军。”刘庄甫听后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事态发展已经无可挽回。
就这样,林亮三人带着西华部队到达新四军六支队彭雪枫处,六支队开了万人大会欢迎他们。彭雪枫得知林亮是清华大学生后,要留他做秘书。可林亮却要拿枪杆子带部队上前线。经过说服工作,林亮还是留在了师政治部做秘书,后又任师直属队总支书记。
豫皖苏反围剿
1946年12月,林亮到了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三十五团当政委,军区司令员是张国华。豫皖苏军区是离南京较近的部队,国共第二次谈判失败之后,这支部队就像是一根刺扎在蒋介石的咽喉,令蒋介石不得安宁,蒋介石下令一定要将其消灭掉。豫皖苏军区有三个团,其中两个主力团。蒋介石派11个旅来围剿,其中用9个旅将其围住,两个旅追着打,圈子是越围越小,眼看部队就要被消灭了。危急之下,司令员张国华只好决定牺牲两个主力团,带一个较弱的团突出重围,保住司令部。林亮所在的三十五团是主力团之一,当天张国华就让林亮带领战士认真修筑工事。林亮心里明白,我方兵力远不如敌人,这次是全体牺牲,没有退路,而且最多能顶到第二天下午。林亮换上唯一一套新军装、新布鞋,战士们也都把新衣服穿好,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等待清早开战。孰料,等了一天,敌人没来,又等了一天,敌人还是没来。这怪了嘛!他们觉得很反常。后来听广播才知道刘邓大军南下,国民党一下慌了神,蒋介石忙调集这11个旅去围堵刘邓大军了。“哎哟,就差一天啊。”林飞感慨道,“这下好了,没有正规部队围剿我们了,只剩下些民团。对于打民团,我们又是强者,一天一个县,一天一个镇,天天打呀,有的听说我们来了,打都没打,就把县城让给我们了。”
进军西藏
1949年2月,豫皖苏军区部队及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十旅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出任军长,林亮任十八军政治部组织处长。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南京解放后需要一批干部去接管,可是一时抽不出那么多干部,于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动员广大知识分子参军。林亮很有把握地说:“我去河南招人,那里的人我都熟得很。”林飞解释道:“父亲为什么很有把握呢?一是,他曾经在那里战斗,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是,学生对政治特别敏感,他们知道,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了,加入共产党前途光明。他到那里一动员,大量学生踊跃报名,据说还有整班整校的学生。十八军一下招了4500多人,刘邓部队其他几个军招的总数都不及这么多,所以有人就说,张军长如此富有,真是个‘地主’!”
随着西南各省的相继解放,1949年1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实际工作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三人负责。邓小平考虑十八军太辛苦,要好好犒劳一下,就将十八军调到富庶的川南地区,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任川南书记,随后林亮被分配到泸州任地委书记。
全国陆续解放后,毛泽东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解放西藏。西藏很特殊,解放西藏涉及民族和宗教问题。西藏老说它是“独立”的,叫做“雪山狮子国”,而且西藏“独立”得到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毛泽东深知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1949年7月,西北已经解放,毛泽东致电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令他从西北进军西藏。彭德怀接到电报后,先派联络部长范明前去调查,后向毛泽东汇报:入藏困难很大,难以克服。如果从西北进藏,要先建兵站、屯粮、修路,至少要准备两年时间。恰逢此时西南战事已经基本尘埃落定,1950年1月,毛泽东致电西南局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让他们从西南进军西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样觉得事情很棘手,分析进军西藏的最大难题不是军事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他们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将任务交给十八军。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比较年轻,才30多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干部,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林亮就是其中之一,高学历、懂英文、政治素质高。刚开始进入西藏,大部队进不去,只能派一个先遣支队,带一个加强营进入,林亮任先遣支队党委副书记。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林亮被任命为拉萨市委第一任书记,从此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十五本工作日记
林飞特别提到,父亲林亮文人出身,有一个习惯——写日记。随后,林飞将林亮的19本战争日记小心翼翼地摆放好说:“行军打仗,什么累赘的都扔了,唯独这些日记没有扔,像他这样将战争日记保留得这么好的人,真的比较少。”这些泛黄的日记,清晰地记录着战斗生活的点点滴滴,纸相当薄,字相当小,每页纸都写得满满的。林亮共写了65本工作日记,日记按年代分编成册,其中1945年到1958年记录了林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西藏工作时期的事情,共有19本;剩下的45本是跟云南省有关,他曾任过云南省个旧市市委第一书记、红河地委第一书记,轻工业厅厅长,云南大学党委书记等职。
林飞告诉记者,他已经将跟云南有关的这45本日记全部捐给了云南省档案馆,档案馆还想收入之前的日记,林飞没有答应,他说:“这19本日记跟云南无关,因为父亲是安徽人,我想把它捐给安徽省有关新四军纪念馆,让这些东西都回归故里吧。”“文革”时期,林亮成了云南省有名的“走资派”,这些日记也恰恰成了“四人帮”重要的搜寻对象。造反派将这些日记包了封皮,还编了册,直到“文革”结束,这些日记按规定发还给本人,终究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