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周文在千里找党
周文在千里找党
作者:沈伟东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25 浏览次数:7768
1935年底,周文在被捕,解押到镇江江苏第五高等法院,判刑一年八个月。1938年春节过后刑满释放,周文在回到上海。
周文在将军
1935年底,周文在被捕,解押到镇江江苏第五高等法院,判刑一年八个月。1938年春节过后刑满释放,周文在回到上海。他的行踪被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震寰所获悉,陈此时在常熟徐市等乡间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正急需政治干部,于是,他邀请过去就熟悉的周文在前去担任此部的政治处主任。
周文在到陈震寰部队不久,发觉这支抗日武装的成员相当复杂,上层头目基本上都是反动官僚,而拥有实权的大队干部,相当部分是流氓土匪和帮会人物。四周乡间的农民对这支部队全无好感。周文在心想,必须充实党的干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才能提高这支部队素质,增强战斗力。可是现在常熟党组织遭受破坏,自己被捕后又失去了组织关系,无法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时,陈震寰的亲戚周毓文、顾彦儒等,企图拉部队去投靠汪伪师长熊剑东。陈震寰察觉到这个动向后,非常焦急,即与周文在商量要想法寻找党的组织,请求委派党的干部来领导和加强这支抗日部队。
两人经过秘密商量决定,由周文在赴南方寻找党组织。周文在肩负使命,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坐了10元钱的底舱,经过两天两夜1190公里的行程到达广州。周文在不顾疲乏,直奔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接待了周文在,颇有为难地说:“你反映的苏南抗日情况很好,可是要求派干部,我这里是鞭长莫及呀!”廖承志思索片刻后说:“这样吧,我介绍你到武汉找叶剑英同志,他是抓武装的,也管你们那一带。你去时我给他发个电报。”说完,廖承志挥毫为周文在写了封介绍信。
周文在乘火车前往武汉。途中遇到滂沱大雨,火车无法行驶,乘客不得不在没膝的洪水中跋涉了近10华里。一进入湖南境界,天天遇上日本飞机轰炸扫射,火车不时开进山洞。就这样,火车躲躲藏藏,停停开开,广州到武汉的1100多公里的路程,火车整整行驶了10天。
到了武汉,宛若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处处洋溢着抗日救亡的热烈气氛。心潮激荡的周文在,急匆匆寻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一位接待的干部对周文在说:“我们已知道你要来,现在你先去休息,明天办事处主任叶剑英要接见你。”
第二天,叶剑英在办公室里亲切而热情地接待了周文在。面对当年黄埔军校的老师,周文在翔实地汇报了苏南东路地区敌后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和各类武装部队的情况,以及迫切要求委派党的干部去领导的愿望。周文在还向老师汇报了自己投身革命的经历。叶剑英仔细听完汇报,非常兴奋地说:“你来得太好了,苏南来的人不多,刚才你谈的情况,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请你再把它详尽地写出来交给我,好吗?”周文在当即表示马上去写,敬礼告辞了叶剑英。
周文在兴冲冲回到武昌旅馆,立即伏案写好了书面材料,并画了一张苏南各地武装部队分布草图,然后匆匆前往八路军办事处,交给了工作人员。叶剑英看了材料后,再次接见了周文在。叶剑英高兴地说:“你所提供的情况很重要,你真是干了件大事。今后新四军要东进作战,你们的战略方向也要向东,就是要密切注意东面。至于要求委派军事干部问题,待延安抗大分配来时,派几个到你们那里去。”临告别时,叶剑英叮嘱他说:“你回去先到上海,由我发电报去,到时候会有人跟你接头的。”
周文在赶回上海,按叶剑英交待的联络暗号,在极司菲尔路的一家私人医院接上了组织关系。谁知来者竟是在1934年就一起参加革命的同乡、中共东路特委委员兼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
周文在接上组织关系后,立即返回常熟赶到部队。这时,陈震寰已被架空,部队已控制在熊剑东手中。周文在与陈震寰一起,深入到指战员中,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使多数指战员认清了熊剑东及周毓文、顾彦儒等人的真面目。正在这时,部队遭遇到日军重兵扫荡被打垮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周文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收拾整顿四散人员,带领大家跳出包围圈。在中共常熟县委领导和常熟“民抗”的帮助下,充实经过训练的自卫队员和上海输送的学生、店员、工人,这支部队才真正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又改编为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周文在任副支队长,负责政治工作。
注:周文在1906年出生在常熟的一户书香门第。1925年“五卅”运动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11日,参与创建了常熟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1926年夏考取黄埔军校。1927年6月在贺龙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二营一连)任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福州军区干部部部长、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4月10日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