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血凝诗笺花
血凝诗笺花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3 浏览次数:6926
隆冬的傍晚,北边的云团层层叠叠向南涌来,稍顷,鹅毛大雪漫天飞舞。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直属文艺队战士雷诗颖倚靠在门框上,双手缠绕着垂挂胸前的长辫,目光望向苍茫雪野,心思却拴在了百米外的那一头。
这是1943年岁末。尽管这年的头场雪才下了两个多时辰,但由于伴着气温陡降,大地已积下厚厚的雪毯。雷诗颖揣着即兴写就的《雪夜》诗,踮着脚尖轻步跑向百米外的茅屋,那是文艺队指导员凌云志的宿舍。然而,就在走近茅屋时,雷诗颖猛然愣住了,茅屋里跳动着的烛光,衬映出一幅剪影,显然是两个人相依在一起。刹那间,雷诗颖心头突生一种眩晕感,身体软软地靠在老槐树上。她想立刻转身离去,但透过窗棂的光亮投射在雪地上,恰似编织出一张硕大的网,把她紧紧罩在其中无法抽身。她走近些,定神看去,只见凌云志盘腿端坐床边,一个穿军服的姑娘温顺而无力地倚靠着他,他左手端着陶碗,神情专注地往姑娘嘴里喂着什么。
那一刻,纵是千万般的柔情似水,雷诗颖也无法抑制心底的剧痛,一咬牙掏出墨香尚存的《雪夜》诗笺,奋力撕碎扔向天空。此刻姑娘的一颗芳心,亦如飞扬的诗笺碎也碎也。
战事频仍的年代,一切都显得匆忙与急促。对于被边缘到几乎出局的情感问题,更是无暇深究。翌日清晨,雪霁天晴,雷诗颖便径直找到政治部领导,毅然决然地要求调到战地学校当教员,并当即得到批准被送往学校驻地。
这天雷诗颖所持的介绍信,时间落在1943年12月16日。这一年,雷诗颖20岁。
孰不知,这个雪夜一瞥带来的阴差阳错,竟导致了一双战地恋人的阴阳两隔。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一位工于玉石雕刻的诗人探访病中的雷诗颖。交谈间,偶然瞥见书柜正中央摆放的一朵奇异纸花,竟不由自主地撂下谈兴正浓的话题,径直走到书柜前细细端详。再三追问下,雷诗颖才向这位她信赖的诗友说起诗笺花,以及蕴藏其中的那段战争岁月的凄美恋情。
那个雪后晴朗的冬日,雷诗颖被送往驻临涣古镇文昌宫的战地学校,担任文学和音乐教师。她上的第一堂文学课是《诗经》,教的第一首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她跟同学们讲历史璀璨的祖国、战火蹂躏的家乡,拉着带到延安又辗转淮北的小提琴教唱《松花江上》。当雄浑高亢抑或低回哀婉的曲调激荡胸间时,她的眼中噙满了晶莹的泪水,同学们明净的双眸也闪动着泪光,但回荡在教室里的歌声却愈加充满力量。
文昌宫,数年后一度成为淮海战役的指挥中枢,只是当时的雷诗颖并没有想到。置身于此,与其说是寻找一隅情感逃避的净土,不如说是新辟了一方释放激情的阵地。雷诗颖把淤积心底的感情倾注给了战地学校,倾注给了于战火纷飞中稚嫩的脸庞仍写满憧憬的学生们。她不知道,就在她前往文昌宫的当天,百思不解、伤心至极的凌云志也递交报告,调往特务营担任二连指导员。
战争,以其惯有的残酷,制造着无以数计的悲欢离合。雷诗颖与凌云志的情感纠葛最终在一年后画上了逗号。那个冬日黄昏,雷诗颖教授文学课,在布置完作业后,她独自伫立在窗边。教室很静谧,唯余写字的“沙沙”声。窗外,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在苍穹边缘抹上了一片腥红。蓦然,一种感应流星般滑过脑际:今天是她与凌云志分手的周年日。意念来得突然却很具冲击力,雷诗颖不禁打了个寒战,下意识地交叉双手抱紧了肩胛。就在这当口,镇东头遽然传来密集的枪声和剧烈的爆炸声。雷诗颖立即组织同学们转移隐蔽。那一刻,她的心底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忐忑,待到枪声稍显稀疏,便不顾一切地向城外奔去。在城墙根,她的生命遭遇了锥心的痛楚。就是这个冬日,凌云志率领一排战士追击一支行动诡秘的日伪小分队,在探明敌人袭扰临涣古镇企图的瞬间,凌云志果断地命令部队出击,两军在古城墙下猝然交火,战斗打得异常艰苦。雷诗颖赶到时战斗刚结束,土坡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具日伪军的尸体,而凌云志与另七个牺牲的战友则并排静静地躺在墙根下,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胸口。
那个瞬间,雷诗颖大脑一片空白,淤塞心头的曾经的怨忿瞬间踪迹全无。跪在烈士遗体旁,雷诗颖悲痛万分地凝视着曾经的恋人。凌云志两道剑眉紧拧着,右下唇被牙齿咬破渗淌的鲜血已成暗红色,直至牺牲倒地仍保持着激愤杀敌的神勇。中弹的左胸上衣口袋已被撕裂,露出一叠浅黄的纸页。雷诗颖陡然感到心头突遭弹击般地剧烈一颤,那正是她心血与情感凝结成的信物啊!
诗人敛声屏息地听着叙述,他突然间明白了至情至性的雷诗颖终身未嫁的缘由,亦读懂了她的作品缘何有着那么浓郁的苍凉感和空灵感。一个穿越战火硝烟的知识女性,一个敢爱敢恨且情专意笃的客家才女,在经历了那样一番天崩地裂的情感创伤后,摆脱世俗的羁绊与情感的束缚已属必然。诗人再次起身走到诗笺花前。
诗笺花缘于子弹洞穿的强烈冲力而窝成喇叭状,弹孔周边的笺页被鲜血粘连,而外沿则撕裂卷曲,整叠诗笺如花绽放。烈士鲜血的浸染,更令诗笺花那份摄人心魄的红由内向外、由深至浅,自然无痕地层层洇漫,释放着穿越时光的厚重信息:那不再是一个平凡的纸质物件,而是一个凝驻忠烈英灵、超越自然形态的生命载体。
诗人再次被震撼了,伫立诗笺花前良久无语,半晌,猛一击掌,未告别便匆匆离去。两天后,诗人再次登门,送上了一件艺术精品。他用珍藏多年的一块极品鸡血石,雕刻出一枚玉质诗笺花,那温润剔透与高贵雅洁,令人不忍触摸。为两枚诗笺花配制的青檀木底座,抽象的心状座托,精巧逼真地勾勒出花萼的葱翠,砖形座基四周环绕着长城立体浮雕,灵动传神地诠释着烈士的忠贞赤诚。诗人说,是战地绝恋的凄美与弹穿诗笺的惨烈,让宝石找到了无可替代的归宿,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内蕴!
如今,两枚诗笺花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的人们每每经过展柜,都要驻足,凝视良久。
我没有追根溯源地去研读雷诗颖的诗文,以她的超凡阅历和聪颖,于文坛上绽放异彩自然毋庸置疑。只是那个雪夜邂逅目睹的一幕,又有怎样的解释能让内心遭受创伤的巾帼英杰得以释怀?我查阅了很多史料,最终是诗人的一篇补记给了我答案。
1942年的岁末,雷诗颖,这个出自湘西书香门第的北大才女,在看了手写传抄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心潮澎湃,激情难抑,只身辗转千里到达延安,经过半年培训,被分配到新四军第四师文艺队担任歌曲创作员。仅三个月时间,她创作的十多首歌词被谱曲后,春风沐雨般唱响了长江南北的新四军部队。而她与指导员凌云志之间的十多首情诗来往,则缔结出一份旷世情缘。
时光回溯到1944年12月16日的那个黄昏。残阳如血,寒风疾速掠过,在滔滔浍河与逶迤城墙间凄厉地呼叫泣诉。雷诗颖用颤抖的双手解开烈士左胸口的衣兜,小心翼翼拈出的是她写给他的16首诗的诗笺。那一刻,雷诗颖心痛的情状无以言表。16首,16日,她与凌云志相恋的情感之旅,她魂牵梦萦的恋人的生命足音,俱于这组数字重叠处戛然止步。她声泪俱下地对他说,早知上天有这样的安排,她宁愿废寝忘食写上千行万首,用自己的真情荫佑他生命的延续。然而,一切都已无可挽回,罪恶的子弹穿过那摞折叠的诗笺,无情地嵌入了英雄的躯体。
抗战胜利后,雷诗颖被调入华野文艺团,踏上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漫漫征程。尽管军旅生涯辗转颠沛、险厄相随,但那簇鲜血凝成花形的诗笺始终被完好地保存着。新中国建立后,雷诗颖专门请工匠制作了一个精美的水晶匣,抽去氧气,让诗笺花置于真空状态下保存。
1954年的那个冬日,雷诗颖专程回到淮北,踏上临涣东那片故土,拜祭牺牲10周年的英雄恋人。在烈士坟冢前,雷诗颖与十多年前烛光依稀中闪现的那个女子不期而遇。经介绍,得知她叫凌云芳,是凌云志的胞妹。那个冬日,新四军四师野战医院遭日寇空袭,伤员被星夜分送邻近部队养伤,负伤的卫生兵凌云芳就此住进了哥哥凌云志的茅屋。尘封11年的那一幕终于揭去面纱,那一刻,强烈自责与剧烈痛憾,直如惊雷贯顶,终令矜持自负、宁折不弯的湘西才女,无法自持地晕倒在凌云芳的怀里。
时光有时就像冰雪,会把曾经发生的一切掩埋湮灭,但诗笺花留给世间的真情与清香,温暖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