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亲述 > 苏南抗日根据地哺育了我
苏南抗日根据地哺育了我
作者:胡益民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3-04 浏览次数:6934
胡益民,89岁。1941年入党,1942年参加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多次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胡益民
1940年,陈立平、张之宜等干部到了太滆,后来有了太滆中心县委。不久之后,发生了皖南事变,突围的新四军部队有一部分到了苏南,有一部分经过苏南到了苏北。就是在这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我还在学校上学。张之宜等干部在这一带组织地方武装,并发展党员。我们学校也成立了党支部,不仅青年学生踊跃入党,许多老师连同校长本人都入了党。我们校长叫吕志学,家庭是地主,他在上海的一个大学毕业。他原来是国民党员,信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皖南事变之后,他的政治立场有了转变,就脱离了国民党。
早在新四军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在《五四指示》里就给新四军的作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部队“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向南巩固主要是为了防御国民党顽军,向东作战是在镇江一带和敌人斗争,向北发展是向苏北发展。最初,华中仅有茅山根据地,这是国共谈判的时候,国民党指定的共产党活动区域。茅山地形狭长,如果国民党搞摩擦,部队很容易遭到顽固派的围追堵截。于是,太滆根据地的开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942年,我参加了新四军,跟着部队转战南北。苏南根据地哺育了我。苏南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茅山根据地,到后来的太滆,再加上澄锡虞一带,三个地委形成了一个中心。我就在这里逐渐成长起来了。在此期间,有一次,日军调集了1000多人的部队打国民党军,国民党军没抵抗就逃跑了,我们则坚持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43年,苏南行政公署成立,江渭清是最高领导人。1945年2月,成立了苏浙军区,粟裕任军区司令员。随后我们向浙西进军,苏南根据地有了更大发展。从西面的芜湖,到东面的上海,从长江到浙西天目山,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日本投降之后,按照上级指示,新四军部队和干部北撤到苏中。
为了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我们进行了高邮战役。只用了五六天,战役就胜利了。我们歼灭了1000多日军和4000多伪军。我在这次战役中负了伤。不久之后,解放战争打响了。南京解放之后,我到镇江一带为部队征集粮食。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分出并改建了装甲兵指挥学院,我在那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从入党到退休,我走过了45年的历程。(魏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