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叙事力作 马背华章——读李世焱叙事诗《伤心恨》
叙事力作 马背华章——读李世焱叙事诗《伤心恨》
作者:祝新汉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2-26 浏览次数:7767
《伤心恨》系老红军、新四军老战士李世焱将军1938年所作,时光漫漫并未令这首诗魅力稍减,笔者只一读即被这首充溢强烈现实主义风格的叙事诗震撼。
伤心恨
从军十年别,今朝过家乡。
屋舍何所在?满目尽凄凉。
荒丘墟瓦砾,瓜藤满垛墙。
邻人密集至,问客来何方?
惊讶又欢异,争先看戎装。
含泪问亲友,何处住我娘?
你母发已白,寄居邻东厢。
对面闻我语,才识己儿郎。
两眼泪急下,痛苦诉衷肠。
发妻迫害死,孤冢草苍苍。
婉言慰我母,切勿复悲伤。
男儿志为国,崎岖路更长。
不作隔夜留,催马奔疆场。
铿锵叙事诗。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它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简练的叙事,感人的生活场面。《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长恨歌》“三吏”“三别”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新四军诗词中,多为抒情述怀诗,少见叙事诗。李世焱的《伤心恨》,叙事抒情,夹叙夹议,场面感人,人物形象鲜明,具备叙事诗的完整要素,是新四军诗词中不多见的很好的叙事诗。
酷肖《无家别》。笔者读完《伤心恨》的第一感觉,就是诗的题材、体裁、内容、风格均酷肖杜甫的名作《无家别》。《无家别》叙写了唐安史之乱中一个还乡无家可归、旋即又被征戍的军人,通过他回乡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乱带给人民的悲惨和苦难。《无家别》中,兵燹之后,老兵回乡所见,“园庐但蒿藜”,“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伤心恨》中所叙,“屋舍何所在?满目尽凄凉”,“你母发已白,寄居邻东厢”,“发妻迫害死,孤冢草苍苍”。两诗不仅内容风格相同,且均采用第一人称和五言古体诗的形式,具有格外真实动人的艺术魅力。
壮士抒豪勇。《伤心恨》与《无家别》的迥异之处在于作品思想性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无家别》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身心俱疲、“终身两酸嘶”的颓靡老兵,作者本意仅在于感时伤乱,鞭挞战争,反映战乱中无家可归庶民的悲剧。而《伤心恨》中展示出来的却是一位忠勇孔武、激愤昂扬、志存高远的新四军战士的光辉形象。虽然诗人也详尽地描绘了回乡看到的家破人亡、娘衰妻丧(实际上李世焱的父亲也已被害)的人间惨剧,有着无限的“伤心恨”,但这一切最终都成了激发“男儿志为国”、“切勿复悲伤”的“酵素”,成了壮士“不作隔夜留,催马奔疆场”的强大内驱。这大大地升华了该诗的思想高度和人物形象塑造,是《无家别》难以企及的。
情文两具备。作诗要“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陈毅语)。《伤心恨》中的“情”深且感人,有家乡情、邻居情、亲友情、母子情、夫妻情、报国情,特别是母子相认、孤冢奠妻两个场面,其情更是催人涕下。十年生死两茫茫,母子相见不相识,此情此景,令人不忍卒读!回乡探亲赫然面对的竟是阴阳两隔的发妻青冢,纵然铁石心肠,孰能不“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中“文”也颇具特色,精练、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起笔“从军十年别,今朝过家乡”,十个字,即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可谓精练。“荒丘墟瓦砾,瓜藤满垛墙”,颓垣断壁的家通过细节的描绘格外形象生动。“孤冢草苍苍”既表明发妻亡故有年,又饱含着无限深情。结尾最为出彩,好一个“不作隔夜留,催马奔疆场”!只一个“催”字,便极为传神地表现了壮士渴望速返疆场杀敌雪恨的急迫心情,展示了大别山儿女山一般刚毅顽强的精神面貌,也留给读者一个策马扬鞭引人遐思无限的雕塑式“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