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将军:故乡金寨请您放心——金寨纪行
将军:故乡金寨请您放心——金寨纪行
作者:刘顺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1-25 浏览次数:6901
金寨,是詹大南将军的故乡,也是洪学智、皮定均、陈先瑞等59位开国将军共同的故乡;金寨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金寨,是詹大南将军的故乡。
金寨,也是洪学智、皮定均、陈先瑞等59位开国将军共同的故乡;金寨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1929年5月6日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领导的立夏节起义取得胜利,这是继黄(安)麻(城)起义之后,鄂豫皖边区又一次胜利的武装起义。5月9日,各路起义大军会师斑竹园,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建军大会,组建成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全县境内组建了11支独立的红军队伍,金寨成为中国红军第一县。金寨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抗日战争时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战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浴血奋战、逐鹿中原。10万金寨英雄儿女血洒疆场,走出了5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其中,一位上将是洪学智;八位中将是曾绍山、陈先瑞、滕海清、徐立清、李耀、张贤约、林维先、皮定均;还有詹大南、邓忠仁、陈伯禄、汪乃贵、蒋子翼等50位少将。
笔者从事党史、新四军军史研究30余年,同鄂豫皖抗日根据地、同大别山、同金寨县都有过多次的“亲密”接触,然而,亲身走进大别山,走进金寨,这还是第一次。聆听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同仁一路上的精彩介绍,方知金寨关于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许多英雄故事、人物传奇,实属鲜为人知。
著名中将林维先,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七师参谋长,殊不知他在鄂豫皖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时,已是著名的游击司令了。1936年春,坚持皖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要分多路到敌后去打游击,必须闯过敌人的重要关卡。林维先命令其所率的两个营红军部队,全部换上缴获的敌军服装,他自己则装扮成敌军的团长,随尖刀班行动。
一天下午,部队到达东阳脚敌寨。这座敌寨驻有一个连敌兵,哨兵看到远处来了一支队伍,心想:没有接到上司命令呀?正在纳闷,对方尖兵班已到寨门。哨兵忙把长枪一横,还没来得及发问,就见一位戴着墨镜、手握文明棍的长官,大摇大摆地走到面前。他一见是个大官,赶忙毕恭毕敬地立正敬礼。“墨镜”既不回礼,也不理睬,很生气地指着尖兵班长说:“你,还呆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快让部队进寨休息?”哨兵眼巴巴地看着这支队伍进了寨子。这时,旁边炮楼上的敌兵连长听见动静,探出脑袋问:“什么情况?”“墨镜”正观察着四周,一听声音,猛地抬头训斥道:“你!真他妈的站在梯子上拉屎——臭架子不小,还不赶快下来?”
当晚,林维先设法把敌连长留在给他们安排的住处,自己则带人来到寨子的大操场,集中全连训话,一枪未发,就把一个连的敌军缴了械。第二天清晨,不知就里的敌连长,发现昨晚进驻寨子的“国军”又要开拔,忙上前请示:“要不要派人带路?”林维先顺势答道:“我们正需要人带路,就请你和我们一起走吧!”
林维先这一招,后人称颂:闯关宿营缴敌械,临走捎个“活名片”。
中将徐立清曾任红四方面军的师组织科长、总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新中国建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1955年授衔时,应当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后来需要减少名额,他立即提出,自己是主抓这次授衔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要求降为中将。在当时上将云集的兵团级干部中,他是仅有的几位中将之一。他也是解放军授衔时主动让衔的高级将领中鲜为人知的一位。
金寨,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10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金寨人的牺牲精神永不朽,金寨人奉献的传奇在延续,1959年,当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后,金寨人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们爱得深沉的土地,将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三大经济重镇,永远沉睡于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
可以告慰众英烈和老将军们的是,原先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金寨,随着宁西铁路、沪陕高速、济广高速、沪汉蓉快速铁路、合武高速公路的开通,如今已门户大开。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再也遮掩不住金寨的山清水秀,迷人景色,优美环境。三省交界的独特地域,积淀了多元纷呈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金寨南北文化交汇、吴楚风情兼容的历史人文风情。党和国家在农业产业化、现代产业园、农村金融改革、水能电站建设、旅游扶贫开发等各方面,对金寨包括政策在内的各项扶持与关怀,推进了金寨的发展,使金寨成为了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县。金寨正在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历史机遇转化为强大动力,向着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跨越前行。
笔者在金寨同仁胡本昌同志陪同下,还专门奔赴詹大南将军的故乡槐树湾乡刘堰村,小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而在山谷间享受着窗外清风拂面的惬意,时而穿越于山腹清凉的隧道中,听着耳边山风的呼啸。沿途十多处隧道,短则八九百米,长则三四千米。开车的龚成余师傅告诉我,这条高速直通武汉。这让我吃惊,也让我突然想到开挖山体建公路的艰难与代价,又想到当年山里人翻山越岭的辛苦与无奈。一个小时左右车子下了高速,开上通往山村的水泥板路。
小车停在了杨桥希望小学门前,这天是7月10日,学校已放暑假,胡本昌请来了年届60岁的陈从彬老师。这所希望小学,就是詹大南将军(那时工资水平较低,将军每月也只有几千元)于1997年倾全家之力,捐款10万元建设起来的。那年,《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人民前线报》《扬子晚报》等多家报纸都做了报道,感动了很多人。学校建成后,金寨县委、县政府还专门请詹老回故乡,出席杨桥希望小学落成交接仪式。詹老生于1915年4月,15岁那年离家,参加革命队伍。他一生都惦念故乡金寨,惦念槐树湾的乡亲们。儿时他梦到在家乡建了一所小学,孩子们再不用翻山越岭跑几十里山路了。他在80高龄之后,终于圆了这个梦。
陈老师向我说:请你回南京后转告詹老将军,杨桥小学没有辜负詹老的期望,按照老人家的嘱托,老师认真教书,孩子认真学习,从杨桥小学毕业的学生,已经有近十位孩子走出了大别山,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陈老师还指着镶在教室外墙上的一块黑漆之上描金字的石板说,在詹老的善举和崇高精神鼓舞下,已经有好几位有成就的企业家,回故乡捐款帮助学校扩建、购置教学器材了。我仔细一看,这是一块“功德碑”,2014年6月28日立。有六位先生碑上列名,1999年捐款者,因为当时收入都不高,数额也就在几千元。而2011年之后三位捐款者,捐赠都在八九万,最多的一位捐赠了12万元之多。这也许是年届百岁的詹老始料不及的喜讯。
在陈老师引领下,小车沿着山路开到了詹老本族的堂侄詹化钢家门前,化钢深情地向我们介绍詹老将军一家当年的境况,还向我们展示了詹氏家族族谱。在刘堰村的祠堂里,我们看到重修碑铭时全村人出资的明细账铭刻。村民还告诉我们,每年六月初六,他们都在祠堂聚会,祭祀先人,祈祷丰收,共商大事,祈福詹老将军健康长寿!
接下来,我们沿着山道走下山坡,转了两个弯,在一片玉米地边驻足。化钢说,这就是当年詹老将军父母打垒盖房的老屋基地。我心中暗忖,詹老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之上!
我测试着方位,抬眼南望,群山重叠,碧翠环绕,多么优美的环境!我,终于来到了詹大南老将军的故乡,理解了将军年幼时读书求知中的艰难,和走出大山寻求人生道路、投入革命队伍的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