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操笔文房善画龙——浅析叶挺在狱中给郭沫若改寿联的短信
操笔文房善画龙——浅析叶挺在狱中给郭沫若改寿联的短信
作者:周兆涵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2-11 浏览次数:7767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第二展厅橱窗里,陈列着叶挺将军在狱中写的诗歌、书信等手稿,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凝视。其中有一封给郭沫若改寿联的短信,让人感思良深。
陈列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的叶挺写给郭沫若的亲笔信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第二展厅橱窗里,陈列着叶挺将军在狱中写的诗歌、书信等手稿,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凝视。其中有一封给郭沫若改寿联的短信,让人感思良深。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沫若兄:
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彻夜长谈二十四小时,曾说及十五日将往祝郭沫若兄五十大庆,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虎章”,上写:“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别后自思,不如改为下两句为佳:
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
叶挺
卅一、十一、十四渝郊红炉厂囚室中
这封不同寻常的短信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国民党顽固派囚禁在重庆监狱里写给郭沫若的,是年为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
在这之前,叶挺夫人李秀文第一次探监时,曾将叶挺在狱中手制的一枚“文虎章”带出并设法转赠给郭沫若。这枚“文虎章”是用一个香烟罐内的圆纸片制成的,正中用钢笔横写着“文虎章”三个字,周围环绕写着“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十个字,背面写着“祝沫若兄五十大庆,叶挺”。此后,李秀文用红丝线订上佩绶,还用红墨水加上边沿,使其更加亮丽。对于这件再简陋不过的贺礼,郭沫若接到后感叹地说:这样一个宝贵的礼物,实在使我怀着深厚的谢意和感激,我感激得涔着了眼泪。
“文虎章”送出后,叶挺在狱中来去踱步,反复琢磨,认为这寿联在用词上还有欠妥的地方,旋即找来一纸片,写了以上这封短信。过了不久,郭沫若从李秀文手中接到这封短信后,又高兴,又感动,连连称赞改得好。当时一位来宾看后赞叹地说:“将军非徒知战马,操笔文房善画龙。”大家一齐点头称是。
叶挺和郭沫若之间的友谊完全建立在志同道合的理念上。1926年夏,郭沫若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一起讨伐北洋军阀。1927年他们又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郭沫若因写了著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被通缉,不得不再次流亡日本。这期间叶挺也因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受到党内不公正的责难和共产国际的冷遇,被迫流亡到德国、法国等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又相继回国投身抗日报国。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郭沫若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成为国统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在武汉大和街26号新四军办事处,叶挺与郭沫若交谈之间,叶挺说自己很喜欢《论语》中孔子的两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郭沫若随即挥毫将这两句话为叶挺写成一幅中堂挂起来。
多年生死与共、报效祖国的经历,使他们结下了至亲至爱的革命友谊,现在广为传颂的《囚歌》就是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集中营里手书并托夫人李秀文转交郭沫若保存下来的。郭沫若50寿辰,作为同志加战友的叶挺当然要表示祝贺,即使身陷囹圄,哪怕只言片语。
右起:叶挺、张发奎、郭沫若、陈铭枢、黄琪翔
本文中的“文虎章”,是民国五年北洋军阀政府在修订《陆海军勋章令》中设置的“文虎勋章”,以嘉奖有功于社会和有功绩的事业者。叶挺借此表示对战友郭沫若的敬重和嘉勉。透过纸片,我们不仅看到叶挺将军知识的广博和对郭沫若的情深意笃,更为绝妙的是对寿联不失高雅的自我修正。原上联“寿强萧伯纳”中的“强”字含有优越、超出之意,把“强”字改为“比”,“比”是比配之意,两个字都蕴藏着题联者的美好祝愿,但改用“比”,更通俗易懂,也符合汉语言的使用习惯。“寿比萧伯纳”,以萧伯纳来比郭沫若,自然是非常贴切的。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51部剧本、5部长篇小说和几百篇论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3年曾访问中国,在上海受到了宋庆龄、鲁迅等中国进步文化人士的欢迎。而郭沫若是一位投笔从戎的革命战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著名学者。在郭沫若50大庆时,叶挺想到86岁高龄的萧伯纳,以其作比祝郭沫若长寿,也可以说是最佳选择。
从寿联“对”的角度来看,原下联“骏逸人中龙”就不怎么相配了。“骏逸”是指良马跑得快,与上联中的“寿比”不够相对,词义也显得比较空泛。再以“人中龙”来喻郭沫若也不妥当,“人中龙”语出《晋书·宋纤传》,晋代人宋纤隐居不仕,当地太守马笈仰慕他的人品才学,请他出来做官,屡次造访,均未得见。马笈感叹地说:“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龙也。”这里用古代隐士来比喻当今战士,显然不够妥贴。因而“自思”后改为“功追高尔基”。高尔基是享誉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世界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将郭沫若与其相比,既中肯又贴切。“功”与“寿”相对,平仄相反,韵律和谐,意义也十分明显。尤以“追”字更显神韵,既盛赞郭沫若在文化革命上所建立的功勋,又对未来寄以厚望,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一般人都知道叶挺是一位善于带兵打仗的名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雅士。他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一样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