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为了让粟老总不再遗憾 ——访《三百万颗民族心》作者龚德
为了让粟老总不再遗憾 ——访《三百万颗民族心》作者龚德
作者:尤来宗 李赞庭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7 浏览次数:7068
《三百万颗民族心》是一部描述苏中四分区(今通、如、海、启地区)反清乡斗争的纪实文学作品,1993年9月在苏中四分区反乡清乡斗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新四军老战士龚德向新四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
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该书再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日寇对苏中的清乡,首先从四分区开始,在清乡圈子周围遍筑碉堡,挖掘深沟,设置长达350余华里的竹篱笆,调集重兵和大批清乡特工人员,采取梳篦战术,妄图寻歼我军主力,斗争之残酷激烈,持续时间之长,在全国亦属罕见。”粟裕大将夫人楚青说,反清乡斗争前,当时苏中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像苏南一样,一度转为隐蔽斗争;二是成为游击根据地;三是建设成为基本根据地。经过苏中区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争取到了第三个前途。“苏中反清乡斗争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粟裕同志生前说,苏中知识分子多,应当以文艺形式反映苏中斗争的篇章,但实际上写出来的作品很少,多年来他一直为此感到遗憾。因此,我读到《三百万颗民族心》,很高兴。”
硝烟飘散,炮声远去,当年300万苏中四分区人民高高举起的爱国主义大旗,在腥风血雨中发出的呼啦啦的响声,仿佛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着。
2014年3月的一天,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在南通某小区找到了龚老的家。龚德生于1929年12月,今年85岁,虽已高寿,但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在记者的要求下,他慢条斯理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及创作《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的经过。
龚德,又名枫亚。1945年3月在台北(今大丰)参加新四军,长期当文化教员。1948年5月到《挺进报》当记者,1953年调《华东战士》杂志当助理编辑,1955年夏任总政《解放军战士》杂志驻南京军区记者,1958年任《解放军报》驻南京军区记者。1976年从《解放军报》转业到南通市文化局任副局长,两年后任文联主席,直至离休。
龚德是启东人,年轻时家乡人民和新四军一起反清乡斗争的很多故事就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转业到南通后,他接触到了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大量史料。出于对新四军和根据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加之长期记者生涯练就的政治敏感和文字功底,使他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讴歌这场斗争的强烈愿望。他说,四分区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应该把家乡人民为抗战胜利立下的丰功伟绩写下来,消除粟老总生前的“遗憾”。离休后,他在当年参加与领导反清乡斗争的老领导洪泽、颜辉、赵一德、江行、胡石言等人支持和鼓励下,进一步研读史料,又访问了一批老同志,然后开始构思。
作者大胆地把这场斗争拓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巨大背景上。对我方写到了陈毅、粟裕、陶勇、吉洛(姬鹏飞)等一批高级领导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对敌方写到了裕仁天皇、畑俊六、影佐、小林信男等高层人物,伪方写到了汪精卫、陈璧君、李士群、汪曼云、张北生等高层人物。他把发生在反清乡斗争中的一系列事件置于我、敌、伪三方高层人物的智斗之中加以展开,即使发生在一乡一村的斗争场面都能和高层间的智斗联系起来,不但抓人眼球,而且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卓越的耕耘者,耕耘着300万人民伟大力量的原野。单等反清乡烽烟弥漫时,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要开镰,奋勇收获那血染的胜利果实。”这是该书第一章的开篇引言。
1943年4月,日伪调集16000多兵力,对苏中四分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清剿,沿清乡圈边缘构筑了350余华里竹篱笆,设立大小“检问所”150多个。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我们坚持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的方针,主力部队跳出清乡圈,在外线寻机歼敌;小股精干武装在内线坚持原地斗争,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清乡和扫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扫荡就像用大扫把扫地一样,是日军企图通过优势的军事力量,在其占领区和我根据地寻找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作战,以达到歼灭抗日有生力量之目的。清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策的产物。目的在于巩固其占领区,掠夺战略物资等经济资源,以支持侵华战争和新的军事冒险。所采取的手段就是“梳篦战术”,就象用篦子梳头发一样,篦来篦去,反反复复,“车干沟水捉鱼”,切断清乡区内外新四军之间的联系、新四军和老百姓之间的联系,阻止抗日武装的活动和物资流通。然后武装强化编查保甲,实行伪化统治。与反扫荡相比,反清乡斗争更艰苦、更残酷,持续时间更长。
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四分区各县动员数万群众,火烧竹篱笆,使日伪苦心经营的封锁线遭到毁灭性破坏。为了对付日伪武装强化编查保甲,在中心区,我们动员基层干部和青壮年转移疏散,使编查保甲无从下手;在边缘区,则利用“两面派”政策搞慢编、乱编、假编,或在编好后组织民兵、游击队烧毁门户牌,使其阴谋无法得逞。
由于半年来清乡收效甚微,1943年9月,日伪被迫作出“延期清乡”三个月的决定。在“延期清乡”中,敌人采取“武装特务化,特务武装化”、“以游击对游击”等策略,疯狂屠杀我干部、民兵、群众。在严峻局势面前,四地委及时提出新的斗争策略,运用各种隐蔽的辅助斗争方式,开展反清剿、反伪化、反特务、反壮丁训练等综合斗争,夺回了斗争主动权。
1944年初,日伪在“延期清乡”的基础上,又开始了“高度清乡”。所谓“高度清乡”,其核心是在农村进一步增筑据点,除少量日军驻守外,扩大伪军的力量,切断新四军与群众的联系。新四军针对日伪军兵力高度分散的特点,采取缩短战线、集中力量、避实击虚的战术,内外线密切配合,频繁出击。到10月份,不仅基本上收复了清乡以来被日伪占领的地方,而且削弱了敌人,壮大了自己,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重大胜利。
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是整个苏中抗日军民的胜利。四分区军民在平原地区坚持原地武装斗争,粉碎了日伪妄图全面占领、全面伪化苏中的阴谋。这对于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四分区军民在反清乡斗争中创造的英雄业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1993年2月,《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写出初稿,在南通的江行同志第一个审读,基本给予肯定。作者随即将初稿分别寄给担任本书主编的石言、颜辉同志审读,之后遵照他们的意见作了修改。然后送南通市委宣传部审读,市委党史工委的负责同志看后,认为“是一部史料相当丰富,对历史事件评价比较得当,对读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激励作用的好作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嗣后,石言、颜辉同志将修改稿转请谢克东和赵一德同志审读,听取意见。石言还把此书情况报告了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和省委宣传部,孙家正、省委宣传部都热情支持这部书的出版。
1993年9月,《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江苏省委宣传部等9单位联合向全省青少年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位列第14名。由于该书供不应求,1995年8月再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为该书作序
2003年10月,在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书以崭新面貌第三次出版。第三版与初版、二版相比有三点增补:一是封面书名《三百万颗民族心》加了“新四军苏中反清乡斗争纪实”副题;二是增加了当年反清乡的若干历史照片;三是补充了通海地区部分反清乡斗争史实。
在采访中龚老说,在苏中反清乡之前,日寇首先在苏南进行清乡,由于苏南军民对反清乡这种新的斗争形式缺乏认识,一度吃了亏。苏中四分区吸取苏南的教训,做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和艰苦卓绝的抗争,终于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可以说,反清乡斗争是新四军创造的不朽业绩,同抗战期间八路军创造的地道战、铁道游击战、敌后武工战具有同等的意义。《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虽然是20年前的作品,但宣传的主题,和当前我们党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这使我感到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