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今后农村谁来种田 怎样种田?——一访种田大户朱锦荣
今后农村谁来种田 怎样种田?——一访种田大户朱锦荣
作者:徐守祥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1-03 浏览次数:7767
朱锦荣(右一)在向市老促会领导介绍承包土地的分布范围
今后农村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眼下,围绕这一“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理论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在积极探索。2013年9月以来,江苏省启东市老促会在对种田大户朱锦荣的调查访问中,也在积极寻找这方面的答案。
朱锦荣从小在家务农,早年虽然从事过商贩,但喝惯了农村的水,闻惯了泥土香,最终还是在农村留了下来。特别是当他看到农村从事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者,就是妇女和小孩,导致农村不少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如有的土地抛荒、半抛荒;有的土地虽然勉强种了,但产量不高,收益甚微……能种的不愿种,会种的不想种,年轻的不会种,年老的不能种,已经成了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
看到这些,朱锦荣心里很不好受。民以食为天。三百六十行,种田第一行。自己何不把这些土地接管过来,当一个“田老板”呢!于是,他动起了承包周边农户土地的念头。1999年,老朱夫妇壮着胆子承包了20亩土地。当时虽然生产条件差,环境艰苦,经济拮据,但夫妇俩辛勤劳作,当年还是获得较好的收入。初尝甜头后,他以每年100多亩的速度逐年扩大承包面积,到2013年底已经扩展到2800多亩。这些土地大大小小一共有380多块,涉及到四个镇10多个村,1000多户农民,其中本村的1500多亩,本镇的有700多亩,其他村镇600多亩,种植面积之大,涉及农户之多,分布镇村之广,在启东的传统农业种植户中是少有的,在省、南通市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些土地自从集中到朱锦荣手中后,不仅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那些土地流转户从朱锦荣那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他们不仅从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熟玉米一熟麦”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且还增加了收入。周云村陈辉是个木匠,家里有7.3亩土地,平时他既干木匠活,又帮助妻子经营土地,两头丢不下,结果哪一头都做不好。去年初,他干脆把土地全部流转给朱锦荣经营,自己安心做木工活,一年净挣20多万元。本村村民黄汉平,承包别人19亩土地,虽然经营得还不错,但和朱锦荣相比,还是相差一大截。去年他干脆也把这些土地全部转给了朱锦荣,自己帮助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管理网络,年收入100万元以上。
朱锦荣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乐意帮他干活。先说驾驶员吧,有两名被常年聘请,每人年薪4万元;农忙时再请三五个临时工,月薪6000元,都是包吃包住。农闲时,还允许他们外出打工,收入归自己。看到朱老板这样大方,驾驶员没有一个不安心工作的,有的外地驾驶员还携家带口一起在老朱那里工作。再说周边镇村的近千户农民,不仅及时拿到了土地转租费,还让他们从繁杂沉重的传统劳作中解放出来,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干脆给老朱打工。一年下来,收入都比过去自己种田强多了。
朱锦荣这一种田大户的出现,让启东市老促会的同志找到了“今后农村谁来种田”这一答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拥有诸多像朱锦荣这样的新型农民。他们也从朱锦荣身上对“今后农村怎样种田”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后,朱锦荣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2008年,他花7000多元,从农机公司购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当时正值春耕,农村劳动力奇缺,小型拖拉机派上了大用场,省时省力又少花了许多工钱。近几年来,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中型拖拉机4台,小型拖拉机9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中型喷雾机20多台。2013年,他又投入100多万元,购买了3台烘干机,建造了机库、晒场、仓储等设施。现在,他种植的小麦、黄豆及两熟制玉米,收种除了零星的几小块散地外,耕、播、收、晒等,全部实现机械化。为了扶持朱锦荣发展农业机械化,南通、启东两级政府先后给予20多万元扶助资金。
不断更新知识,坚持科学种田。朱锦荣平时十分注意订阅和收集各种有关科技种田的报刊杂志,学习各种科学的种田技术,对一些新技术、新药品、新农具、新良种等,他敢为人先,带头使用。近几年来,他先后学习应用了良种使用、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新技术。他赴上海、走南京,到各个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中心、农产品基地,千方百计寻找购置适合自己种植的良种。“苏糯18号”玉米、“通豆6号”黄豆、“长英王2号”蚕豆等良种,在他那里都获得了大丰收。朱锦荣科学种田,也给周边村镇的农户起了示范带头作用,庄稼跟着老朱种,栽培管理跟着老朱学,良种跟着老朱买。朱锦荣的实践也引起了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视。近两年来,农业部门、种子公司经常把良种试种任务放在朱锦荣那里。2012年,省通过启东农业部门把“苏玉20号”玉米放在朱锦荣那里试种。去年,他又接受了省“苏玉30号”玉米的试种任务,都获得了大丰收。今年,省农业部门、种子公司准备全面推广这一新品种。
2014年4月9日,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在启东调研时,专程看望了朱锦荣。当他听取了朱锦荣的事迹介绍后,连连赞许朱锦荣这一种田大户不仅为社会和“三农”工作所做的贡献,更为“今后农村谁来种田、怎样种田”作出了很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