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湘南起义与人民军队建设
湘南起义与人民军队建设
作者: 张立明 田原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9 浏览次数:7767
湘南起义(又名湘南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重要武装斗争。起义过程中,工农革命军坚决贯彻“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进一步发动人民群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湘南起义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为后来的井冈山斗争积蓄了力量。
湘南起义对人民军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了革命军实力
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提升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到达湘南,在湘南特委的积极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原先几百人的起义队伍,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壮大成拥有主力2000余人、农军8000余人的大军,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提高了工农革命军的战斗力。
朱德、陈毅率部进入湘南,引发了宜章、郴州、永兴、资兴等县农民起义,并影响和推动了衡阳、桂阳、常宁、汝城、临武、嘉禾等县一些乡村的农民起义。此后,特委将宜章、耒阳、郴县农军分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将永兴和资兴农军分别编为两个独立团。在湘南起义的影响下,水口山发生煤工暴动、大余县发生钨工暴动,这些工人都参加了红军,水口山的工人还组成了一个特务营。全区工农革命军已达1万人。
工农革命军通过坪石一战,击溃许克祥部,俘虏许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还有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各种弹药以及几十挑子银元。朱德后来回顾说:“可以说,许克祥帮助我们起了家。”在郴州良田地区,工农革命军俘虏了6个连的学生兵,他们大多数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同时,工农革命军通过打击地主团防武装、警察局等,也获得了一定的补充。
我军的许多优秀干部就是在湘南起义中成长起来的,比如黄克诚、肖克、唐天际等人。湘南起义过程中,工农革命军内部的不少干部得到锻炼,很快地凸现了出来。比如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的林彪,在耒阳立下战功,被提升为第一营营长。另外,湘南起义中水口山800名参加革命的矿工中,许多人成了军事指挥员或政治领导人。朱德在回忆湘南起义时说:“这个暴动结果是获得大批干部,积蓄了大革命的传统。”
湘南暴动中,朱德、陈毅率领起义部队与反动军队进行了多次战斗,取得了辉煌战果。在宜章,灵活机动,智取县城;在坪石,以少胜多,歼灭许部;在良田,“打虎牵羊”,俘敌6个连。陈毅在给中央的汇报中讲到:“1928年1月脱离范石生到湘南,连战击溃许克祥、周灿、白崇禧所部,实力增加了两倍。”经过一次次的战斗洗礼,工农革命军一扫南昌起义后的颓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部队在战斗中经受住了考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了政治工作
发挥了革命军的政治优势
在工农革命军中进一步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大庾整编,起义部队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整顿党团组织,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加强基层工作。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统一部队的思想。起义部队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终于决心丢掉国民革命的旗子,继毛泽东之后打出工农革命的红旗,向国民党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928年1月23日,起义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改锤子镰刀满地红的旗帜为军旗。至此,南昌起义军开始了新的一页,成为了党直接领导下的红色军队。
确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和组织纪律。湘南起义过程中,工农革命军进一步发扬了军内民主。朱德在湘南暴动期间,规定官兵薪饷伙食一样,打土豪所得财物归公,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官兵平等等。同时,部队十分注重组织纪律,搞好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规定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从而团结了革命同志,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战斗中对敌开展政治攻势。他们在瓦解郴州良田地区守敌的时候,对于学生兵进行政治争取。朱德在战前指出,开始攻击的时候,喊口号要先喊:“兄弟们!欢迎参加革命!”等等,这样可以从一开始就扰乱或涣散这些学生兵的斗志,说不定可以避免一战。他们在阵前喊话时发现敌人督战官后,果断将其击毙,将学生兵成功地争取了过来。
注重俘虏的改造。对郴州良田地区俘获的学生兵,他们注重改造工作,朱德和陈毅亲自给学生兵上课,讲解工农革命军的性质和纲领。工农革命军还采用“诉苦会”的形式对学生兵进行教育。后来,这6个连受过教育的青年被送到宜章,只有15人回家,其余都参加了革命军。
扩大了军队任务
群众工作成为重要内容
在湘南起义前的上堡整编中,起义军的任务就发生了改变,由单纯的军事斗争改为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湘南起义中,工农革命军对于军队的任务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工农革命军一方面同反动武装战斗,另一方面走上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宜章起义取得胜利之后,他们立即着手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这是起义部队转入农村斗争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起义胜利后,在城西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朱德亲自讲话,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朱德、陈毅和宜章县委的胡世俭、高静山、杨子达等共同部署各区乡配合工农革命军组织工农武装、发动全县起义。朱德还亲自到农村中发动群众,每到一地都要召开村民大会,号召穷苦农民发扬大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把农会恢复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并帮助他们建立农民武装,拨给枪支弹药。
为支援农民起义,工农革命军挥师北上,在黄泥坳打垮国民党军何键部两个营后,于2月上旬占领湘南重镇郴县,随即帮助恢复县工会、农会、妇女会和学生会等组织,并建立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各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农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插标分田地”的斗争。随后分兵协助当地农军占领资兴、永兴、耒阳、桂东等县城,并相继建立了县、乡、村政府。这样就做到了“集中以对付敌人,分散以争取群众”。
这次起义,充分体现了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巨大力量,对当时和后来的斗争有着重要的影响。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军举行了湘南起义,此后,我们的军队就和湖南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这一教训是:大败之后重新整理队伍,恢复元气,转变方向,深入农村,得到了群众拥护,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开始形成
湘南起义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革命群众揭竿而起,与反动派进行英勇的斗争。农民在工农革命军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武装,赤卫队、自卫军、纠察队纷纷建立起来,另外各县还建立了县属武装,他们和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紧密配合,是我军武装力量三结合体制的早期探索。
从南昌起义开始,起义部队一直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在宜章,朱德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宣布废除国民党军旗而改为锤子镰刀满地红军旗,成立了第一师。在坪石将散兵军官统统编起来,充实了工农革命军。另外,还先后补充了俘获的唐生智部官兵和一些煤矿工人。
大革命失败后,农会受到严重摧残,但潜在力量还很大。原来在国民革命军和城市中的不少湘南籍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被迫返回家乡,在当地群众中已做了许多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湘南起义主力部队在得以壮大的同时,积极帮助地方建立武装。在宜章,组建成立了胡少海的第二团;占领郴州后,又组建了两个团。朱德后来回忆:“永兴来要兵,我们派一个同志带了一班人去。到那里一夜功夫,缴了民团80多支枪,因为那里的民团根本不大坚决,又组织了一个团。”各县农民武装也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许多区、乡都成立了农民协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
在战斗中,朱德、陈毅注重主力部队、地方部队、赤卫队三者的配合。在湘南起义的坪石战斗中,许多农军主动前来参加,他们在四面山上摇旗呐喊,燃放鞭炮,以此扰乱敌军。在主力部队正面作战时,许多地方武装则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坪石大捷,是朱德巧妙地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打法取得的胜利,也是他吸取南昌起义失利的沉痛教训,实现武装力量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在坪石大捷之后,宜章独立团留守宜章,掩护主力北进;永兴成立了江左、江右农民暴动队,朱德派去工农革命军的一个加强连,两者相互配合攻占县城;在安仁,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安仁、永兴农军的配合下,攻占安仁县城;在桂阳,农民赤卫军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教导队和郴州农军的支援下,一度占领桂阳城。
发展了战略战术
游击战成为新的作战形式
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这段时间,伴随着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的重大转变,工农革命军也开始了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为了适应客观要求,当时已经提出了新战术问题,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击战的问题。朱德、陈毅吸取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在湘南起义的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战法,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对游击战争战术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智取宜章县城时,工农革命军利用胡少海在宜章地区的特殊身份,通过对敌人的欺骗,成功进入宜章县城,大部队随后跟进。革命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解除了敌人的武装,实现了“瓮中捉鳖”。后来革命军又成功地智取耒阳,这些战斗在最大程度保存自己的同时,消灭了敌人。
诱敌深入,“叫花子打狗”。在坪石战斗中,革命军针对敌强我弱的情况,采用游击战和正规战相结合的办法,避实就虚,诱敌深入,“叫花子打狗”。工农革命军针对许克祥部一字长蛇阵的弱点,先集中兵力击垮其先头团,紧跟着追击下去,一路走,一路打,把他的6个团一个一个地都打烂了。这是南昌起义之后首次获得重大胜利,并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认清敌情,灵活机动。湘南起义进行时,国民党的军阀混战也在继续。唐生智的部队退到衡阳、郴州一带,白崇禧的桂军也随后赶到,在打唐生智部队的同时,寻歼工农革命军。三方的部队在耒阳冠市街相遇,朱德留下一支小分队,主力撤退。这支小分队两头打了一下,主动撤出战斗。结果,唐、白两军在冠市街大战一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1928年2月26日,工农革命军占领耒阳县城后,国民党桂系第十九军的一个师直扑耒阳。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采取了避敌锋芒的策略,撤出耒阳县城,在县城外20公里的骜山,通过伏击全歼敌军一部。工农革命军在农军的配合下从四面将耒阳包围,敌军孤立无援,被迫弃城逃窜,工农革命军成功收复耒阳。
游击战争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工农革命军以弱胜强的一种必然选择。“战术转变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游’。方向正确,革命力量就能存在,而且还能得到发展。”湘南起义是一个练兵场,朱德、陈毅等军事领导人的军事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为后来我军游击战“十六字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