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仁义之师的力量
仁义之师的力量
作者:皖西学院 张明明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0 浏览次数:6911
战俘问题是任何战争都避免不了的。对待战俘,刀剁斧劈,车裂坑埋,古已有之。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对待被俘的中国军民更是惨无人道。那么,我们是否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对待日本战俘呢?
1938年5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六合公路两侧抗击日军,经过浴血奋战,除打死打伤一部分以外,还俘获了近十名日俘,并将他们带回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舒城县西港冲。
后来,舒城县上七里河召开抗日宣传大会,司令部决定将这些日俘带去会场。可当战士们刚把这些日俘领到会场,整个会场一下子沸腾起来,口号声惊天动地。有的百姓叫喊着,要剖开鬼子的肚子,看看他们究竟安的什么心。有的妇女恨不得冲上去,狠狠地咬几口,泄泄恨。
面对这样的形势,战士们一方面安抚群众,另一方面耐心劝导,让乡亲们明白,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待战俘有自己的章程:一不打,二不骂,三不掏腰包,有伤的还给治伤。口焦舌燥的劝导,最终保住了这些日俘的性命。
会后,为了教育日俘,军部专门派曾经在日本留学的陈辛仁用日语对他们进行教育,说明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完全是侵略的、非正义的。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是出于自卫,以求生存。其实,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并没有仇恨。有一次,陈辛仁在和他们谈话的时候,有几个日俘低着头,落下了眼泪,悔恨自己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蒙蔽,成了侵略中国的罪人。他们思念着家乡,盼望着能早日和亲人们团聚。
战士们将这些日俘细微的改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日本兵爱洗澡,战士们就经常给他们洗澡的机会。由于经常往来,有的战士还学会了几句日本话。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日俘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很大转变。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华家湾一家百姓的茅草屋突然起火,火势很大,迅速蔓延开来。这几个日俘发现后,毫不犹豫地爬上房顶,冒着烟呛火烤,迅速切断火路,将大火扑灭。一刹那,穷凶恶极、杀人放火的形象在他们身上变得模糊起来。
11月下旬,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来西港冲考察工作,决定将这几名日俘带走。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这几名日俘都难过得哭了起来,紧紧地握住战士们的手,迟迟不肯松开。那一幕,感动了当时所有在场的群众。
后来,听说他们当中,有的人参加了反战同盟,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之中。
古语有云:“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这些日俘在行动上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转变。而这种质的转变,正是新四军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之大义做出的努力。
“我们的人民军队,不仅是一支威武之师,也是一支仁义之师。”是的,这支威武的仁义之师在战场上用鲜血捍卫着中国人的尊严,更用仁义的力量征服了无数日本兵,让更多的战争发动者明白,枪炮声中的凯旋之歌,永远不能成为人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