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带领村民唱响春天的故事——记常州市湖塘镇蒋公岸村党支部书记马明中
带领村民唱响春天的故事——记常州市湖塘镇蒋公岸村党支部书记马明中
作者:冯悦群 施安银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12 浏览次数:7068
蒋公岸村之所以能在十几年间发生令人惊喜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固然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全体村民在村党支部,特别是现任支部书记马明中带领下的奋力拼搏。
马明中近影
在湖塘镇,在武进区乃至常州市,蒋公岸村都名闻遐迩。但同是名声在外,昨天和今天却有着质的不同。昨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蒋公岸村由于贫困落后而出名。那时的出名,让村民难堪。今天,蒋公岸村则是因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出名。这样的出名,让村民高兴。人间沧桑,显出英雄本色。蒋公岸村之所以能在十几年间发生令人惊喜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固然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全体村民在村党支部,特别是现任支部书记马明中带领下的奋力拼搏。
马明中出生在湖塘镇蒋公岸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因为贫穷,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务农。1973年,他抱着保卫祖国的满腔热情应征人伍,到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服役。二○○团的前身是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如皋警卫团。这个团忠于人民忠于党,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共歼敌3.4万多人,更涌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许家朋、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等英雄人物。在这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承着铁军精神的英雄部队里,马明中经受锻炼、熏陶,进步很快,入了党,并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底,马明中退伍回乡后,被安排在镇上的一家国营企业担任经营副厂长。当时企业的效益不错,职工收入颇丰。马明中工作上顺风顺水,日子也过得滋润舒心。与马明中的幸福生活相比,那时蒋公岸村的整体情况却令人焦虑——蒋公岸村位于武进区湖塘镇的西北边缘,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1500多人口,耕地1000多亩。由于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加之地域偏僻,交通不便,致使村级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贫穷。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原湖塘镇26个行政村中倒数第一,成为苏南地区为数不多的“西伯利亚”。
抗日战争时期,紧靠茅山根据地的蒋公岸村,其周边经常有新四军的游击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蒋公岸村村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个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种种制约,加上原来的基础实在太差,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变。直到1993年,仅有的两家村办企业濒临倒闭,全村一年的工业产值不到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300~1600元之间。村年收入几万元,累计债务却高达650万元,村干部到年终有时还发不足工资。由于欠债欠费的数额大时间久,银行、电管所等部门对蒋公岸村的印象极坏。在基础设施方面,全村只有1台160千瓦变压器,不仅难以满足农业排灌和企业用电,有时甚至连村民的生活用电都保证不了。整个村子没有一条硬化道路。外面的世界已经精彩纷呈,蒋公岸村却几乎还是“涛声依旧”。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诗句)为了加快蒋公岸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改变其落后面貌,1993年8月,湖塘镇党委研究决定调马明中担任蒋公岸村党支部书记。
开始的时候,马明中并不愿意接受镇党委的这个决定,他的妻子和亲朋好友也都极力反对。是呀,放着收入丰厚的国营企业副厂长不干,回村当个什么村官?这不是明摆着“从米箩里往糠箩里跳吗”?再说,几任书记干到最后都以吃力不讨好收场,你马明中又有多大能耐敢揽这个“瓷器活”。
好在马明中毕竟是经过部队大熔炉锻炼的退伍军人,毕竟身上继承了铁军光荣传统的“基因”,毕竟是一名有着崇高理想和奉献精神的共产党员。在镇党委领导和他几次谈话之后,蒋公岸村村民对加快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渴望,使他热血沸腾,使他想起入党时的誓言。包括新四军在内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能够毁家纾难、直至英勇献身,难道自己连一丝眼前利益都不能放弃吗?不敢直面困难接受挑战,还算什么男子汉,算什么共产党员?马明中不仅愉快地服从了镇党委的决定,而且还谢绝了企业领导对他“保留企业关系,什么时候想回都可以回”的善意关照。他破釜沉舟,决心背水一战,带领全村的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彻底改变蒋公岸村的落后面貌。深明事理的妻子,也从起初的反对转为理解,转为毫无保留地支持。
一户人家,开门即有七件事。一个村,尤其是一个贫困村,每天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大事小事麻烦事,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说别的,光是众多债权人登门讨债这一件事,就令刚刚上任的马明中头疼不已。有一次,一个开发商为了讨债,竟气势汹汹地用车子拉来砖头把村办厂的大门给严严实实地封了。他十分清楚,尽管那些债务不是在他手里欠的,但他这个“新官”却是躲不过、赖不掉的。为打债务官司,作为法人代表的村委会主任经常被告上法庭。马明中无奈之下说出一句掏心窝的话:“你要坐牢的话,我给你送饭。”不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啊!此时此刻,马明中更加认定小平同志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免谈。
长期的落后状态,使蒋公岸村的干部泄了气,群众寒了心。马明中感到,要改变蒋公岸村的落后面貌,首先就要改变全村干部和群众失落的心态。自任职以来,他一直十分重视振奋干部的精神和树立群众的信心。凡遇党中央有重大部署和大政方针出台时,他都会请区委党校和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给全村的干部党员作辅导讲座,帮助他们正确地把握宏观形势,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辅导讲座,全村60多名党员统一了思想,增强了革命事业心和凝聚力。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干部党员做出榜样,群众纷纷跟进,全村人的精神面貌开始发生悄然的变化。
深层次的思想变化,虽然给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真正要使蒋公岸村”旧貌换新颜”,却面临着投资环境以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的制约。
为了打破制约发展的诸多“瓶颈”,马明中和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实际出发,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精心梳理出一整套加快蒋公岸村发展的思路。
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马明中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慎重选择村民最关心的水患治理问题作为突破口,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局。他一面向镇财政贷款1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一面根据财力可能,聘请专家帮助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排灌方案。在加高加固圩堤的过程中,马明中身先士卒,和干部党员一道,带领村民苦战7个冬春,终于降伏了十年九涝的水患,从根本上改变了全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彰显和谐的市民广场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为了发展工业,马明中一方面果断地决定不景气的村办纺织厂转产有着广阔市场前景铜丝网,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另一方面利用160亩闲置土地作为工业集中区,筑巢引凤,对外招商。马明中和村支部、村委会干部为筹措资金、招引项目,一心扑在工作上,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有一次,马明中为联系项目,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差点儿把性命丢掉。他先后两次住院,做了两次手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时至今日,已有140多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落户蒋公岸村,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只有1500人的蒋公岸村,外来人口达到了4000多人。
对一个人而言,穷是磨炼,达是考验。随着落户企业的逐年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马明中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像珍惜自身羽毛的大雁一样,他十分珍惜自己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马明中任职伊始,就与村干部“约法三章”: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但决不允许接受企业吃请,不允许对企业摊派,不允许对企业敲诈勒索。凡违犯者,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他只讲奉献,不言索取,廉洁自律。外村的许多村干部年收入早就近10万元了,而他从1993年到2001年,年收入一直2万元。吃亏吗?吃亏。后悔吗?不后悔!
转眼之间,16年过去了。16年的心血和汗水,16年的操劳和奉献,马明中带领蒋公岸村的干部群众伴随春天的脚步,收获了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到2007年底,全村GDP已从1993年的200万元增加到6.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村级累计财力达1500万元。650万元的欠债也早已还清。赚到大钱的老板笑了。富裕起来的村民笑了。那位曾经“封门”的开发商,更和马书记一起笑了。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蒋公岸村的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仅整修道路就投入600万元,使村里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变压器从1台增加到20多台。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每年用于绿化的投入达50万~80万元。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5000多平米的市民广场,全村现有5个健身广场、2个舞场,以及图书阅览室、棋牌乒乓室、残疾人活动室等,并配备各种器材,满足了村民健身娱乐和休闲的需求。对原村办企业的退休职工每月发放退休金55元,给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300元生活补贴,并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村民的医疗保险缴费全部由村里负担。失地农民也将全部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
为了蒋公岸村的未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凡是读小学、初中、高中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村民子女,每个学期分别给予100元、200元、300元的奖励。所有考取大学(一本)的本村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蒋公岸村因此而被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了“2008年常州市关心下代先进村”的奖牌,而在常州市获此殊荣的行政村只有两家。
16年来的经济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蒋公岸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大大促进了全村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及社会和谐。多年以来,蒋公岸村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村民和睦相处,干群关系融洽,一些问题都能在村里得到及时解决,没有一件矛盾上交。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马明中一向为人谦虚,处事低调。面对蒋公岸村十多年来取得的不凡成就,他很少谈及自己的贡献。如果非要他谈不可,他往往会这样简单地说上几句:我只是有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工作是大家做的。我不过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起了一个“班长”该起的作用。与兄弟村相比,蒋公岸村目前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这些年我再努力一点,蒋公岸村的发展也许会更好、更快。朴实的言语,彰显出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坦荡胸怀。
马明中今年56岁,萌生退的考虑也在情理之中。与一些人有所不同,他考虑的重点却依然是工作。为了全体村民的福祉,在“交棒”之前,他还想实现两个心愿:一是要把已经规划的综合市场建起来,一是要让全村的村民都用上管道天然气。
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明中的两个心愿一定会圆满实现。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明天的蒋公岸村一定会成为一颗镶嵌在苏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