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连载 > “孤岛”——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刘少文(三)
“孤岛”——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刘少文(三)
作者:边石开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8-21 浏览次数:7213
刘少文
组织各方力量大力支援新四军
自1938年开始,刘少文领导“上海八办”密切协同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从财力、物力、人力诸方面大力支援新四军。这年夏,“上海八办”委托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简称“慈联会”)以职业教育名义作掩护,举办无线电报务员训练班,前后办了两期,培养合格学员30余人,送往新四军工作。8月18日,“慈联会”以移民垦荒为名,动员青壮年难民700余人,由中共江苏省委难民会党团书记朱启銮等带领辗转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上海八办”向江阴、无锡、常熟、丹阳等地的抗日武装和江南抗日义勇军输送1000余人。
这期间,刘少文还协助新四军获取枪械。纪振纲是茅麓农场经理,资金雄厚,原为冯玉祥部下。国民党军退出上海时,纪振纲收买了一批枪械,包括五六百支步枪、20挺机枪和迫击炮等。他原打算自己办“民团”,由于淞沪周围很快沦陷,便想把枪械交出。爱国人士姚惠泉等力劝纪振纲把枪交给新四军。在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做纪振纲工作的基础上,刘少文会见了纪振纲,由“上海八办”把大部分枪械运到皖南新四军驻地,另一部分由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茅麓农场取走。
刘少文除为新四军输送人员、协助新四军获取枪械外,还会同中共江苏省委组织两批“上海各界民众慰问团”赴皖南慰问新四军。第一批慰问团是中共江苏省委决定组织的,团长顾执中(文化界代表),副团长王纪华(职业界代表),于11月18日出发。行前,刘少文将一封给新四军领导项英、李一氓的机要信件交王纪华随身带去。慰问团在新四军驻地活动一个多月后回上海,向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八办”作了汇报,其成员分别向各群众团体干部、聚会成员作了报告,将新四军赠送上海人民的纪念品、战利品、照片等展出,在报刊上登载关于新四军的情况和照片,对上海人民开展的节约救难、为新四军劝募寒衣和慈善义卖义演等群众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这年冬天,刘少文经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负责人姚惠泉联系,将工商界爱国人士捐赠前方抗日将士的龙头细布7000匹的大部分,辗转运送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他通过中共特别党员、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主席胡咏骐搞到不少钱,并经其帮助将一些物资运给新四军。他布置属下情报人员卢志英开设“百中堂药厂”,运用日本的运输公司把药品及医疗器械等,运到扬州辕门桥“大瑛药房”贮存,再由新四军派人提取。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募集到的几批西药和医疗器械,秘密存于仁济堂慈联会办公楼内,“上海八办”派人分批取走,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年底,在刘少文组织的一个联系会上,讨论了募集寒衣和义演义卖筹款支援新四军的问题。义演义卖得款的一部分约五六万元送给了新四军。
第二批上海民众慰问团,是由刘少文组织领导的。他通过姚惠泉以上海地方协会的名义出面组织“慰劳三战区将士演出团”,实际上是护送一批学生和干部去参加新四军。慰问团团长为吴大琨、副团长殷扬(扬帆),成员有白蚀(王元化)等30人。刘少文对整个行动作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布置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成员实际是新四军军部交通员的陈昌吉随行,一路掩护。1939年2月16日,慰问团从上海出发,历经艰险,到4月19日才抵达新四军军部。殷扬和其他团员留新四军工作。吴大琨在回上海途中,遭国民党特务绑架,被关入上饶集中营。只有白蚀一人回到上海汇报此行经过。
为捐款给新四军,上海业余话剧界慈善公演于7月20日至31日在黄金大戏院举行。公演结束后,刘少文以中共代表身份,在上海福建路美国海军青年会馆秘密接见了组织公演的具体负责人,表示对公演人员的慰问及对捐献款项的谢意。9月24日,在吴耀宗的陪同下,刘少文亲自造访上海江海关总税务司丁贵堂洽谈为新四军捐款事宜。10月2日,吴耀宗将捐款2万元转刘少文。据不完全统计,仅抗战初期经“上海八办”转给新四军的捐款就有80余万元。
领导上海情报系统工作
刘少文从潘汉年手中接管的情报机构,由中央特科留上海的少数人员组成,负责人为徐强。1939年春,中共中央调徐强去延安后,刘少文曾直接联系一些内部干部,后来将这部分工作交前中央特科负责干部吴成方管理。这些干部又分别联系一些干部和关系,把情报工作深入到日本驻上海特务机关之一的上海满铁事务所、汪精卫伪政权的财政经济组、特务机关,以及汪精卫伪上海市党部、日伪宣传机关,曾获得日本天皇御前会议记录,日本大本营会议决议案等极有价值的机密情报,对日军较大的军事调动和进攻计划,常可在一个月前获悉。此外,刘少文还派殷扬与忠义救国军阮清源部、国民党军统驻上海机构负责人联系,每两周见面一次,交换情报。他获取的情报,凡属重要者均及时电报中共中央及中共中央长江局,并通报新四军和中共江苏省委;对于时效性不强的情报,经过综合整理书面报告中共中央。
新四军驻地召开的欢迎上海慰劳团大会现场
1939年4月下旬,上海第二批慰劳团到达新四军军部后合影
刘少文重视公开情报的搜集整理,曾布置梅益把上海一些英文报刊如《字林西报》《密勒士评论报》等的重要社论和文章摘报中共中央。
刘少文还与新四军建立了无线电通讯联系。早在1938年秋,当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至溧阳竹箦桥一带时,刘少文领导的上海情报组织就派人把一份完整而详细的情报送达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这份情报包括日伪军、国民党军、忠义救国军以及其他杂牌武装的名称、番号、主官姓名、人数、武器装备、活动地域和活动规律,以及日军的侵略计划和布置等。陈毅看了情报高兴地说,这份情报太好了,现在我们有了眼睛,不再做瞎子了。1939年5月4日,刘少文建议中共中央转告新四军派熟练报务人员接收电报。之后,他不断把有关情报通报给新四军领导。9月5日,刘少文还电报中共中央并叶挺、项英,通报日本侵略军在京沪杭的调动情况。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逼迫,上海租界当局逐渐限制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救亡团体的活动分子不断遭到日伪特务暗杀,上海政治环境日益恶劣,上级通知刘少文准备及时撤离上海。刘少文坚持工作至1939年底方撤离上海,经香港、重庆返回延安,结束了在上海“孤岛”的革命生涯。
刘少文逸事之一
刘少文与董(必武)老有很深厚的情谊。抗战时期,刘少文曾代董老保存他的诗作,后来董老亲抄其诗作多首赠刘,极为珍贵。
四十多年前,工作之余,刘少文曾在一张留言纸页上信笔畅书他最喜爱的董老的一首诗:
竟是平生一快游,
空行万里总悠悠,
乘风破浪非虚语,
障眼浮云在下头。
欧陆已无锋镝苦,
东瀛将献寇仇囚,
前途纵有光明路,
莫忘中藏曲折幽。
这首诗是1945年6月18日夜,董老在参加联合国宪章签署活动期间于美国旧金山作的,诗文道出了历经沧桑、饱尝忧患的董老对世界形势发展的敏锐判断,也道出了董老对人生的深邃理解。从刘少文牢记和畅书这首诗,可见它引起了刘少文的强烈思想共鸣,特别是“前途纵有光明路,莫忘中藏曲折幽”一句,对亲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建国后国际风云变幻的刘少文,自然会加深其对世事的感悟,作为一个忠诚的革命者和一位情报专家的刘少文,喜爱这首诗自是情理之中了。
刘少文逸事之二
刘少文一生有过两次辞官经历,其道德风范很为人称道。
第一次是1934年到瑞金后,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命为军委秘书,当时的中央负责人曾暗示让他当红军总参谋长,被他婉拒。
第二次是1954年11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调当时任军委联络部代部长的刘少文为军委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李克农传达军委决定后,当晚,刘少文写信给彭德怀副主席并聂荣臻副主席,自称他认为自己不懂军事,初期作一般布置尚可应付,工作进一步的深入则必难胜任。他说为了这个部门今后的建设,对负责干部的挑选必须从长远着眼。他觉得从现有军事干部中是不难找到这样的同志的。最后说,他的意见不是仅仅为个人着想的,谨请考虑。军委权衡全局,没有采纳他的辞官意见,于12月24日下达了任职命令。命令下达后,刘少文坚决执行军委决定,到任后,听取所属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一起研究解决开展工作中的问题。他着眼于加强党的建设,改进组织领导,加强人才培养,整顿业务思想,发展侦察手段,落实情报保障,竭尽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和身边的战友们一起奋斗,为军事情报工作的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他任内,开创了军事情报工作建国后的第一个全面发展时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