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中原突围与“三十六计”
中原突围与“三十六计”
作者:尹池名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8-04 浏览次数:7767
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在完成战略坚持后,于1946年6月26日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智勇双全地指挥了中原突围战,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并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
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用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在完成战略坚持后,于1946年6月26日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智勇双全地指挥了中原突围战,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并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
中原突围战场上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63年了,但它留下的那些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值得研究、讨论、总结、学习。中原突围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战,打得好坏,关系重大。李先念在指挥这场大战中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并适时地、灵活地结合运用了中国的古典军事科学理论。这里就单论李先念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军事谋略来指挥中原突围,取得重大胜利的。
“走为上”计
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句古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证明人们普遍认同了它的科学哲理。李先念在战争瞬息万变,部队又处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下,设法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保存了主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原突围的历史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发动全面内战,摆开430万军队向全国解放区进攻,妄想用战争手段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他要向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延安解放区进攻,就必须首先夺取中原这个战略要地。所以蒋介石调来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包围了6万中原解放军。在这个大战局下,中原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在李先念的指挥下顶住了蒋军的进攻,并在两个月内,有准备、有计划地组织了著名的桐柏战役,消灭了蒋军近万人。在此期间,拖住了蒋军郑州绥靖公署刘峙五六个军在此地不敢北上,大大帮助了刘邓大军在平汉(今京广)线北段作战(即邯郸战役),打破了蒋军的第一次进攻,迫使蒋介石邀请中共代表到重庆开始停战谈判,迟滞了蒋军向各兄弟解放区进攻的部署。
但是,蒋军在“停战谈判”的掩盖下,调来3个军7个师进攻潢川、光山一带。又调第六十六军进犯平汉线南段信阳、罗山一带。原驻江西修水、鄂南通城一带的第七十二军十三旅调到长江以北的黄陂、黄安(今红安)一线。这些军队按照蒋介石的密令,“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一天也没有停止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中原解放军从大局出发节节退让。驻守光山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在蒋军的进攻下,被迫撤出县城。江汉军区独一旅先撤到桑树店再撤到沙子岗,蒋军仍然步步紧逼。蒋军第七十二军三十四旅从阳新偷运到鄂东麻城一带,在中原军区驻地的东、南、西、北四面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包围圈,使中原军区主力处在经扶、光山、罗山、礼山等四县间,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100公里,人口仅40万的狭小地带,给养极度困难。蒋军仍然以优势兵力,紧缩包围圈。蒋军第七十二军新十三师以全师兵力,于1946年4月25日抢占了能有效控制中原军区司令部的小界岭。
李先念在分析了上述情况后,果断提出“主动突围”,并严肃指出,如再不主动突围,则以后更难。遂于6月26日晚撤离宣化店,29日晚突破蒋军平汉铁路防线,一路向西,取得了突围的最后胜利,保住了中原主力部队和中原局首脑机关,避免了类似皖南事变的悲剧发生。这就是“走为上”计。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走为上”,但是怎么走?往那里走?中原军区突围的方向在哪里?是往南,还是往北?是往东,还是往西?方向选得好是生路,方向选得不好就是死路。
当时,中原解放军6万人在蒋军30万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兵力多寡悬殊。蒋军武器装备优良,战争资源丰厚,还有美国的军事援助。所以蒋介石公开声称:在6月份用48小时歼灭中原共军。
1946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电询中原军区:顽军向你们大举进攻,而迫使你们非突围不可时,你准备向何方前进,向西还是向东,二者利益及前途如何,望预先秘密计划后电告。这就把中原突围的方向选择权交给李先念了。
李先念曾反复考虑过向东、向西和向北等方案,还考虑过留一部分主力向南渡过长江,游击于大西南的计划,也曾考虑过向东转移到苏皖解放区,以主力靠拢新四军军部。
在准备向东行动的同时,向北转移也随之提出,但中央军委接到华中军区电报称:蒋军桂系部队尚有两个师在大别山,其中一部已向淮南铁路以东及津浦铁路以西的定远地区进攻,华中军区在该地区的主力即将转移到津浦路以东。因此,建议中原军区部队不要向东转移,而应向北,经黄河以东到冀鲁豫地区。中共中央电示中原局:主力转移向东到新四军军部或向北到冀鲁豫,由郑(位三政委)李(先念司令员)自己考虑决定。中央再一次将突围方向的选定权交给郑位三和李先念。
中原军区领导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蒋介石已经把中原主力部队里三层,外三层,像铁桶般包围起来了,向哪一个方向突围都不容易。
1946年6月26日,蒋军分四路向中原主力部队发起进攻,整编第四十一师一二二旅由信阳出动;整编第四十七师由光山、罗山方面出动;整编第四十八师一七四旅由商城方面出动;整编第七十二师新十三旅、新十五旅由经扶、黄安方面出动,共计8万余人,由北、东、南三面向宣化店地区进攻。以整编第十五师、第六十六师在平汉铁路的广水、武胜关、柳林、信阳一线封锁,妄图在48小时内将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围歼于宣化店地区。
李先念当即采用了“声东击西”,向东佯动,向西突围。以假象造成敌人的错觉,来伪装突围方向。他命令驻扎在宣化店以东白雀园、泼皮河一带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率领全旅三个团共6000余人向东佯动。前沿阵地部分兵力利用地形、工事,灵活机动地抗击来引诱和迷惑敌人。李先念指挥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分路隐蔽向西行动。由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的四十五团,第三五九旅及中原军区干部旅共计1.5万余人组成北路军,向平汉铁路的武胜关至信阳柳林地区开进。
6月29日下午,皮定均旅在东线的战斗正打得热闹时,李先念率中原主力部队已经西进100多里路,接近了平汉铁路线。经两个多小时激战,十三旅三十七团打垮了敌整编第十五师一三五旅的四○四团,毙伤其一部,俘虏6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控制了柳林到黄庄一线的铁路,为主力部队通过铁路打开了一条通道。
三五九旅、中原军区干部旅以及南路军也于6月30日至7月1日,越过平汉铁路,向西挺进。
至此,蒋介石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平汉铁路封锁线被彻底冲垮了,粉碎了蒋介石要“一举歼灭”中原解放军的计划,中原突围首战告捷。
李先念“声东击西”的军事谋略,使得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晕头转向,手忙脚乱。蒋介石恼羞成怒,斥责刘峙“指挥不力”,勒令查办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和整编第十五师师长武庭麟。
空城计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记载,蜀国丞相兼军师诸葛亮屯兵阳平时,派魏延等带兵去攻魏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守城。忽然魏军大都督司马懿带领大批人马,浩浩荡荡杀来。守城军士闻报,无不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诸葛亮却不慌不忙,传令打开城门,又派人去城门口打扫道路,诸葛亮本人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门前时,见此情景心中产生怀疑:“诸葛亮向来办事谨慎,从不冒险,今天为何如此?恐怕城内已布伏兵,故意诱我入城,我决不上他的当。” 于是下令退兵。后来人们把这一计策叫“空城计”。楚国令尹子元率兵伐郑,郑臣叔詹计献郑文公,也使用过“空城计”。
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向西突围时,是处在蒋军四面包围之中,敌第七十二军新十三师以全师兵力抢占了能有效控制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的小界岭。而且,军调部三十二执行小组的美方代表怀德、蒋军代表陈谦和小组工作人员都住在宣化店,监视着中原军区的一举一动。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的企图,便在宣化店设置了一个“空城计”:即令鄂东独二旅政委张体学于6月26日凌晨带领旅警卫营一连一排,秘密进入宣化店,接替中原军区机关的警备任务,一切按照原司令部的样子,每天早上照常吹号起床、出操、练兵、唱歌、游戏。张体学到交际处招待所陪同军调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美蒋代表进餐、看演出,谈笑风生。而军区司令部的主力于26日晚离开宣化店向西转移,宣化店已基本是个“空城”了,但敌人却丝毫没有察觉。
6月28日,美方代表怀德中校提出要会见李先念将军。张体学机智地通过三十二执行小组我方代表任士舜,向美方代表怀德解释说:“李将军身体欠佳,改日再会见。”将美方代表搪塞过去了,敌人仍然没有察觉。直到6月29日,中原军区主力队部已经突破了平汉铁路线向西而去,张体学才正式通知美、蒋代表:由于蒋军向我发动进攻,李先念将军率中原军区部队作战略转移了,顿时使美、蒋代表目瞪口呆。至此,宣化店“空城计”才告结束。这是自古以来,搞“空城计”历时最长的一次。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一计:“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阴指局部,阳指全局。损失一部,保全大部,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采用“李代桃僵”的军事谋略,需要学会在力量对比中算账。不能简单地以胜负的场次对比,要用少数兵力作钳制,从全局的劣势中争得每一个局部的优势。
1946年7月19日,李先念将军率北路军左翼部队进至赵川镇时,蒋军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带领他的第三旅和二十旅的一部,在赵川镇的南北两面设下重兵,我军四十五团进入赵川镇后遭到敌军的南北夹击。我第一、第二两个营迅速占领了东南面的前坡岭,这里是主力部队西进的必经之路。李先念将军命令四十五团: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前坡岭主阵地,保证主力部队安全通过。蒋军企图抢夺前坡岭,在大炮的掩护下,疯狂地攻击四十五团把守的前坡岭。四十五团一营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抵抗,许多战士负伤仍然坚持战斗,有的英勇牺牲。四十五团坚守阵地到第二天上午,达16小时之久,打退了敌人17次冲锋,打死敌军700余人,胜利完成掩护主力安全通过赵川镇的任务。四十五团也伤亡400多人。团长汪世才在指挥作战时,头部中弹牺牲。
在同一天的7月20日,北路军右翼部队三五九旅在山阳县口头坪遇蒋军胡宗南的第一师第一旅的阻击。蒋军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火力向右翼部队扫射。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团长颜龙斌奉令率部出击。他以一部兵力置河谷中牵制敌军,亲自率主力绕到敌军阵地后山头,向敌发起攻击。经过缴战,击溃了敌军,夺取了阵地。战斗中,团长颜龙斌右臂被打断,医生在战地极为简陋的条件下,为他做了截肢手术。术后他忍着巨大的伤痛,拒绝坐担架。两天后在小河口战斗中,他捂着断臂,指挥战斗,直到壮烈牺牲。临终前,颜龙斌团长还以自己为党工作太少而感到惋惜。
在口头坪战斗中,七一九团击溃了敌军,俘虏10余人,缴获重机枪4挺。团政委蒋洪钧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参谋长朱佐夫也牺牲在战场上。
此后,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指挥三五九旅攻克镇安县城,打开监狱,释放无辜群众,并将敌人粮仓打开,发粮济贫,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北路军左翼部队经过梁家坟最后一次较大战斗后,顺利北上,李先念将军率部在留仙坪与陕南巩德芳游击队胜利会师。
中原军区南路军在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下向鄂西北突围,已于7月下旬进入武当山地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以武当山为中心,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自1946年6月26日至8月2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将军亲自率领北路军突围,历时36天,行程2000余里,胜利实现了从宣化店到秦岭的伟大战略转移。
此外,李先念将军还运用“以逸待劳”、“避实就虚”、“调虎离山”等军事谋略,都收到了克敌制胜的效果。
李先念将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掘中国古代军事理论,联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巧妙地将“三十六计”运用到中原突围战场上来,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战略战术,使当时处劣势的武器装备、劣势的战争资源、劣势的地理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应,战胜了数倍于己之敌。在完成了阻滞蒋军向各解放区进攻的任务,各兄弟部队完成部署调整后,突出了蒋军的包围圈,胜利地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