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我与新四军 > 国富•兵强•民安 ——八咏楼感怀
国富•兵强•民安 ——八咏楼感怀
作者:和治伟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6-11 浏览次数:6913
金秋时节,我利用在浙江金华代职的机会,登上了著名的八咏楼。
八咏楼由南朝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任东阳郡太守时建造,位于两江交汇之处,矗立于婺江北岸,是古代金华子城的门户。凭栏远眺,南山如黛,双溪汇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金华美景尽收眼底。
自南朝始,八咏楼历来就是文人名士登临观景、把酒临风、赋诗作词、唱和娱乐的佳处,其楼名就缘自沈约题写的《八咏》绝唱。
在历代留下的诸多八咏楼登临诗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爱国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意蕴深邃、气势恢宏,写出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险要,也流露出诗人故土难归、忧国忧民的无尽惆怅。
其时,金兵铁骑南侵,宋朝怯懦退让,屈辱求和,最后国破南逃,苟存于江南一隅。中原大地则惨遭兵燹,广大群众颠沛流离,民不聊生。一代词宗李清照也被迫南渡逃亡,相继遭受了夫亡家破、文物遗失等灾难。《题八咏楼》就是她于金华躲避战乱时所作。她在写于金华的另一首著名的词《武陵春》中,更表达了心中的离愁别绪和对国破家亡的无限伤感。面对良辰美景,不仅悲从中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欲往两江泛舟,蓦然愁绪满怀,“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宋苟且偷安的国策、文恬武嬉的政治、松懈废弛的武备,以及沉迷享乐的风气,使女词人遭遇了多难人生。
岁月如梭,匆匆而过。朝代兴衰、世事起伏,都如婺江西逝,随波而去。唯有八咏楼兀立江边,历经风雨,阅尽沧桑,见证了金华的兴衰,镌刻着金华的历史。它默默诉说着李清照国破家亡的悲情故事,元末胡大海反抗暴政的历史风云,明代戚继光募兵抗倭的卫国功勋,明末朱大典抵御清军的殉国壮举,太平天国李秀成南征北战的侍王风采,抗日战争浙赣会战的激烈争夺,以及我军勇夺金华的英雄事迹。
八咏楼畔跌宕起伏的历史,刀枪交锋的战事,无不反映着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国无军不立,民无军不安。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稳固的国防,就不会有国泰民安,也难以有国富民丰。
江南十月,天高气爽,八咏楼的景色美轮美奂。楼上的花园丹桂飘香,是一张迷人的画卷;楼旁的园林柑橘累累,是一幅丰收的景象;楼下的小巷遍布古玩、人声鼎沸,是一片淘宝的闹市;楼前的公园游人如织、欢声笑语,是一派闲适的安乐。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古今对比,兵弱则国弱、兵强则国强的道理不言自明。
两千多年前的《司马法》警示人们:“国家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巩固国防,实现国富兵强,才能切实保护我们的大好河山,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