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大突出贡献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大突出贡献
作者:吕宁青 责任编辑:徐君华 来源:《铁军》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08-20 浏览次数:7133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粟裕功勋卓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他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战略筹谋和战役指挥上,做出过四次决定性的贡献: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苏中战役;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孟良崮战役;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豫东战役;提议发起淮海战役并直接指挥华野。
粟裕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粟裕功勋卓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他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战略筹谋和战役指挥上,做出过四次决定性的贡献。
第一大突出贡献
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苏中战役(后称苏中七战七捷)
当时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39周岁。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6月27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发起苏中战役。7月1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华中野战军的电报,批准进行苏中战役,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主要战场进行较大规模初战的重大任务,交给了粟裕。毛泽东在电报中指示华中野战军,“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后山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再进行战役。这说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赋予了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以“能不能在战争中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侦察的使命。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指挥下进行了苏中战役,连续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进行解放战争初战的战略任务。
苏中七战七捷,对解放战争胜利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是:使毛泽东、中央军委主要依据这一战略初战创造的“在解放区连续运动歼敌”的成功经验,确定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应实行“内线(即凭借解放区)作战、运动歼敌”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政治上有利(说明处于防御地位),军事上必胜(依靠解放区人民支持)。苏中七战七捷的喜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首长,推广这一“凭借解放区作战”、“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并“希望各区仿照办理”。苏中七战七捷堪称为解放战争初期奠定人民解放军战略方针之战,也可以称为定战法之战。
第二大突出贡献
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是粟裕提议发起,由陈毅、粟裕共同指挥的,当时粟裕40周岁。在这之前的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主席电示统一行动的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直到大陆解放,整个华东战场的战役指挥,就由粟裕负责了。
1947年5月11日,粟裕接到华东野战军侦察部门报告: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主力,向华野司令部驻地大举进攻。粟裕决定利用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已进入华野主力集结位置的正面、与国民党军其他部队相距一至两天路程的有利时机,发起孟良崮战役,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当日他向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汇报,陈毅当即表示赞同。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粟电,明确指示:如何打击进攻之敌,“由你们当机立决,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5月13日至16日,在陈、粟指挥下,华野发起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以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的“首都师”——美式整编第七十四师为标志的孟良崮战役,对解放战争胜利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是: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从实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因为内战爆发还不到一年(差一个月),国民党军的第一号主力就被人民解放军干净、全部、彻底地歼灭了。孟良崮战役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进攻方向,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蒋介石哀叹七十四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毛泽东在孟良崮战役胜利的第二天给陈、粟发电,称歼灭七十四师是“决定胜利”。孟良崮战役堪称是解放战争中的夺敌军魂、定我军心之战。
第三大突出贡献
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豫东战役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开始了战略进攻。但在全国核心战区中原战场,总体仍呈敌强我弱胶着拉锯状态。其主要特点是:我军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经略中原,战略进攻的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但国民党军90个旅会集在中原地区,兵力数量和装备质量占相当大优势,支撑战略进攻的大规模战役进攻的主动权尚未掌握在我军手中。
为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电令粟裕率三个纵队准备“渡江南进”,调敌主力往江南,减轻中原战场压力,创造大量歼敌条件。粟裕于1948年1月31日、4月18日两次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暂不南渡,先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规模歼灭战,可完成中央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任务。4月30日,中共中央毛、刘、周、朱、任“五大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听取粟裕汇报后,当即研究同意粟裕方案。5月,中共中央决定陈毅去中原局工作,由粟裕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6月16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发起豫东战役。6月17日,中央军委回电粟裕表示同意,并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粟裕指挥的豫东之战,采用“攻其必救”战法,战役目标直指中原标志性城市——国民党河南省会开封。先克开封,再歼援敌,创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首克关内省会城市、一役歼敌9万余人两大空前记录。尤为重要的是:国民党军为救开封而削弱了山东兵力,粟裕又指挥华野山东部队乘机夺占兖州等要地,歼敌6万余人,兵锋直指济南,基本打乱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部署,为同年9月我军主动进行济南战役从而拉开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创造了“弱敌”(豫东、兖州共歼中原之敌15万余人)、“乱敌”(调山东之敌往河南)的重要条件。
豫东战役的特殊意义有两点:一是为我军主动发起具有战略决战开端地位的济南战役创造了必要条件;二是由于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等我军主动进行的每次歼敌10万人左右的空前大规模战役进攻的相继胜利,中共中央逐渐将渡江南进战略转变为在江北与蒋军主力决战。豫东战役胜利不久,毛泽东接见华野到中央汇报工作的同志时高兴地说:代我问粟裕同志好。解放战争好像爬山,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解放战争“爬坡阶段已经过去”的主要标志就是:经豫东战役,实现了从总体上敌人有能力主动发起大规模战役进攻到总体上我军有能力主动发起大规模战役进攻的历史性转变,支撑战略进攻的大规模战役进攻主动权从此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豫东战役堪称是解放战争中的“定主动”之战。
第四大突出贡献
提议发起淮海战役并直接指挥华野
当时,粟裕是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41周岁。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向中央提议发起淮海战役(史称“小淮海”);并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史称“大淮海”)。1948年9月24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这是淮海战役这一名称第一次出现。战役目的是攻占两淮和海州,使山东战场和苏北战场连成一片。9月25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回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1948年11月8日,根据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场蒋军军心浮动的新情况,粟裕再电中央军委,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歼灭长江以北的蒋军主力于徐州及其周围地区,不使蒋军南撤。11月9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粟裕建议,命令“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2.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共歼敌55.5万人,其中粟裕直接指挥的华野歼敌44.3万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
毛泽东在1948年11月16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淮海战役是在中原地区与国民党军最后能集中的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丧失殆尽(孟良崮战役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辽沈战役歼灭新一军、新六军,淮海战役歼灭第五军、第十八军),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武汉等地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粟裕首先向中央建议发起淮海战役,并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又由于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歼敌最多,毛泽东后来称赞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淮海战役堪称是解放战争中的定乾坤之战,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定局。
连贯起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突出地位。在解放战争开局阶段,苏中七战七捷使人民解放军找到了战胜国民党军的主要途径,所以称为定战法之战;在解放战争早期阶段,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一号主力,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完全坚定了必胜信心,所以称为定军心之战;在解放战争中期阶段,豫东大捷使我军从此掌握了支撑战略进攻所必需的大规模战役进攻主动权,所以称为定主动之战;在解放战争后期阶段,淮海战役彻底奠定了人民解放军的胜局,所以称为定乾坤之战。客观地说,这四次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意义和崇高地位的战役,在提出建议和具体指挥两方面,第一功臣都是粟裕。
粟裕能够在解放战争中做出四大决定性贡献,根源于他对大局要求的准确把握;根源于他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根源于他长期担任大战略区负责指挥具体战役的主要首长,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根源于他在残酷激烈的斗争中形成的严谨周密的指挥作风。最根本的,是他富有创新精神。苏中七战七捷的创新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找到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歼灭国民党军队的基本战法;二是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自诞生以来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历史性战略转变。孟良崮战役的创新意义在于:在重大战役中首次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先打薄弱之敌、后打强大之敌的惯例,集中兵力先打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诸路国民党军中的最强之敌——美式装备整编第七十四师。提议发起豫东战役所表现的创新精神在于:唯实不唯上,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协助中央逐渐将渡江南进战略转变为在江北与蒋军主力决战。在淮海战役中表现的创新精神主要是:审时度势,建议中央将一场局部战役(“小淮海”)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大淮海”)。概而言之,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大决定性贡献,都鲜明地体现着创新精神,而创新是胜利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