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从“救驾将军”到驻外使节 ——记新四军第七师师长谭希林
从“救驾将军”到驻外使节 ——记新四军第七师师长谭希林
作者:黄进琪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22 浏览次数:7281
1943年秋任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皖江军区司令员时的谭希林
传奇将军谭希林百岁诞辰之际,记者拜访了谭老将军的夫人吴文彬。
1938年参加革命、87岁的吴老,满头华发,精神矍铄。她端详着毛主席和老谭等当年的合影,抚摸着老谭的瓷像,深情地向记者叙述了谭老将军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
“希林告诉我,他是1908年3月12日出生在长沙沅家湖石头嘴村贫农之家,兄弟姐妹6人,他是次子。”吴老回忆道:“老谭的父亲谭海清继承了祖父的制陶手艺。为了让谭家出个读书人,父母节衣缩食,把9岁的希林送进私塾认字。天资聪颖的希林小学毕业时品学兼优,考入省立工业学校。这一年,家乡闹灾荒,粮价飞涨,父亲咬紧牙关仍送他上学直至毕业。”
1925年1月,失学后的谭希林进入湖南第一纱厂做工。他靠拢厂里的秘密工会,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同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五卅”运动影响下,湖南一纱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集会和游行。他按工会要求,积极做好宣传鼓动,同时参加了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罢工斗争。结果,他与其他几位工会积极分子都被厂方开除。
不久,谭希林参加了由毛泽东提议建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继续投身罢工运动。矿山当局勾结江西军阀对矿工残酷镇压,许多工人惨遭杀害,谭希林侥幸脱险。
吴老不无感慨地说:“希林真是有‘命’,一生中总能遇到好人指教引路。1925年底,他和许光达等由组织安排,几经辗转到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工运、农运骨干,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等革命家讲授的政治、军事、社会实践等课程,参加了海陆丰社会调查,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希林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理论有了明显提高。19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
黄埔学子 秋收起义上井冈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北伐战争即将开始,革命斗争急需大批军事干部。1926年4月,谭希林由中共组织指派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学习。他刻苦学习工兵知识,认真操练,军事素养、战术指挥水平提高很快。
北伐开始后,黄埔军校学生随先遣队叶挺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谭希林在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拚杀。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入城后,谭希林等军校学生就地转入本科的学习和训练,1927年3月毕业时,因其作战勇猛,被分配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后又调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任排长,不久升为副连长。
南昌起义中,8月2日,谭希林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从武汉出发,增援起义部队。后来因起义军撤出南昌,警卫团转进湖南,在修水与平江等地农民自卫军及安源路矿武装合并为暂编第一师。他由警卫团调任师特务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罗荣桓为连队党代表。
“八七”会议后,暂编第一师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成为秋收起义主力。谭希林仍任师特务连连长,罗荣桓任连队党代表。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打响。工农革命军5000多人从修水出发,9月10日占领朱溪,随即进入湖南平江。9月下旬,起义部队南下,向井冈山进军。为巩固新生的革命军队,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将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全团7 个连,谭希林任一营二连连长,紧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他率领二连参加了攻打茶陵的战斗,按毛泽东的部署,建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部分同志合影并题词。二排左13人为谭希林。
回忆初创井冈山根据地这段历史,吴老说:“希林在革命实践中认准了毛泽东,对毛主席忠诚不渝。一次,毛泽东在一个山村宣传发动群众,被一支地主武装围困。当时毛委员混在群众中,虽没有暴露身份,但处境很危险。希林闻讯后,不顾安危,立即率领二连前去解救,击溃了地主武装,为毛泽东解了危。希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战友们誉为‘救驾将军’”。
1927年8月,湘军第八军第一师2个团、江西国民党第三军3个团,企图乘红军主力远在湖南之时围攻井冈山。红军第三十一团一营营长陈毅安、副营长谭希林率领一、三连由茶陵星夜赶回井冈山。在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指挥部队构筑工事,建立了周密的防御体系和火力配备。
8月30日,湘军向黄洋界发起猛烈进攻。一营以一连凭险据守,三连为预备队。谭希林果敢地靠前指挥,当能近距离看清敌人时,才下令开火。随着红军射出的一排排子弹和抛出的大小石块,湘军一个个应声而倒。红军连续打退了敌人4次疯狂进攻。
这时有人说:“要是有门炮就好了。”在场的贺子珍说:“茨坪军械所有一门缴获的迫击炮。”说着,她从阵地上叫上哥哥贺敏学和谭希林、刘荣辉等,几个人顶着烈日把150斤重的迫击炮抬上黄洋界,并在军械所仓库找到仅有的3发炮弹。
这时敌人开始了新一轮进攻。谭希林指挥部队将迫击炮瞄准设在源头村腰子坑的敌军指挥所。第一发炮弹打出去,没响;第二发炮弹打出去,仍没爆炸;最后一发炮弹,谭希林亲自指挥装填发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正好打进敌人指挥所,湘军指挥官应声倒地,敌军一片混乱。这时,赤卫队、儿童团在山上摇旗呐喊,加上炮弹爆炸,敌人误认为朱、毛率领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命令部队后撤。
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险击溃两个团敌人的进犯,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毛泽东闻讯黄洋界战斗胜利的消息,十分高兴,挥笔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壮丽诗篇。
江淮抗战 巩固皖江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江北游击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希林任旅长兼政委,并任津浦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路西地委书记。”吴老回忆说:“这一段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我当文化教员,跟随部队天天行军,天天打游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与希林也很少见面,我们第一个孩子就在这时夭折了。”
1941年10月,日伪军和桂系顽军部队四面围攻淮南津浦路西根据地,桂顽一七二师集结在巢县附近,四十八军的两个师隐伏于寿县以西。桂顽一七一师附第八、第十游击纵队先行向路西进攻,企图趁新四军兵力单薄下手。这次顽军改变策略,采取稳扎稳打、一步步向北拱,到10月中旬,已蚕食路西南地区100多个村镇。如果一七一师继续北拱,后面3个师分路压来,将会把新四军挤出路西。
面对日伪顽的进攻,新四军组建了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司令员谭希林、政委王集成分析了敌我兵力部署和战场形势,深知要战胜强大的顽军,选择攻击点至关重要。经过深思熟虑,谭希林把注意力集中到大桥镇。
大桥镇守军系桂顽一七一师五一一团一营600余人,外加县常备大队,总兵力1100人。谭希林将四旅十一团从路东调来路西,即命该团隐蔽待命,封锁消息。当晚召开作战会议,命令四旅十一团强攻大桥镇;在新张家村设伏打援;同时对五旅十三团、六旅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作出部署,四旅十二团为预备队。谭希林、王集成用从路东调来的十一团担任攻坚,是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0月16日深夜,大桥战斗打响。经竟日激战,取得胜利,此役歼灭桂顽和县常备大队1000余人,稳定了淮南形势。四旅十一团和六旅十六团被授予“铁锤子团”光荣称号。
“1943年秋季,皖江根据地反摩擦、反‘扫荡’斗争进入空前残酷、紧张的阶段。老谭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兼皖江军区司令员,曾希圣任政委。这一对‘铁搭档’领导根据地军民面对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一次次轮番进攻,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给‘狗日的’日、顽军以沉重打击!”吴文彬老人愤怒地说。
1943年11月20日,桂顽一七六师及第八游击纵队龙炎武部等共5个团,兵分三路向槐树嘴、笑泉口、魏家坝一线进攻。谭希林亲率主力部队出击,曾希圣带参谋人员撤至上庄联络军部,副政委李步新带领区党委和师机关转移。谭希林率部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在磨盘山一带构筑了绵延几十里的防御阵地,在顽军必经之路埋设了大量地雷、石雷。七师以白湖团一个营于磨盘山、独立团于井头山、白湖团另两个营于狮子皮山分别阻击左、中、右三路顽军;巢湖大队在笑泉口隐蔽待命。
23日,顽军全线推进与七师部队交火。战至午后,白湖团在磨盘山已打退顽十多次冲锋。黄昏时,巢湖大队奉命投入战斗,皖南支队也赶到参战,新四军几路部队发起反攻。经过三天两夜激战,反顽作战取得全胜,消灭顽军11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6挺、各种枪支数以千计,活捉游击纵队第二支队长郑其昌。这次给顽军以重创,粉碎了敌人东进的企图,巩固和扩大了以巢无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据地。
1945年7月,谭希林、曾希圣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消灭日伪军,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命令,指挥皖江军区部队,由内线转到外线,先后攻克无为县城、望城岗、凤凰颈、襄安、运漕、雍家镇、陶厂、白渡桥等40多个日伪据点,歼敌近万人,俘获5000多,七师主力由6000余人迅猛发展至3万人,皖江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这时,坐在一旁的谭将军幼子晓嘉插话说:“小时候,父亲常带我洗澡,我看到父亲从胸到脚共14处伤疤,就好奇地问:‘爸爸,您的伤疤为什么都在身前。’父亲慈祥地说:‘傻孩子,这都是冲锋时负的伤,假如受伤在身后,那不成了逃兵!’”
将军大使 外交战线立功勋
抗战胜利后,谭希林先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第三十二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津浦路、朝阳集、孟良崮、解放青岛等战役,为推翻蒋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隆冬,谭希林正在谋划刚解放的长山列岛的建设和防务,突然接到军委命令:“到外交部报到,另有任用。”谭希林有些茫然。
他对军区两位主官说:“打了半辈子仗,干不了外交。”许世友说:“你这个谭司令,好歹也是黄埔毕业生,外交不懂,起码懂得一些社交礼仪。哪像我们这些山大王?”政委也说:“你是周总理亲自点名的,是我们山东军区的光荣。”
吴老说起60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不久,我和子女一起随老谭从青岛赶到北京,在前门外煤市街的新华饭店住下。到外交部报到时,希林见到周恩来就说:‘总理,我还是喜欢打仗,对外交一窍不通。’我在一边帮腔:‘总理,我才不愿跟他去当什么大使夫人,想留在国内’。总理笑着说:‘外交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噢,不懂可以边干边学嘛!’”
“接着,周总理说,建国前毛主席就对建国后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我国外交事业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英明决策,并以伟人的气魄和战略家的眼光提出外交官要从军队中调、从将军中找。这次我们挑选了14名高级将领当首任大使。总理幽默地说,你们可是‘将军大使’啰!”
吴老娓娓动听地描述了出使之旅:“1950年6月,毛主席任命谭希林为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特命全权大使。8月18日,全体外交官乘坐国际列车赴任,9月5日到达布拉格,捷克外交部副部长主持欢迎仪式。前往使馆时,指挥车开道,摩托车护卫,专车上悬挂鲜红的中国国旗,我们心里洋溢着自豪和尊严。”
谭希林到任不久,适逢新中国一周年国庆。他在环境新、时间紧、语言不通等困难情况下,仍把举办国庆招待会当成第一件大事抓。召开党委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真抓落实,大到邀请嘉宾名单,小到餐具杯盘,都亲自过目、查看。9月30日,谭大使主持了建馆后第一个盛大国庆招待会,满怀激情地向捷克党和国家领导人、各国使节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赢得各方面支持,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吴老回忆说:“老谭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嘱托,忠实执行中央的外交政策,将团结、友好、合作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具体业务中去。我除了完成三等秘书日常文件管理外,随老谭频繁地参加捷克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去认识朋友,熟悉情况,联络感情,宣传祖国。”
谭希林在开展外交活动中,首先抓了捷克国情调研。他带领有关同志,用3周时间参观了俄斯特拉发城最大的钢铁厂,欧洲第二、捷克最大的焦煤厂和冶金联合厂等21家工厂、3个农业合作社、2个国营农场。通过参观学习,广泛接触了捷克人民,增进了友谊。高质量的调研资料,得到国内的肯定和表扬。其次是广泛开展对捷克各阶层人士的交往。他发扬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向各方人士宣传我国的方针政策,同时了解对方的愿望和要求,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三是十分重视民族关系。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国家。为了体现对这两个民族的尊重,谭希林先后访问了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两个中心城市,在访问中注意强调两个民族的团结合作,携手共建社会主义。
谭希林积极的外交工作,功绩卓著。四年任期内,中捷双方共签订文化、科技、邮政、电讯、广播等6个协定,中国共派出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代表团20多个访捷,捷克也派出10多个相应代表团访华;两国还互办了多次展览会和电影周;推动了北京郊区张郭庄和捷克维纳日采村建立友好联系;屈原和鲁迅等人的作品在捷广泛流传。
吴老最后说:“中捷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这里面包含着老谭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