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特色产业彰显勃勃生机——湖北随州老区发展纪实
特色产业彰显勃勃生机——湖北随州老区发展纪实
作者:石守京 责任编辑:赵建峰 来源:《铁军》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1 浏览次数:6915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诞生了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五师、中原军区,留下了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中央一系列扶持老区政策的落实,打响了新时期老区建设的攻坚战。山场是随州老区的最大优势,随州老区建设思路更清晰。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诞生了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五师、中原军区,留下了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中央一系列扶持老区政策的落实,打响了新时期老区建设的攻坚战。
随州“六山一水三分田”,换个思路看,山场是随州老区的最大优势,随州老区建设思路更清晰。
科技养羊奔小康
风景区里的“羊风景”
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如火如荼,这里有23万多亩山场,有丰富的草资源,有“喻虎”养羊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有羊价连年攀升的广阔市场,有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金字招牌。
为做大羊产业,随州市老促会以喻虎养羊合作社为依托,连续三年投入资金6.9万元,由喻虎合作社包建场策划,提供优质种羊,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通报市场信息,按市场价格销售,使羊农吃了定心丸。养羊户由三年前的171户发展到现在的536户,由存栏不足8000只羊,价值2400多万元,发展到到现在的2.66万多只,价值近亿元;年出栏由50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只,收入3000多万元,成了驰名省内外的羊产业基地。
此外,羊粪也成了金坨坨,一年可卖400多万元,还出口日本。青龙庙村一组吕国涛幼时因吃药不当落下了残疾。2010年市、县老促会扶持他一组价值7000元的波尔山羊后,他又买了17只。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学会了放牧、羊病防治、配种、阉割等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羊司令”。
教困难户养猪仔
弱势群体养猪忙
在老区农村,因病死了丈夫,留下的孤儿寡母成了弱势、困难群体。如何帮扶这部分人走出困境?随州市老促会也曾尝试给钱给物,但无异于杯水车薪。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她们中的不少人对养猪情有独钟,于是市老促会先后投入4.5万元给广水市一养殖场,借用那里的猪舍、仔猪、饲料、疾病防治、市场信息等帮扶73个寡母养猪,使23个家庭脱贫。
关庙镇关南村九组村民涂存华,32岁时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三个孩子,家里一贫如洗,孩子辍学在家。通过养猪,她走出了贫困。三个孩子中的两个上完了大学,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一个读完了高中,在广东打工。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不是市老促会的帮助,我这一家恐怕永远都是社会的负担了。”涂存华感激地说。
地栽双孢蘑菇
稻草牛粪废变宝
地栽双孢蘑菇是利用麦季地闲、人闲、时间闲,采用稻草、牛粪、鸡粪、化肥等为原科,经过腐烂发酵,点上菌种生长而成。这种蘑菇亩产2500多公斤,价值1.2万多元,可获纯收入7000多元。菇料能作水稻底肥,不用施化肥,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使水稻增产15%以上,成为真正的无公害食品。
为推广这一经湖北省有关专家论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随州市老促会与曾都区科协、食用菌协会联合,由市老促会提供资金,曾都区科协、食用菌协会包技术指导,提供菌种,收购产品,并与菇农签订合同。
2010年9月13日、10月6日,市老促会对曾都区万店镇新东村、何店镇响堂居委会、随县英店镇雄峰村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参训人员128人。按照群众自愿,已有25户种菇22亩,市、区、县老促会提供扶持资金6万元。
群众说:“市、区、县老促会不光给项目,还给技术、资金,签合同保障,为老区脱贫致富的心算是操到家了,让我们放心地发菇财。”曾都区何店镇响堂居委会八组曹启华种了半亩蘑菇,收入4500元,纯收入3500元,今年计划再种一亩菇。
优质油茶
老茶树焕发青春
6月中旬,湖北省老促会会长吴华品到随县新街镇创新发展合作社调研。举头仰望,高大的油茶树枝上,挂满了油茶果。
社长王贤国介绍说:这1350亩油茶已有37年的历史,产量一直在10吨左右徘徊,年收入2万多元。2010年在市、县老促会的帮扶下,全作社对老茶园采取了剪枝去杂、除虫防病、埋农家肥等科技措施,使老茶树焕发出青春。当年冬天茶花盛开,漫山遍野成了花的海洋,第二年产了300吨油茶果,收入40多万元。今年少说也可产1000吨,收入150多万元。常年来合作社打工的当地农民共36人,年收入60余万元。尝到甜头后,我又开挖了1600亩木本油料基地,现在正筹备办榨油厂,在产品加工增值中,安置更多的老区人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