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忆在抗日儿童团里的那些事
忆在抗日儿童团里的那些事
作者:唐如浴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20 浏览次数:8056
1942年起,日军为巩固上海、南京的外围安全,对苏中三、四分区(今南通、泰州、扬州地区)实行大“扫荡”、大“清乡”政策,企图消灭新四军主力和地方游击队。日军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全民的反抗。
1942年起,日军为巩固上海、南京的外围安全,对苏中三、四分区(今南通、泰州、扬州地区)实行大“扫荡”、大“清乡”政策,企图消灭新四军主力和地方游击队。日军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全民的反抗。
我的家乡在四分区如皋县双(甸)北乡,离双甸日军据点只有五里,离五里墩、任家旗杆日军的碉堡只有四里,属于边区(即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没有伪化编保甲。我当时在洋涨小学上四年级,十四五岁。新四军东进后,洋涨小学算是根据地比较大的小学。我的班主任老师张景良、美术老师于游等均为新四军派来的(后得知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受他们的教育影响很大。学校前的大庙里,常驻新四军主力七团、八团,经常教我们唱抗日歌曲。因此,学校组织起抗日儿童团,我是班上的中队长。我的两位堂兄,一个是民兵中队长,一个是武工队员。他俩经常带着我们去巡逻,讲民兵、武工队抗日的故事。受他们的影响,我们也想为抗日做点事。
侦察敌情
1942年秋的一天,如皋警卫团在团长刘春山的带领下,为打破日军封锁,攻打双甸东老港碉堡。刘团长的指挥部设在莲花地,离我家二里多路,我的两位堂兄均带领民兵、武工队配合县团行动。我和小朋友马德岩、唐万友等也随他们到团指挥所。刘团长布置了侦察敌情的任务。两位堂兄领了任务,带领我们几个儿童团员,利用青纱帐掩护,接近五里墩日军碉堡,了解敌人的动态。
由于我们人小个头矮,便于掩护,就到更前面靠近碉堡100米左右的地方,伪装弄猪羊的食草,手拿竹篮、小锹,沿田边铲草,两眼观察碉堡里面的情况。我们上午9点去的,11点回头,把观察到的情况向刘团长报告。刘团长说,这些小鬼不错,观察的情况和侦察员说的一致,而且更详细,给我们攻打五里墩碉堡提供了方便。刘团长非常高兴,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表扬了我们儿童团。
埋“粪地雷”
我们知道游击队、武工队、民兵会埋地雷炸敌人,还做“鬼鹿子”(脚踩进去有倒刺,拨不出)、“尖刀坑”(坑底很多尖齿朝天),也听他们讲过,看他们做过。可是,我们儿童团没有地雷等,怎么办呢?
我和马德岩、唐万友等商量,用牛粪、狗粪做,让敌人踩一脚屎,臭一身,倒他们的霉。1943年春夏做过两次,一次在我家西边不远的费家乱坟场,一次在我家东边约一里的南北大路上,这两处是敌人“扫荡”的必经之路。
我们做之前,先从民兵、武工队那里得到情报,敌人“扫荡”必走这条路,先在这大路两边有码头或河沟的地方,中间挖一直径40到50厘米,深度也是40到50厘米的深坑,然后捡来几大篮子牛粪、狗粪放进去,添加适量的水搅成糊状,用泥把上面抹平,最后用沙灰泥撒成和道路一样的表面。做好之后,我们就站在路旁,防止行人踩上去。待敌人确切来了,没有行人路过的时候,我们躲到事先选择好的地点。
在费家乱坟场埋“粪地雷”那次,敌人走到那里,发现旁边有沟坑,一个背着短枪像是军官的人站在那里用望远镜向四面张望。他一脚踏进了埋“粪地雷”的坑,整个人趴在地上,等其他人把他扶起来,腿拔出坑时,满腿都是牛狗屎,臭不可闻。在行军路上,他也没有衣服可换,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他发疯地吼叫,其他人即乱放枪,生闷气。我们没有被他们发现,躲在暗处发笑。
另外在我家东边大路那次,敌人是来了,但是过码头时,他们更加小心了,从边上走,未踩到“粪地雷”。
设“生死门”
1943年秋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几个儿童团员,跟随民兵、武工队,去设“生死门”。
在冯家庄向北到戴家庄之间,有一条横港河,比较宽。一条南北大道穿过横港河,道上架设了一座三接头桥。横港河两岸全是长得高高的芦柴。民兵、武工队在桥的中间,用粗木做一个门,四面撑好,用铁钉钉死,再用粗铅丝牢牢绑好,推不倒,一时也拆不掉。门上加了把铁锁,平时开着,来往行人照常通行,敌人来“扫荡”时,即上锁锁好。民兵、武工队预先选择距“生死门”不远,步枪可射到的地方埋伏,一般都跟“生死门”之间隔着大河或者其他障碍物,敌人即便发现也追不到。他们在那里做好一切射击准备。敌人走到“生死门”前,必然要拥挤上桥开门锁。这时,民兵、武工队员几支步枪同时向拥挤的敌人堆里射击,等到敌人还击追赶时,他们已经安全撤走了。
这年深秋,敌人又来“扫荡”了,几百人大摇大摆地走到“生死门”前,他们拥挤开锁时,被游击队员打死两个,打伤两个。游击队顺利转移了,敌人乱放一通枪,也没胆量追赶,只是烧了三间房子,捉了一些鸡,抬着伤员、尸体灰溜溜地继续向前走。
双岔北区抗日儿童团非常活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与区长顾一平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顾一平是南通栟茶人,20多岁。他很喜欢青年学生,人家称他是“伢儿头儿”。1944年春天开学不久,在葛家兜小学召开全区学生体育大会,我们都去参加了。他发表讲话,介绍抗日战争的大好形势,表扬抗日儿童团的作用,对于我们鼓舞很大,同时宣布成立区抗日儿童团组织,由我任团长。此后,各地抗日儿童团的活动更多了。这是南通地区抗日反“清乡”斗争大潮中闪亮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