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杜聿明被俘揭秘
杜聿明被俘揭秘
作者:徐丹华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1-14 浏览次数:8181
公元1949年1月9日。
淮海战场,冰封雪盖,寒气蚀骨。
华东野战军向被围困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残部发起最后总攻进入第四天。
炮声如滚雷震响,枪声似爆竹齐鸣,万道火光向敌军阵地飞去,炮弹直落敌人的指挥中心——陈官庄。敌人惊慌失措,陷入极度混乱状态。
黄昏,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等仓皇从陈官庄跑到北边二里远的陈庄——第二兵团第五军军部,希冀暂避一时。我军发现敌人动向,炮弹随即跟踪追向陈庄。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这时也赶到陈庄向杜聿明请示机宜。
晚上,杜聿明、邱清泉、李弥以及第五军军长熊笑三等,躲在掩蔽部里,心惊胆颤,愁眉苦脸,默然相对,真是“满腔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沉默了好久,李弥、邱清泉、熊笑三提出夜间突围的要求。可是杜聿明仍主张照蒋介石的指示,10日上午突围。李、邱、熊等一致认为白昼突围太危险,主张快逃。一直争持到半夜,“逃、突、降”三条路在杜聿明脑海中翻滚,弄得他头昏脑胀,终于无可奈何地说:“既然都主张连夜突围,大家就分头突围好了。”这时李弥、邱清泉、熊笑三想同杜聿明一道走,杜聿明说:“这不是让人家一网打尽吗?我们就这样走,如何对得起部下?赶快通知部队自找出路。”邱清泉即给各军打电话,熊笑三已溜掉,李弥还在等着。杜聿明说:“丙仁兄也通知一下各军吧。”李弥这才去了。杜聿明即给蒋介石发电说:“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另通知文强将战车直属部队集合,重要文件烧毁,待命。接着再要电话就不通了。
被俘后的杜聿明
邱清泉打完电话后,拉着杜聿明带着特务营就走。杜聿明见邱清泉张惶失措,带着队伍一直向北跑,自己跟不上,又觉得要逃命就不能跟大队走,只有在夜间钻空子出了包围圈再说,于是带着副官、卫士等14个人,先向西走出陈庄,再转向东北,隐没在茫茫夜幕里。此时,在陈官庄,杜聿明的侄子、特务营营长杜宝惠凄凉地呼唤着“总座”!却不见杜聿明。
邱清泉自己带着特务营向西北逃去。他惊恐万状,跑着跑着,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到处乱窜,高声大叫:“共产党来了!共产党来了!”当跑到张庙堂西南400米处时,被我军击毙。这个作恶多端、不可一世的悍将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杜聿明等14人一气逃到萧县境内的夏寨,累得气喘吁吁。杜聿明等见有大批解放军向西运动,急忙跳进战壕内隐蔽起来。在战壕中,副官尹东生给杜聿明剃了胡子,一旦被俘,好蒙混过关。待解放军部队过完,杜聿明叫卫士扶着继续往东北跑。
10日,晨曦初露,萧县张老庄农民段庆香早起拾粪,转遛到庄西南路上。这时,见从西南方向奔来十几个穿军装的。在相距丈把远时,他们站住了。其中一个士兵模样的人走到了段庆香跟前。
“你拾粪呀!”
“拾粪。”
“能给我找两身便衣吗?”
“我哪里给你弄便衣去。”
“你们庄上有队伍吗?”
“有,周围几十里都住满了解放军。”
相距丈把远的那伙人一听到“周围几十里都住满了解放军”,立即慌张起来,拔腿从张老庄庄西和武楼之间的一条路向东北奔去。那个问话的士兵一看同伙已走,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金戒指,鬼鬼祟祟地塞在段庆香的手里说:“给你,我们路过这里,不要告诉他们!”说罢,就急忙尾追上去。路上,杜聿明心想:已经跑了20来里路,还有队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跑出包围圈。这时天已亮了,副官尹东生说:“我们到村庄上休息去。”杜聿明说:“不行,还是赶快走。”
段庆香看着离去的那伙人慌张的神情,心中十分诧异,觉得来路不正,转身返回庄里,来到华野四纵十一师师直卫生处休养连借住的张庆贞家门前,把所遇情况告诉给休养连战士范正国。小范立即转身入内报告给医疗队长,请示怎么办?队长说:“快去追!不要叫他们溜了。叫崔喜云跟你一块去!”
小范和小崔虽然年龄不大,可胆壮气豪,随即拿起枪向庄北追去。休养连的一些战士也闻讯向庄北追去。小范和小崔两人追到离庄200米远的农民张祚恩的林地,眼看就要追上了,那伙人发现有人追来,立即伏下。小范和小崔散开前进。小范大喝一声:“你们是什么人,过来一个!”一个自称是“队长”的人走了过来,问小范是哪一部分。小范说:“我是四纵十一师,你是哪部分?”他回答:“我也是四纵十一师,原来和你们是一个师的。”小范问:“师长姓什么?”他说:“我才从后方回到前方,是师长命令要我押俘虏去后方的……只是师长的姓名还不知道……”小范看他穿的服装不像解放军的样子,神情又很紧张,连师长的名字也说不出来,指着他身上挂着的一支快慢机说:“对不起,请把这支快慢机交给我,这是我们上级的命令!假若确实是自己人的话,枪再还给你。”小范边说边把枪夺了下来,命令他叫其余的人缴枪。小崔也大声喝令他们“缴枪!”其余的人还算听话,乖乖地把枪丢掉。杜聿明一看左右都变了,企图自杀,副官尹东生从旁将手枪夺去交了。另外,还有一个被反绑着手的“俘虏官”,也挂着一支快慢机,小范也把它缴了下来。
小范和小崔把杜聿明等带到张老庄休养连对门的张祚文家院里,说:“你们饿了吧?”于是送水送饭,让他们饱吃了一顿。
四纵十一师的指挥所,设在陈官庄东北十四五华里的一个庄子上。负责俘虏收容的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正在和俘虏谈话,电话铃响了,是卫生处长赵云宏打来的,说又抓到一个国民党的官儿,有记者和司机跟随,还有卫士,估计至少是个将官。陈茂辉要赵云宏马上把俘虏送来。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见押送的人走来。进门时,那个军官慌得连眼前的门框有多高也没看清,头撞到门框上,痛得两手抱着脑袋。
关押期间的杜聿明
这人穿着一身士兵棉服,披一件破军大衣,脸上和手上都弄得乌黑,很不自然地弯着腰,耷拉着脑袋,乍看起来像个老伙夫。
他恭恭敬敬地向陈茂辉行了个礼。陈茂辉叫他坐下,然后递给他一支“飞马牌”香烟。他接过,放在桌上,连忙从衣袋里掏出一包玻璃纸包装的美国“骆驼牌”香烟,撕去烟盒上封口的红条条,先抽出一支递给陈主任,然后才送一支到自己嘴上。
坐在一旁,自称“记者”的那个人,竟忘记了是什么场合,连忙掏出打火机,咔嚓一下打着了火,恭恭敬敬地给他点烟,被那个“老伙夫”瞪了一眼。“记者”恍然大悟,连忙转过手将火送到陈主任面前。这些动作,陈主任看在眼里,马上感觉到,面前这个俘虏绝不是一般的人物。再仔细一端详,发现他鼻子底下有一些残余的胡髭,显然此人本来是有胡须的,只因临时刮得匆忙,没刮干净。陈主任正要问他们话,电话铃又响了,是民运科长李敏清从俘虏管理处打来的,说他们那边又增加三个少将,都是自动坦白的。陈茂辉告诉他说:“不管是什么将,自动坦白就很好,要保证宽待他们,给饭吃,好好向他们讲解我军的俘虏政策。”这番话,自然也是有意让屋子里的俘虏们听的。
陈主任坐下来,开始审问那个“老伙夫”:
“你是哪个部分的?”
“十三兵团的。”
“干什么的?”
“军需。”
“不对。”陈茂辉断然地说。
“军需处长。”那个“记者”赶忙说。
“叫什么?”
“我叫高文明。”
“‘高’,‘文明’,这个名字起得也不坏啊……你们十三兵团有几大处?”
“六大处。”
“你先把六大处处长的名字写出来!”陈主任顺手递给他一本拍纸簿。
他伸手到大衣口袋里去掏笔,袖筒托起,露出一段雪白的手臂,上面还箍着一只亮铮铮的手表。陈茂辉打趣地说:“手表戴在手腕上才方便啊!”他尴尬地把表往手腕上拉拉,又去掏笔。掏了半天,掏出一包美国香烟,又掏,是一袋美国牛肉干,再掏,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高级水果糖,最后才在棉衣口袋里掏出一支派克金笔。陈主任心里明白,这些美国香烟、牛肉干、水果糖是包围圈内一般军官所享受不到的,就连这支派克金笔也不是一般下级军官所能拥有的。“高文明”握着金笔,只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手在发抖。
“写啊!”陈主任说,“写啊!难道你们一起共事的几个处长的名字都不知道吗?”
“我知道,我知道。”他说着,又在纸上写。可是,好半天,还是在描着原来那几个字:“军需处长高文明。”
那个“记者”有点替他冒汗了,伸手要替他写,被陈主任制止了。
陈主任说:“你还是老老实实讲吧,你是干什么的,不必顾虑。”说着,拿起那份《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念给他听。然后说:“看吧!你们的部队不是已经被解决了吗!不过,你不必顾虑,我们的俘虏政策是不论大官小官,只要放下武器,除了战犯以外,是一律宽待的。”听到这话,这位“军需处长”几乎把头埋到衣领里去了,陈茂辉一时难以看出他的表情。便又对他说:蒋介石是彻底失败了。黄伯韬被击毙,黄维兵团被歼灭,黄维和他的副司令官吴绍周想混走,也还是被活捉了。”
他忽然一怔,忙问:“黄维也被俘虏啦?他在哪里?”
“你们一定很熟悉吧,很快你就可以见到他的。”
“军需处长”听解放军工作人员称陈茂辉为“陈主任”,赶忙问:“你是陈毅将军吗?”陈主任说:“我不是。”随即对他说:“你只要彻底坦白,对我说也是一样。只要你坦白交待,我们一律宽大,除了战犯杜聿明。”这位“军需处长”听到这话,心里“格登”一下,自己已被定为战犯,共产党是饶不了我的。头脑里顿时冒出了顽抗到底的念头。
开饭了,陈主任叫人端来小米饭、大蒜炒马肝、辣椒炒马肉,“记者”和司机见到饭菜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军需处长”却只略略吃了几口,便埋头抽起骆驼牌香烟来了。陈主任见一时问不出结果,为了给他一个坦白的机会,吃罢饭,便让人将他跟司机一道押到庄头上一个单独的小磨房去休息。他走出门把头深深埋在大衣领里,生怕被人瞧见,一拐一拐地从俘虏群中走过。
黄昏时分,看押俘虏的战士来向陈主任报告,那个“军需处长”在磨坊里拿起一块半截砖头把脑袋砸破了。陈主任赶到磨坊,只见“军需处长”躺在地上,满脸污血。陈主任眉头一皱,忙叫来医务人员检查,发现伤口不大,只是额角敲破了。随即派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卫生所去包扎。
回到办公室,陈主任立即让人将那个“记者”带来,严令他交待“高文明”的真实身份。经过一番强大的政治攻势,那“记者”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浑身颤抖着说:“我交代,我交代!他……他是杜,杜长官。小的,是他的随从副官尹东生……”随即从大衣后襟的夹层里取取出一个皮包,从皮包里取出一双象牙筷子。说这是“杜长官”四十“大寿”时一个军阀送给他的,上面还有他的名字作证。原来,这个“军需处长”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战犯杜聿明。
这时,敌工部派人送来一张杜聿明的照片,陈主任拿着照片到卫生所跟“军需处长”一对照,照片上方方的脸上留着个八字胡;眼前的“军需处长”,除了没有那八字胡,头上多扎了一圈纱布之外,相貌完全一样。
陈主任笑着问他:“你是军需处长高文明吗?”
这个“军需处长”垂着头说,“你们都知道了,还问什么!”
随之,战犯杜聿明落网的消息,很快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