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如今仍健在的“小老大”——记当年战斗在地下运输线上的刘燕如
如今仍健在的“小老大”——记当年战斗在地下运输线上的刘燕如
作者:郅 家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29 浏览次数:7262
1997年,刘燕如与老伴张慧英回到当年做地下工作的旧址
看过电视剧《51号兵站》的人,都不会忘记“小老大”这个人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他运筹帷幄,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将大批军用物资运往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其实,“小老大”只不过是个艺术化身,是无数个战斗在敌占区大上海的地下工作者的缩影。刘燕如也可说是“小老大”的艺术原型之一。
刘燕如,化名刘穆梅。1938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2年受华中局城工部领导,为协助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淮南行政公署在上海采购运输军用物资和护送人员而从事地下交通工作,在水、陆、邮三条线路上战斗了四个春秋。
打开陆路通道
1942年的一天,刘燕如通过在闸北宝山路的益友社典当业社友、原职业界救国会成员郭亨昭(郭明)的介绍,结识了宝山路一家海龙园茶馆的老板、当地青帮头子李淦荣。此人是北站黑帽子(日伪时期车站站务员的通称)与红帽子(车站搬运夫的通称)的“老头子”,他经营的茶馆,就是专供偷越日伪车站检查的走私单帮人员集合、歇脚、藏物之所。
刘燕如开始以跑单帮的身份托李淦荣利用关系将货运到镇江,刘再到站取货。几次之后,刘运货物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已不是单身手提所能解决。
经地下党同意,刘燕如与李淦荣谈判以合伙做布生意为名(当时布匹是日伪当局统制,不能自行运输出境的),将大箱大箱的“货物”由李通过黑帽子送进车站行李房作行李托运,随夜行列车的行李车运抵镇江车站后,再由李吸收入伙的镇江车站的地头蛇,也是红、黑帽子一把抓的青帮成员吴玉楼(绰号吴驼子),负责从车站行李房越过检问所提出来交给刘。
当时为了便于在镇江运输,经益友社的赵家彬、赵家元、钱碧城等人集资,在镇江马厂一个比较隐蔽的巷子内,开了一家专营批发的“生大布号”作为中转站。所有从上海用火车运抵镇江的西药、边区银行印制钞票的印版、手提英文打字机、发报机的圆桶电池、制造炸药用的废电影胶卷、手风琴、大量仿制的“良民证”以及上海地下党陆志仁、梅洛同志去淮南参加整风时所要带的物品等等,都在这里进行改装后中转过江。城工部张承宗交运的在根据地印成的几麻袋宣传品,也从淮南运到这里改装中转到上海。
突破长江封锁
从上海运出的货到镇江后,接着就得设法突破敌人对长江两岸的封锁。刘燕如经常釆用的办法是:通过镇江驶往南京的班船小火轮将货运至长江北岸沙漫洲上岸,越过两头检问所,安全进入我游击边区。在这条交通运输线上,刘燕如主要依靠边区李必静老先生的关系,结识了这趟班船上的船员和镇江码头的地头蛇单子华以及沙漫洲码头上的管理员。在镇江由当班船员利用班船靠岸停驶的空隙,在日伪检问所撤岗之后,将货先运上船,藏在舵手的脚板下,直至次日早晨按班驶离镇江口岸。当船抵沙漫洲后,沙漫洲码头管理员就派两条驳船至江心靠上轮船。一条载送客货上岸经检问所伪军检查,另一条则专供装载刘燕
如携带的人和货,不经过码头检问所而直接驶进港内管理员家门口上岸,然后步行至游击边区沙窝子李必静家进入根据地。
刘燕如考虑到这是一批数量多、分量重、体积大而又无法伪装的物资,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来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为此,他到镇江找了几位合作共事过的船老大商量,向他们交了底,请他们帮助出点子。大家商定利用由日本船老大掌管的小火轮从南京运煤到上海后,利用其空船返回南京的机会,从上海装货直驶龙潭对岸我淮南根据地边区沙窝子卸船。
迫击炮所需的无缝钢管,是这次采购和运输的重点。无缝钢管是日军严格控制的军用物资,当时只有少量的美国货,商店有货也都藏了起来,不敢公开出售。刘燕如通过益友社五金业社友疏通了资本家,经过地下党做工作,终于将所需的无缝钢管买到手,又通过外甥刘士熙工作的中国船厂,秘密将钢管截成兵工厂指定的规格,整整装了一卡车。在一个傍晚,偷运到武定路刘婶母家密藏起来。另外还通过时代出版社的关系,购买了印刷器材,并将这些物资密藏在江西北路一家存放棺材的会馆里。
1944年春,已经联系好的那艘船运煤抵沪,停靠在日本海军码头卸船。刘燕如在浙江路孟渊旅馆开了两个房间,一间供船老大、二副(即联系人老陈)住,一间由刘作谈判用。大家商定了装船日期、卸货地点、运输酬劳以及船抵镇江后的晤面地点。
确定装船的前一天,刘燕如通过益友社社友、永大运输公司经理刘琦,以永大运输公司的名义向卡车运输公司租了三辆大卡车。装船的当天早晨,三辆卡车分赴三个密藏地,将货分别起出,集中到永大运输公司门口,准备直驶日本海军码头。
为了防止市区途中警察查阻,刘燕如通过流氓张某的关系,买通了沿途各地段的地头蛇流氓势力,由他们分段押车护送。不料就在货已集中的时候,三个汽车驾驶员看出卡车上装运的东西是军用物资,纷纷叫嚷不敢出车。其中一个驾驶员打电话给自己的公司老板,讲了物资情况,对方向刘琦经理提出停止运输并责问:“出了事怎么办?车子充公,人抓起来怎么办?”刘琦经理问刘燕如怎么办,刘燕如考虑所有的物资和密藏地点都已暴露,不能再放回去,而且这次船运机会错过,不知要拖延到何时。他向刘琦经理明确表示:“车子充公了,我赔!人被抓了,我保!今天一定要运出。”刘燕如和张某一齐登车,由张某沿途招呼押车,三辆卡车安全驶抵日本海军码头。
刘燕如向二副交付了三卡车货,早已准备好的船工紧张地搬运起来。忽然有几名日本海军士兵走到卡车边摸摸车上的麻袋和用草绳缠裹的钢管,叽哩咕噜地说着话。刘燕如心里不免担忧,考虑着万一出事的应变措施。那些驾驶员和张某在一旁更显得紧张。幸好这些日本兵咕噜了一阵就走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新四军和地下党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地在日本海军的码头,利用日本海军征用、日本船老大掌舵的船,装运新四军的军用物资。
近三十年来,刘燕如老人为党史编写笔耕不已
刘燕如在船从上海启航的当天乘火车到了镇江。第三天上午二副如约来到,一进门就说:“刘先生,日本老大看到你这批货里面有大量无缝钢管,这是日军司令部绝对禁运的军用物资,说一定要把船停靠镇江码头(含意是船靠码头,日本宪兵就会来检查)。”刘燕如发觉他在耍花招,便说:“你我虽是初交,但都有熟人介绍,我也不是第一次运货,在外面交朋友干事,不能讲话不算数。事先讲好船到镇江停泊在江心,船靠码头不行。”稍顿了一会儿,刘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说:“你去告诉日本老大,他一定要把船靠码头的话,我也不怕,我固然没命,他也逃不了杀头。他是船老大,他不同意,我的货会自己飞上船吗?他日本人私通新四军偷运军火该当何罪?”二副愁眉苦脸地说:“刘先生,这事你看怎么办?”刘停了一会,以息事宁人的口气说:“日本老大的态度,我看无非想增加一点运费,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的。今天你们在镇江休息,陪日本老大到岸上玩玩,洗个澡,消遣消遣。明天清晨,你们船照常向南京航行,船到龙潭对面沙窝子卸货,一言为定。至于增加运费,运好了再算。”这样,二副也趁此转舵落篷同意了。
当天下午,刘燕如从镇江乘火车去南京龙潭,然后摆渡过江到了沙窝子。第三天下午,日本小火轮如约出现在沙窝子,我们事先准备好的两条驳船早已摇至江心,遂紧绑在轮船的北舷边行驶边卸货,船过龙潭,货物已全部卸完,轮船才开足马力向南京方向驶去。又经过一番紧张的陆上运输,这批军用物资全部安全运抵目的地。
发展绿色邮路
由于根据地需要,刘燕如经常到斜桥弄(今吴江路)时代出版社去购买该社销售的俄文《真理报》《消息报》和中文《时代》杂志以及苏联小说等寄到淮南去,所以同该社职员蒋裴之搞得很熟。虽然互不明言,但也心照不宣,都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
随着寄往淮南的东西越来越多,为了不引起检查邮件的敌人注意,刘燕如和蒋裴之商量办法。蒋告诉刘一个诀窍:投向同一地址、同一收件人的书报数量凑满一邮袋,就可以由邮政分局自行装袋并扣上铅封发出,途中任何人(包括日军)都不再开封检查。但这必须与邮局封发人员联系好。时代出版社由于寄发的书报数量大,和同地段的卡德路(今石门一路)邮局的业务人员很熟悉,因此,刘燕如就常将要寄的书报通过蒋裴之向该邮局寄出。从此,生活书店、三联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许多进步书刊,都从这一绿色邮路源源不断地流向淮南“汪道源”(即当时行署副主任汪道涵与刘约定的化名)处。
1942年下半年,日军占领租界后的形势发生变化,所有进步书店都受到敌人压制,无法继续工作。一天,蒋裴之介绍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张汉卿等两人和刘燕如认识,并提出该社拟将在沪人员和书籍都迁往淮南路东根据地去,要刘燕如协助。刘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但鉴于寄书的数量很大,不仅要搞好上海卡德路邮局的关系,而且必须搞好中转站镇江邮局的关系。刘与蒋商量,由蒋通过卡德路邮局的那位关系人,介绍刘燕如认识镇江邮局的陆志远。
刘燕如专程去镇江与陆联系,并明确告诉他自己新四军的身份,请他帮助将上海寄到仪征县月塘集的邮袋,不要拆检而径送码头发出,并允予相当报酬。月塘集是淮南路东根据地游击区的一个重要集镇,设有邮政代办所,所长陈西舫在政治上比较进步,因而这个代办所就成为根据地与上海建立通信联系的一个可靠渠道,而仪征县城当时正处在新四军的包围之中,县邮局也不敢刁难,所以月塘集的邮运业务一向顺利。对于这次读书生活出版社迁往根据地,我们又事先向仪征县邮局打过招呼。
经过以上的安排,一条从上海—镇江—仪征—月塘集的秘密邮路贯通了。读书生活社的几百包进步书籍,就在“汪道源”的名义下,顺顺当当地送进了淮南路东根据地。在结束了运书任务后,张汉卿等人都由刘燕如护送到淮南行政公署,并在行署附近一家农舍里开办了书店,它为新四军二师、淮南行政公署地区的军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大量运往上海采购物资的钞票,成捆、成麻袋地在月塘集装入从仪征县邮局取来的邮袋,用铅封后大模大样地用驴子驼向仪征县城,并通过城门口的日军岗哨越过仪征邮局直上码头,装上南京到镇江的下水班轮运抵镇江,再由镇江邮局陆志远在码头越过邮检,直送镇江的另一个秘密点(中药材行),以他们的账户汇往上海大和钱庄转手。以后华中局城工部张承宗交运的几麻袋封面经过伪装的宣传品,也以同样的办法,通过这条绿色邮路先运到镇江,然后再通过火车的秘密运输线运进上海。
刘燕如老人今年虽已93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起60多年前的事,如同昨日。他说,电影和电视剧《51号兵站》播出后,有些人说我就是“小老大”。这不对,“小老大”是当年战斗在上海的地下党的群体化身,我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只是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