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院长李向春的制胜秘笈
院长李向春的制胜秘笈
作者:刘菊香 孔章圣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5 浏览次数:7767
在国家卫生部长陈竺在茅山革命老区金坛,已连续19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江苏省金坛市城东卫生院院长李向春以“小处方”和优质服务,获评全省“十佳医德医风楷模”,并被树为江苏省“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大典型”。
李向春(左一)向员工强调:“强内功”是医院有好出路的唯一路径
“怎么做一个让老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说白了,就是看老百姓到我们医院来,能不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国家卫生部长陈竺怒批部分医院“多开药、开贵药、天价收费,陷入以药养医怪圈”之时,在茅山革命老区金坛,已连续19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江苏省金坛市城东卫生院院长李向春以“小处方”和优质服务,获评全省“十佳医德医风楷模”,并被树为江苏省“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大典型”。
那么,作为“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李向春的“小处方”制胜秘笈何在?
秘笈一:抢占“桥头堡”
茅山革命老区的城东卫生院,相对于城市大医院,最大的劣势是名医稀缺,最大的优势是与患者“零距离”。
城东卫生院面临着和金坛市人民医院、金坛市中医院、金坛市第三人民医院、金坛市茅山地区医院争夺病员的严峻局面。怎样找到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2005年底,在直溪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6年,连续6年荣获全市卫生系统考核评比全面工作第一名的李向春,在调任城东卫生院院长之初,就一直在寻找制胜的秘笈。
就在此时,晨风集团的老总找上门来,请求城东卫生院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医务室。因为,该企业有几千名女工,女性常见病已经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加上服装企业的特殊性,被扎伤、烫伤等轻微工伤事故在所难免。为了一个简单的包扎,工人们进城需要耽误半天的时间。而对于计件制核算的工人来说,每耽误一小时,就是10多元的损失。晨风集团愿意提供医务室需要的房屋和医疗设备,只要城东卫生院派驻医生就行了。
这让李向春顿时开窍!
对呀,我们为什么就不去企业建立“桥头堡”呢?这些“桥头堡”还可以解决周边居民点“看病难”啊!
城东卫生院的服务半径涉及到一个省级开发区——金坛开发区,区内有好几家劳动密集型的大型服装企业。
于是,依靠“桥头堡”战略,李向春迅速把城东卫生院的“医疗据点”扩展到了晨风、晶励、艾帛等服装企业,并在城东卫生院、河头门诊部、中塘门诊部组建了三支“企业巡诊医疗队”,与辐射圈内的数十家企业签定合同,定期巡诊。
举一反三。李向春又把“桥头堡”模式延伸到社区。社区和企业一样,在卫生服务上处于边缘化状态。
城东卫生院先后在华苑、北门、华城、东园、翠园、北园建成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这样一来,这些“桥头堡”便构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在方便企业职工、农民和社区居民就医,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为60周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实施动态检测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平台,真正了做到便民惠民,被老百姓称为“家门口的医院”。
秘笈二:抢种“拾边地”
李向春1973年从城市下放在茅山东麓茶场时当过“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的经历,使他对农民兄弟有着别样的情感。
他的“小处方”,也正是为农民群体着想。他说,农村医院虽然生存不易,但农民生存更不易!为了让农民看得起病,他首先向大处方“开刀”。他语气凝重地说,“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如果我们随意用大处方,无异于自杀!”
医院只有提高业务量,才能生存。可是提高业务量得靠增加就诊量。但增加就诊量,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向春却“偶然间”找到了一条增加就诊量的路径!一次,他到邻市一个村为90高龄的老长辈拜寿。惊奇地发现村上外来工的很多子女都得了麻疹。麻疹疫苗等11类疫苗属于免费接种,“怎么就没有及时接种”?一名贵州妇女告诉他,一些卫生院怕贴物力贴人力,变着法子推托,所以,这群孩子就种不上疫苗。
贵州妇女平静的陈述,深深刺痛了李向春。外来工和他们的子女就低人一等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使这些为我们这个城市付出艰辛劳动的群体,在卫生服务上处于边缘化状态?教育已经实现本地孩子与外来工子女的同享与“均衡”,卫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城东卫生院可以率先尝试!
回到医院,李向春立即召开了医院防疫保健专题会议:动员所有医院职工深入一线,立即排查,不能让一个外来工子女漏种11类免费接种的疫苗。要让所有外来工和他们的子女,享受和本地人同样的卫生服务,哪怕贴一些钱!
对一些把“贴老本”摆在口头的员工,李向春难得地扔过去一句硬硬的话:“外来工子女得了流行病,传给你家孩子,你不心疼、你不要花钱花力气看?多一份这样飞来的损失你愿意吗?”
李向春给防保组作了一个硬性规定:每天至少给50名外来工打电话,了解其怀孕、慢性病、流动等情况,对新增人员,马上让其到“桥头堡”登记、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此举一出,每到预防接种日,城东卫生院的16个“桥头堡”排队成行,忙得不可开交。各种口音的孩子,奏出别样的医疗资源共享交响曲。
这些外来工还带来了周边的外来工和他们的子女。他们从预防接种的“免费服务”中认知了城东卫生院。他们生病了、不舒服了、要生孩子了,首先想到的、赶往的就是城东卫生院。
这样一来,李向春“拾边地”战略见效应了。
“小处方”的实诚,“小处方”的诱惑,使“桥头堡”门诊量逐渐上升。
李向春又推出一个新举措:对大病住院治疗的特困外来工的治疗费、服务费可减免30%。仅2009年,就有近百名外来打工人员享受了这一优惠政策,共计减免医疗费用3万多元。
“拾边地”没有降低城东卫生院的效益。城东卫生院门诊人次以每年38%的幅度递增。2009年度,该院门诊人次高达227508人次,是辐射区域人口总量的310%!
李向春种“拾边地”种出了名堂!
秘笈三:注重“强内功”
怎样通过“小处方”,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从2006年初开始,李向春就把“提高服务技术和质量”视作“强内功”、让医院有好出路的“唯一路径”:“其实在人们任何的医疗行为中,从一般的检查开始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都有一个成本的问题。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才会有社会效益。医院的出路不在病人身上,而在服务技术和质量上。”
为此,李向春随身带有两张调查图表:一是患者就诊动态分析表(确定优质服务指数),一是处方均价曲线图(确定价格满意指数)。
医院的整个工作,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首接、首问、首诊”负责制,优化就诊流程,简化就医环节;要求每个医护人员无论对干部、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本地、外来的患者,都要一样热情耐心。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收受药品回扣、索要红包、责任心差、服务态度恶劣的人和事。实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坚持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按国家卫生部要求,率先对100多种常见、多发、慢性疾病实行治疗流程“标准化”。坚持药比三家,选择疗效好、价格适中、群众易于接受的药品用于临床,不使用底价不清楚的新、特药。严禁收受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工程建设和医疗过程中的回扣、红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使城东卫生院逐步走出“以药养医”的怪圈。
城东卫生院行政办公室的外墙上,有一个公示栏。这里贴的是院内医生不当处方和负责人点评。“搞这个公示栏,就是为了防止医生过度治疗、小病大治、大病滥治,以减轻病人负担和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在城东卫生医院,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凡能够用30元~50元完成的B超检查,决不准用500元—1000元的CT;能够用10元一支的青霉素、庆大霉素、菌必治完成的治疗,决不准用100元一支的“加替沙星”。治疗费降了,服务医疗水平却没降,2009年城东卫生院没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选择来金坛城东卫生院做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产妇分娩,在城东卫生院顺产1000多元、剖宫产2000多元就能出院已成为常态。2009年,城东卫生院接诊产妇986人,按照金坛市年产妇人数和医疗机构数量折算,该院接诊数超过平均基数300%左右。
2006年初至今,四年中该院的药品销售占业务收入比例,年均下降12%,农民在该院看病的人均处方值为36.8元;单位职工在该院看病的人均处方值为55.15元。
李向春的三招制胜秘笈,为城东卫生院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发展活力。几年来,全院床位使用率一直维持在102%左右,患者住院年均增幅在30%以上;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7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556万元,递增了365%;员工执业操守良性回归,没有发生一起患者投诉,职工年人均收入以16%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