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从新四军中走出的新闻大家——访新华社国内部原副主任庄重
从新四军中走出的新闻大家——访新华社国内部原副主任庄重
作者:黄进琪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1-10 浏览次数:7767
新四军老战士、新华社国内部原副主任庄重已93岁高龄,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言行举止尽显当年征战沙场的勃勃英姿。70多年坎坷人生,面对记者,善谈的庄老娓娓道来……
本文作者(右)与庄重合影
新四军老战士、新华社国内部原副主任庄重,至今仍精心保存着60多年前的三件珍贵文物:淮海战役日记本、1949年1月5日创刊的3期《人民前线画刊》和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中创作的鲁中吟四首(《如梦令·临沂蒙阴道路中》《莱芜大捷》《攻克泰安》《孟良崮战斗》)手迹原件。这是日前记者在北京阜城路南小区庄重老人的寓所亲眼所见。
1957年,庄重被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被多次抄家,他的图书资料几乎损失殆尽,这三件珍贵文物却幸运地保存下来,庄老在九死一生中也幸运地活了下来,成为那段战争史的见证人。
庄老已93岁高龄,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声音洪亮,言行举止尽显当年征战沙场的勃勃英姿。走进庄老的客厅,只见三个大书橱里整整齐齐的摆着《粟裕回忆录》《魂系皖东北》《三年解放战争》《法制日报二十年》等各种图书;左侧墙上挂着庄老80大寿时老战友牟钧鹏赠送的书法条幅:“年方八十足精神,革命生涯六十春。浴血抗战操纸笔,舍身打蒋采新闻。虽作屈子二十载,仍为法制献赤心。造化定有智慧眼,百岁寿星奉于君。”这是对庄重几十年革命经历的真实写照。70多年坎坷人生,面对记者,善谈的庄老娓娓道来……
热血青年 抗日救亡闹学潮
庄重,原名庄开第(地),在白区工作时改名庄坤,庄重是笔名。1917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灌云县同兴镇界圩乡一贫苦农民家庭。庄重读过私塾,后入灌云师范实验小学,1933年保送入省立运河师范学校。
在中共地下党员、同乡好友、同班同学汤承裕指导下,从1934年起,庄重积极参与罢课、游行等各种反日宣传活动。一次,省督学到学校视察,校方极尽谄媚之能事。庄重在老师张象韦(中共地下党员)的指导下,学习鲁迅先生笔法写了一篇《督学来了》,发表在《海州日报》上,在校园引起不小的轰动。
师范二年级时,庄重常在学校的河堤上、柳荫下,以写生为掩护与学兄汤承裕促膝长谈,使他明白了更多的革命道理,革命信念愈加坚定。为抵制省教育厅长周佛海大肆鼓吹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所谓“读书救国论”,为惩治反动军事教官,庄重受到两次严重警告、一次留校察看的处分。
1937年4月,庄重秘密接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联系多位爱好文艺的同学,组织“南风社”,并在徐州的《徐报》上创办了副刊《南风》,庄重任主编。这是庄重一生从事新闻事业的起点。
弃教从戎 抗战前线办报忙
1937年夏天,庄重于运河师范毕业,留校在实验区教书。因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飞机不断轰炸,学校停办。庄重只身奔赴徐州,报考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任团长的“抗敌青年军团”。团内有中共地下组织——总支部,书记濮恩澄(中共豫东南特委委员),教官中有匡亚明、佟子实、郝惊涛、张百川、臧克家等,学员中的地下党员有李扬、李其祥、陈兰征、俞铭璜、张景华等。庄重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1938年1月,庄重经张景华、许家屯介绍,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同年10月,又由濮恩澄、余英介绍,由“民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任第五战区信(阳)应(山)边区抗日游击队第四纵队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不久,第四纵队奉命开赴大别山四望山区进行整训,而后编入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从此庄重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他率领的第一大队在抗击日军中英勇作战、几次历险,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1939年1月,李先念来到平昌关,对第四纵队中的地下党员讲话,指示要对这支游击队进行整编。接着,党组织派庄重以第五战区名义组建战地服务团,时年22岁的庄重出任团长。战地服务团有团员60余人,他们积极开办青训班、妇训班,发展新党员,重建信阳四区区委,为信阳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同年9月,庄重奉命转移到皖北阜阳。皖北特委指派庄重和濮恩澄、张景华以第五战区“政一队”名义创办《淮流》半月刊,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题写刊名,李宗仁还捐赠200块银元赞助。那时,在一间六七平米的小房里,庄重一人约稿、编稿、校对,并设计插图,把《淮流》杂志办得红红火火。后来,庄老写了一首诗《忆〈淮流〉有感》:“每忆《淮流》当年事,颖州晓月梦魂牵。难得糊涂千秋乐,老马识途万里行。”
“1940年3月,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当时接党组织通知,要我马上撤回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工作。”庄重说:“我来到根据地的第一天晚上,就受到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主席、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接见,指示我为豫皖苏边区党委办一份高质量、鼓舞士气的机关报。同年4月,《群众导报》在永城与涡阳交界的大李家创刊,四开张油印报,两日刊。报名是彭司令员起的,也由他亲笔题写。我为副社长,社长由边区宣传部长曹荻秋兼任。那时战事频繁,边区物资极度匮乏,报社十多名工作人员,每晚只配发四钱灯油,一根灯草。有时灯草没了,大家从军装里抽出棉花,拧成线条将就着用。”
1941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彭雪枫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当时,十多万国民党顽军围攻四师,为保卫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四师将士在彭师长领导下英勇抗击入侵顽军,频繁作战三个月,伤亡严重。5月4日,师部和边区党委分别由淮上和永城同时撤往津浦路东。豫皖苏区党委改为淮北区党委,《群众导报》停办,报社原班人马改办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报》,庄重任副社长,淮北区党委宣传部长张彦(后为冯定)兼社长。
华东战场 深入一线抢新闻
1945年12月,庄重进入新华社,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分社和华中总分社通讯部主任、《新华日报》华中版通讯部主任、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华东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总编辑(社长为范长江)。1946年9月,庄重以华东总分社通讯部主任和新华社特派记者的身份,深入华东战场一线采访;1947年1月起,兼任华东前线分社编辑部主任;1948年4月任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分社社长;同年10月兼任华东前线分社副社长;1949年2月,任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副社长。
解放战争中,庄重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豫东、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著名战役,他冒着枪林弹雨,及时采访和报道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胜利消息和通讯,还适时撰写战场上敌我态势的战役述评。
在淮海战役中,庄重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常驻华野前线司令部参谋处,负责发战报、撰写战役述评,受领前委首长的指示。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色地完成了部队首长交给的各项任务。粟裕司令员让他参加华野前委和华野前委司令部、政治部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以便了解战局情况,及时组织报道。他几乎每天发战报,有时一天要发二三个战报。
1948年12月14日,华野副参谋长张震获悉第十纵队阻击杜聿明部的战斗打得十分顽强,指示《人民前线报》要多报道阻击战的范例,同时强调在战斗作风上要忍耐、要迅速、要顽强。那天半夜编辑部来信,要庄重根据张震的指示为报社写一篇社论,要求第二天午前交卷。15日一大早,庄重就抓紧边看材料边找范例。上午10时许,2500字的《继续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积极攻击全歼当面蒋匪军》社论写成,粟裕、张震、刘瑞龙三位首长审改后随即发出。
庄重回忆说,12月17日,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结束后,粟裕司令员把我和两位部长留下,研究如何对敌加强政治攻势。粟把一份12月16日毛主席给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电报给我看,电报内容其中有一条是“对杜(聿明)、邱(清泉)、李(弥)连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攻势,请你们起草口语广播词,每三五天一次,依据战场情况,变更其内容,电告我们修改播发”。粟裕对我说:“对杜聿明的口语广播词,我就交给你了!”这是命令,我欣然接受。此前粟司令曾叫我写过劝降广播词。我说:“我又写了一篇《劝杜聿明投降书》。”粟接过稿子连看两篇,说:“好!合乎要求,就这样发了吧!”这篇劝降书,当天夜里新华总社就全文广播了,题目改成《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后面的署名也改了。事后得知这是毛主席修改的。这也是我写得最快、审发最快、总社广播最快的一篇稿子。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威力无比,12月30日一夜投降之敌就有824名,创造了新记录。自12月16日到月终,邱、李两兵团投降官兵已达6000人,相当于敌军一个师的兵力。1948年12月底,庄重又以华野前委首长名义起草了《新年告全体指战员书》《新年告全体伤病员书》。
在那极度紧张的战争岁月里,庄重除了采写新闻向总社、总分社发稿以外,还随身携带着大大小小的本子,坚持天天写日记,随时随地做笔记。本文开头时说的淮海战役日记本,是庄重用上等道林纸亲手制作的硬皮“精装本”。庄重在日记本外侧特意贴上了一块结实的绑腿布。道林纸是缴获的战利品,庄重视为珍宝。为了节约纸张,他用比蝇头小楷还要小的字来写日记,从华野前委在山东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部署淮海战役前后写起,一直写到淮海战役结束,共74天,一天也没有遗漏。堪称珍贵文物。
庄重一手策划,以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名义编印出版的《人民前线画刊》,1949年1月5日创刊,每月5日出版,连出了三期。庄重在《创刊号》上的“创刊辞”中敬告读者,这是一个连队战士的文化读物,以照片为主,配上一些漫画木刻、快板、歌曲、谜语、游戏等,和适用于连队战士的小品文字。希望全军同志特别是摄影和美术工作者积极投稿。《创刊号》上刊登了毛泽东“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题词,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陈毅军长、华野前委首长合影等照片;有《中共中央电贺淮海大捷》的消息,还有《围攻碾庄黄匪兵团司令部》和《何基丰张克侠两将军起义》的图片新闻。庄老感慨地说:“这三期画刊在战争条件下出版发行,很不容易。由于出版及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战斗性和影响力,受到广大指战员的欢迎。”
耄耋之年 笔耕不辍献赤心
1952年8月,庄重调入北京,任新华社总社编委、国内部副主任。1957年10月,被打成“右派”,发配到河北唐山柏各庄农场劳动“改造”。1961年,庄重从劳改农场回到新华社,在国内部编辑岗位上工作了17年。“文革”中又挨批斗,甚至被红卫兵踢断腰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庄重被错划的“右派”终于“改正”,重新分配工作,他迎来了事业和人生第二个春天。1979年10月,庄重被任命为国家司法部宣传司司长。焕发了革命青春的庄重振奋精神,日以继夜的忘我工作,他要将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1980年8月1日,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中国法制报》(后更名为《法制日报》)在北京正式创刊。彭真同志为《中国法制报》题写了报名。庄重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
万事开头难。庄重为《中国法制报》的创刊和发展呕心沥血,付出了很大努力。最初的《中国法制报》只是四开四版、每周一期的小报。它以全国人民为读者对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每份售价仅3分钱。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中国法制报》由周一刊改为周三刊、周六刊,进而又改为对开四版的日报。《中国法制报》越办越好,为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84年6月,庄老67岁离休,以后的20多年笔耕不辍,余热生辉。他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新闻学科编委,新华社《新闻纵横》主编,《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编委、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近年来,他在《炎黄春秋》杂志连续发表《难忘我尊之为师的范长江》《东南野战军和粟裕的战略决战建议》等文章。他现已整理了《淮海战役日记摘抄》,拟公开出版;并正在准备撰写若干篇回忆文章。
庄老有一首自勉诗:淡泊人生清如水,化为精钢不作钩。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