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依靠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吴江市盛泽镇渔业村的调查
依靠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吴江市盛泽镇渔业村的调查
作者:陈仲达 杨隽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29 浏览次数:6941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渔业村地处该镇西侧,有五个村民小组,286户,1226人。渔业村的渔民祖祖辈辈都以船为家,以捕捞为生。1968年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渔民实行陆上定居,虽然告别了以船为家的渔民生活,但渔民的生活仍然很艰苦。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渔业村地处该镇西侧,有五个村民小组,286户,1226人。渔业村的渔民祖祖辈辈都以船为家,以捕捞为生。1968年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渔民实行陆上定居,虽然告别了以船为家的渔民生活,但渔民的生活仍然很艰苦。据1977年统计,全村净收入只有13万元,渔民人均收入只有144元。
改革催暖渔业村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渔业村带来了机遇。1990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要招商扩容,渔业村党支部果断决策,向银行贷款50万元,填平100多亩鱼塘,建起了27间仓库,以每间1000元的租金向外招租,很快抢租一空。借助东方丝绸市场的商机,渔业村掘到了第一桶“金”。
1995年,按照镇政府的规划,村办渔业丝织厂要搬迁,村党支部决定“腾笼换鸟”,在原厂址上开辟新的商区,建造300间店面房,从3月份拆迁启动,到8月份竣工招租,当年村级可支配收入突破300万元,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5年以后,随着吴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渔业村的发展蓝图逐渐向南延伸。到2008年,该村拥有3000多间标准厂房、仓储房和店面房,全村总资产达到1.54亿元。凭借火红的租赁经济,村级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至2005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万元,成为吴江全市闻名的首富村。
集体经济惠及村民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们的福利问题提到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从1990年起,村里60周岁以上的男性和55周岁以上的女性,由村委会发放养老金,每人每年8800元。并从2000年开始享受养老金的年龄放宽至50周岁以上男性和45周岁以上女性,每人每年发放8400元。俗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同样,再富不能忘教育。从2002年起,渔业村实施助学金计划,全村所有的孩子读小学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初中每年资助1800元,高中(含中专)每年资助2000元,读大学(大专)每年资助2500元。评为“三好”学生的每人每年奖励400元。充分调动了村民的读书热情,全村没有一名学生辍学,不少家庭还培养出第一代渔民大学生。
从1998年开始,村里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凡年满16周岁以上的村民,每年年底都能拿到村委会的年终分红,2010年每人分到2000元。从2003年起,村委会为全体村民交纳农村大额合作医疗保险金,实现了社保全覆盖。同时,每户村民每年都能领到水、电、煤的差价补贴,按在册人口每人补贴800元。
渔业村的村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家里的空房出租给外来人员,全村286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是房东,一年租金收入有数百万元。
村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渔业村的村民富起来后,一些村民出现了小富即安的思想,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村委会研究决定,首先整顿村联防队,并把村里的青壮年吸收进来,请派出所民警上法制课,请市治安大队进行业务培训,配备岗亭,警车以及执法工具,2005年8月,一支30多人的专职联防队伍整顿结束。七年来,这支队伍已扩大到现在的88人,日里巡逻,夜间联防,村里的治安环境得到了明显好转,队员们的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接着,村委会又研究,如何把妇女们从麻将台上“解放”出来?2006年,镇妇联提出要组建“康乐队”的计划,村委会因势利导,经过选拔,一支带领村民唱歌跳舞的“妇女康乐队”应运而生。经过教育和培训,妇女康乐队舞出了名气。“丝绸文化节”、“迎奥运”等文艺演出,这些昔日撒渔网的渔家女登上舞台,跳起了“扇子舞”、“绢头舞”、扭起了秧歌。她们载歌载舞地唱道:“告别麻将台,走进康乐队,建设新农村,人人乐开怀。”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支部还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村团委、妇联创办假日学校,建农家书屋等,使群众性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