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连载 > 风雨潇潇——陕南游击队与中原突围(之三)
风雨潇潇——陕南游击队与中原突围(之三)
作者:牛一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20 浏览次数:7100
1946年6月26日的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部队冲破30多万敌军的包围,跨越一道道封锁线,杀出一条条血路,向预定目标前进。北路主力在郑位三、李先念、王震的率领下,锋芒直指陕南。
陈少敏、郑位三、李先念
精心策划 游击队百里送行
近期,李先念司令员的胃病更加严重。鉴于陕南缺医少药的现状,加上全面反攻即将开始,中共中央多次来电督促李先念、任质斌赴延安养病、工作,同时指示陕工委和沿途地下党确保安全。汪锋与有关同志反复研究,确定了由地下党分段护送、化装走关中的行动方案。
深秋的封地沟,秋高气爽,已有几丝凉意。当东方破晓、朝霞满天之时,边区机关的同志早已来到西沟老院的场坝上,为李司令员、任政委送行。李司令员临别赠言,分析了全国形势,向同志们提出了把根据地建设得更好的要求。他最后满怀信心地说:“全国战略反攻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革命必将取得胜利!我们今天的分别是暂时的,不久的将来定能重逢!”
送行的同志表演了简短的文艺节目。李司令员一行,由汪锋、巩德芳、夏世厚率部护送。他们从封地沟出发,涉过丹江,在二分区所辖瘐家河、北宽坪休息。此后,绕过村镇,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五天后抵达灞龙庙,受到地下党的热情接待。
次日抵达厚子镇,交由蓝洛县委书记魏平(尹省三)负责李司令员、任政委经关中地区赴陕北的安全。巩德芳、夏世厚等护送的同志,依依不舍地与首长告别。李司令员再次强调扩大根据地、解决给养、准备越冬等任务。跟随李司令员多年、生死与共的夏世厚,脱下带着自己体温的毛衣,叮咛肖参谋带上,天凉时为首长御寒。巩德芳想到与李司令员相处的日子,他预见战局的高瞻远瞩,他指挥作战的机智果敢,他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他思考问题的缜密精细,他工作的孜孜不倦,他待人的和蔼可亲,更是百感交集,难舍难分。李先念紧握巩德芳的手,看着他日夜操劳而消瘦的面容,想起他请王世贤为自己治病,又先后精心安排在张孝仓、王汉儒、姚吉桥、王才升家居住,感念之情油然而生。虽然明知巩德芳肩负重任,战争环境险恶,但万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永诀。36年后,李先念在《纪念巩德芳同志》一文中深情写道:
巩德芳同志是陕南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和他相处的时间不长,可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每当我想起1946年中原突围的艰难岁月,就想到他。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高尚风格,给我们转战到陕南的中原军区部队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汪锋多送了一程。在夜宿青岗坪的那个夜晚,李先念一再叮咛汪锋,注意政策策略,讲究战略战术,团结同志,粉碎清剿。分别在即,汪锋感慨万千,以《惜别》为题赋诗为赠:
师座宿青坪,谈论破五更。
临行言未尽,惜别柳桥情。
四海阴云扫,三川红日升。
延安春早到,一路顺风迎。
屡闯险关 李先念抵达延安
10月1日,化装成国民党少将高参的李先念,在“书记官”任质斌、“勤务兵”肖健章、“参谋”魏平的陪同簇拥下,由刘正印带领武工队秘密护送。
多日前,渭南县地下交通站负责人王德民就收到汪锋“接待重要领导同志”的手令,当即严密封锁消息,紧急做好接应准备。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渭南县参议员、马峪乡乡长,其兄任国军团长,二人在当地属知名人士,颇有影响。李先念听了王德民的情况介绍,与魏平等研究,决定经临潼铁炉镇、新丰镇,从安阳镇北渠河村到陕甘宁边区的行动路线。
沿途险情不断。进入铁炉镇,即遇敌保警队拦路盘查。一个小头目贼眉鼠眼,上下打量着来人,厉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魏平知道,这些人常借盘查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他反问道:“这话是你问的?你说是干什么的?眼瞎了!想弄点钱也不瞅准主儿!”小头目听他的口音是本地人,话说得又硬,情知碰到了“硬钉子”,连忙躬身陪笑脸:“奉命行事,您别见怪,走好走好。”
到得镇内,缓步进入一家杂货铺休息,凳子没坐热,又有几个身着便装,手提短枪之徒,叫嚷着要查证件。李先念神情自若,旁若无人地与店主拉家常。几个家伙一见这副派头,一下子蔫了。其中一个双脚立正,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低声下气地说:“部下是保警队副队长,不知长官驾到,有失远迎,特来赔不是。”李先念转过身来说:“非常时期,不必客气。”魏平怕继续盘问,急中生智抬出胞兄尹之健作为挡箭牌,说:“你怎么这么健忘,连幼年时期在这里读书的尹之健也忘了?”尹之健早年离家,供职于南京,在这一带颇有名气。保警队副一听“尹之健”之名,误以为魏平即是,连忙点头哈腰,又是请李先念、魏平一行到队部吃酒,又是邀长官视察他们的工事。推辞不掉,只好“客随主便”,“视察”起工事来。李先念边“视察”边“训导”:“你们搞得不错嘛!我们会向上峰反映你们的情况。不过,这里是通往陕北的要地,你们要特别小心,严加防范!”“视察”结束,保警队副带人护送李先念一行出镇。
到了北渠河村联络点,李先念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一行人入住“保险户”李家,担心目标大,怕日久生变,引起敌特注意,任质斌与地下党同志商定,先请可靠医生治病,再联系我关中地下党的统战对象魏景源。魏是附近安阳镇长,属国民党当地实力派人物,为人豪爽,颇负正义感,他身边的保镖及所属地区乡保长,多数是地下党员。
有了魏景源的保护,随行人员分散隐蔽,似乎平安无事。不料几天后,地下党得到信息,有陌生人在村里乱窜。李先念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弄他个措手不及。于是,地下党的同志以抓“共军密探”为由,将其扭送至镇公所。这两个特务一见魏镇长便掏出特务证件,表明身份。魏镇长大发脾气,斥责道:“你们贼头贼脑,偷偷摸摸来这里侦探,分明是不信任我,不信任镇公所!”他站起身来,把交椅推到一边说:“我先把你俩告到县里,这把椅子我坐够了,你们来坐!”两个特务闻言,一再表示“对不起”,急忙退身溜出镇公所。
李先念病情好转后,即按预定计划行进,来到耀县红水镇。此地距陕甘宁边区仅有20多里,我关中军分区迅速派人前来接应。当晚天色朦胧,吴参谋带十余名手枪队员越过国民党封锁线,护送李先念一行进入关中分区。随后,王团长率一营官兵,护送李先念、任质斌一行前往延安……
斗智斗勇 党群合力保安全
中秋节后的第三天,麻街地下党书记李世华、副书记李彦收到巩德芳派王老八送来的密信,得知将要安置郑位三、陈少敏两位首长来麻街养病,且约定当晚派人去麻街岭上迎接,深感责任重大。
当晚,李世华统一指挥:由王治邦挑选精壮青年组成四副担架,王老八带队,加上武装人员共20多人,沿丹江南岸前行。到达什么地方,途中遇到险情如何应对,双方送、接的联络信号等等细节问题,李世华都想得十分周到,作了具体安排。黑夜沉沉,同志们摸索着悄然行路。翻过麻街岭,来到约定地点漆树砭,耐心等候多时,不见人影。实际上,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由谢华、樊发治、刘聚茂、邹副团长等护送的首长一行,也心急如火,正相互搀扶着赶来。半夜时分,方见到前来打招呼的联络员谢正兴。直到凌晨两三点,山沟里终于传来接头的拍手信号。按李世华安排,接送双方负责人在附近一户老乡家开了个短会,谈了入住地点和首长安全保卫问题。天亮时分,到达李世华家。
风声越来越紧。一天,乡长任振铎报告,国民党县政府布置,要在各乡建立户籍登记制度,实行连环保,严密防范共产党活动。麻街原驻一个连,很快还要增设营部,增派一连兵力。
一天早上麻街乡公所打来电话,说国民党第十九绥靖区中将“剿共”司令谢辅三今天要来李世华家。接着,任振铎又匆忙赶来,说谢辅三带了一个特务连120多人,两套马车,从商州去西安,停在麻街街上,一会儿带六七个随从,来李世华家吃饭。
李世华闻讯脸色大变:转移首长,为时已晚;不转移,又太危险。郑位三冷静地说:“谢辅三肯定不知道我们在这里。要是他是来抓我们的,还会先打来电话吗?但是,我们必须提防,不能掉以轻心。”
时间紧迫,事不宜迟。李彦一方面派人通知驻在附近齐原村、石家村的同志做好策应,要求他们一旦打响,必须阻击麻街方向的来敌;另一方面,迅速为谢辅三准备饭菜。他要求警卫人员行动上像往常一样站岗放哨,不能惊慌失措;思想上要慎重,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确保首长安全。接着,安置首长转移到西院李世华的叔父李绪周家里,李彦、王克静随同。两家人一墙之隔,从李绪周家的窗孔可看到李世华院子里的一举一动。
一切刚刚就绪,只见谢辅三身着黄呢将校服,手牵狼狗,身后跟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七八个美械装备的护兵簇拥下,趾高气扬地步入院子。谢辅三左顾右盼后,和他的副官走进上房。李世华见几个护兵在院子里东瞅西看,生怕闲转到隔壁院子,连忙招呼他们也到上房入座。
李世华在1945年经党的统战对象卫玉山介绍,在河南卢氏认识了谢辅三,意欲策反未果。谢为拉拢李世华,与其称兄道弟,拜李母为干妈。所以,李家平时有保安队员看家护院,谢早已知晓,习以为常。
坐定不一会儿,做饭的同志就接连上菜,想尽快送走这帮瘟神。李世华抱怨道:“军座你来家,事先也不打招呼,这个季节,镇上没有像样的菜呀。”谢辅三笑道:“你我还客气?一碗洋芋糊汤、油泼辣子面都可以嘛!你看这七碟八碗的,太丰盛了。再说军人么,身不由己啊!”李世华说:“只要你不嫌弃,就常来坐坐,虽说没有山珍海味,家常便饭让你吃饱!”边说边夹菜敬酒。谢辅三借着酒兴,突然问:“游击队那么多,最近闹得四乡人心惶惶,怎么不到你这里来?”李世华哈哈一笑:“公路上成天国军来来往往,一驻下来,帐篷黄蜡蜡一片。兄弟这里五个保,300多条枪,加上乡公所自卫队,还有你的驻军日夜巡逻,他们咋敢来?不是吹牛皮,军座如有兴趣放心在这里住十天半月,保你平安无事!”谢辅三叹口气说:“我倒是想过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日子,可委员长不允许啊!今天吃完饭还要赶到西安呢!”
酒足饭饱,李世华叫把买来的几斗大米装上马车,送谢辅三一行走出院门。
这次险情过后,李世华请示汪锋、巩德芳,决定郑、陈分散隐蔽:陈大姐进住桐树沟石含英家,郑位三进住凉水泉沟郭怀福家。石、郭皆地下党员。
11月间,郑、陈二位赴延安在即。任振铎同志为其开了路条,办了身份证。李世华派王治邦与关中地下党接上关系后,又派机智可靠的程银平,化装成行商护送。李世华拦了一辆军车,离别时孩子哭着要叔叔抱,蒲云不住地擦眼泪,李世华、李彦、王克静也都热泪盈眶。郑位三对他曾战斗过的商洛大地依依难舍。为了抑制感情,他故意把头转向一边……
由于山路难行,陈少敏误车滞留。汪锋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与巩德芳商定,接到青棉沟隐蔽。起先,巩德芳精心安排陈大姐入住勤劳善良、忠实可靠的孙好义家。后因国民党保六团围剿青棉沟,又先后转移至山高林密的瓦房沟及柳树沟孙齐家隐蔽。过了一段时间,汪锋、巩德芳一起率领武装,从北宽坪出发,护送陈少敏经板桥、腰市一线,顺利抵达蓝田灞龙庙青岗坪,由渭南地下党接应,安全返回延安……
这正是——
郑陈首长进商山,身染沉疴举步难。
无坚不摧麻街站,勇挑重担在双肩。
任凭风云多变幻,党群合力保安全。
几度转移脱虎口,千钧一发过险关。
即使敌酋咫尺近,成竹在胸心自宽。
平时粗茶山茅菜,浓情胜却佳肴宴。
粗布棉衣难为敬,一片真心御风寒。
坚信革命必胜利,反攻号角响连天。
虽然相聚时有限,依依惜别情无边。
云路迢迢千里远,一路顺风到延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