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他发表了鲁迅批张春桥的文章
他发表了鲁迅批张春桥的文章
作者:李小婉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16 浏览次数:7086
方之中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他是少有的走出炮火硝烟的战将;在众多开国将军中,他又是少有的作家。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用枪杆子和笔杆子书写着有声有色的人生乐章。他的名字——方之中。
报考黄埔军校 领兵秋收起义
方之中1907年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母亲早逝,父亲当吹鼓手。族长见他天资聪慧,便“恩赐”了一笔公费,让他到武汉去读洋学堂。1921年秋天,方之中考入长沙的湖南群治大学法律专科,轰动乡里。在省城,他接受了先进思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根据党的指示,到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后,正在武汉军政分校学兵团担任政治指导员的方之中,被党组织派往湘鄂西特委工作。当时,中共华容县委成员有的被捕,有的被杀,只剩下刘革非等三位同志。在刘革非的一再恳求下,组织上同意方之中留在家乡从事恢复党组织、建立工农武装的工作。
这年秋天,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华容县委接到湖南省委的指示:迅速组织湘鄂西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湘鄂西地区山峦叠嶂,森林茂密,又濒临长江及洞庭湖,有利于部队回旋。一个漆黑的秋夜,千余名暴动队员手持梭镖、大刀、扁担、棍棒,在方之中的指挥下,撞门入室,抓住了十恶不赦的劣绅徐人凤,作恶多端的徐人凤倒在泥腿子们明晃晃的大刀下。
由于敌强我弱,方之中率领起义部队出没于深山密林,穿梭于洞庭湖的芦苇荡。每到夜间,就集中力量打击分散、顽固的土豪劣绅,有时一夜数次,搅得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还发明了树炮,把凿空的树筒,灌满火药及碎铁,点火燃放,声震天地。
1928年春天,方之中带领战士到达洪湖。贺龙站在船头向他们大声喊到:“喂,你们也干起来了吗?”
方之中高兴地回答说:“胡子,我们跟着你学呢!”
方之中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影响愈来愈大,发展到七八百人。不久,特委将这支部队命名为湘鄂西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方之中任师长兼参谋长。
独立师成立后,打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塔市驿无恶不作的团防局。方之中事先派侦察员潜入团防局,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拂晓时,先头分队砍倒了敌人的哨兵,担任迂回的部队绕过东面山麓,切断了敌人逃往华容的退路。这时,树炮轰鸣,油桶“机枪”砰砰炸响,突击队沿大街直捣团防局。团防局200多人全被缴了械。
仅仅一年时间,方之中率领的独立师揭开了创建洪湖苏区的序幕。
这年秋天,敌人开始大围剿,华容县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存这支来之不易的农民武装,方之中率部隐蔽到洞庭湖的芦苇丛中继续坚持斗争。后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部队被迫化整为零……
主编《夜莺》月刊 发表鲁迅檄文
1928年秋天,湘鄂西特委也遭到严重破坏,湖南省委迁往上海。为了接上党的关系,方之中先下武汉,又辗转来到上海,仍一无所获。一天,他惊喜地从《申报》上看到一则湖南群治大学上海分校的招生广告。穷困潦倒的他,在母校教务处找到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当时来校讲课的进步作家和教授较多。方之中在接触左翼作家潘梓年、阳翰笙、冯乃超、王学文等人的过程中,开始了创作。
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各专业文化团体凭借手中的武器反对国民党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和文化围剿。方之中创作的第一篇作品就发表在“左联”的机关刊物《萌芽》上。
这年夏天,由阳翰笙介绍,方之中加入了“左联”。后来,著名剧作家田汉又介绍他参加了“南国社”。奋战沙场的经历,使他手中的笔杆子似乎更具革命的激情。他主编了《生存》《夜莺》月刊,并为进步报刊著文,揭露黑暗现实,宣传革命思想,鼓吹革命文艺。
1936年春天,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的高潮。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但各种文艺刊物却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特别是鲁迅主持的《海燕》月刊,影响很大。方之中也主编了一本文艺刊物,取名《夜莺》。他说,夜莺这种鸟形态很美丽,夜间叫起来的声音很动听。他以“夜间”比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用“动听的声音”代表人民大众的呼声。《夜莺》一问世,就以鲜明的立场,犀利的笔锋,深邃的内涵,投入到捍卫“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战斗中。一时间,《夜莺》被称为《海燕》的姊妹刊。
鲁迅主持的《海燕》刚刚出版了两期,就被国民党查封了。方之中怒火中烧,当即托人转请鲁迅先生为《夜莺》撰稿。鲁迅与方之中虽不曾谋面,但当他了解方之中的有关情况后,便请人带去了他写的《三月的租界》和《写于深夜里》两篇文稿。
第三期《夜莺》刚一出刊,方之中便到四川北路内山书店,要求亲自送给鲁迅先生。书店经理内山完造说明方之中的来意,鲁迅欣然同意见他。鲁迅先生穿着一件半旧的绛色长衫,清瘦的脸上带着病容。方之中恭敬地将十本《夜莺》送到鲁迅手中,感谢先生对《夜莺》的支持,同时很惭愧没有能把稿费带来。
鲁迅和蔼且郑重地说:“稿费,有的地方是要的,有的地方只要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可以不要。今后只要我的病好转了,还可以再为你们写点东西。”
鲁迅想到方之中去年(1935年4月)来信请求为他的小说集《花家冲》写序言一事说:“接到你的信,我正病在床上,未复。那书出版了没有?”
方之中回答:“出版了,后来田汉先生在南京狱中为我写了序言。”
鲁迅点点头,又恳切地告诫他:“杂志一定要‘杂’,不要清一色,以免遭受《海燕》同样的命运。”
就在《夜莺》第四期正将付印的前夕,鲁迅病得很厉害,不能执笔。友人拿来鲁迅《病中答访问者》一文。方之中加上了一个题目——《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发表了。刊物出版不久,国民党特务协同法国巡捕房到《夜莺》编辑部的通讯处去了几次,欲逮捕方之中,但几次都扑了空,气急败坏之下封了那间小屋。出版了四期的《夜莺》被迫停刊。
这年10月,鲁迅先生病逝。方之中万分悲痛,为鲁迅守灵一夜,随后撰写了《鲁迅死后的一点感想》《从鲁迅先生死后说起》《鲁迅先生没有死》等多篇悼念文章。
张春桥怀恨在心 “文革”中身陷囹圄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的危亡,方之中深感笔杆子没有枪杆子硬,决定再次投笔从戎。方之中说:“从抗战开始,我用枪杆子写的文章就比用笔杆子写的多了。”从那时起,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为一员武将,方之中始终没有离开过战场。
“文革”开始,祸从天降,方之中身陷囹圄。事情的缘由还要从鲁迅先生《三月的租界》说起。
1936年4月,《夜莺》月刊第三期即将付印,方之中到上海新钟书局接洽生意。书稿放在书局的工作台上,一位熟悉的报人取过付印稿先睹为快。他感到震惊,原来第一篇就是鲁迅抨击狄克的檄文——《三月的租界》。这时,化名狄克的张春桥正好从外面进来。
“鲁迅批评你了!”那位报人戏谑地说。
张春桥吓了一跳,忙问:“在哪里?”
“在《夜莺》第三期上。”
当着众人的面,张春桥一边看稿件一边不停地擦汗。一阵恐慌之后,他写信给鲁迅进行反驳。对《夜莺》的主编方之中,更是恨之入骨。
1936年春,张春桥使用狄克的笔名,写了《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的文章,发表在《大晚报》副刊《火炬》上,吹捧“国防文学”,攻击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而此时,上海文化界正围绕“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展开激烈的争论。鲁迅一怒之下,发表了震惊文坛的《三月的租界》,告诫大家在斗争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应当加强警惕,站稳立场,决不能颠倒敌我关系,混淆阶级阵线。
1955年,方之中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初,时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的方之中,被冠以“叛徒”、“特务”、“假党员”、“走资派”等罪名,受尽非人的折磨。
周总理得知方之中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残酷迫害达六七年之久的消息,便设法挽救了他垂危的生命。
1982年1月,在天津市第二次文代会上,方之中当选为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此时的将军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手中的笔却始终充满激情。
1987年10月20日,方之中在天津逝世,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