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革命伉俪的烽火抗战路
革命伉俪的烽火抗战路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9 浏览次数:7225
寒冬腊月,昆明街头还吹着阵阵和煦的风,在医院病房淡淡的来苏水味中,我见到了我的采访对象苏音老人。老人满头白发掩不住当年的英姿,虽然她躺在病床上不能讲话,但和她握手时还是感受到了她强健的心。听着老人儿子林飞的介绍,我心中更是钦佩不已,苏音和她已故的老伴林亮不愧为忠诚的革命志士。
林亮(左)、苏音着藏族服装合影
与此同时,作为清华大学进步学生的林亮也在积极地参与学潮。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以千计的大中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街头,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21岁的林亮走在同学中间不停地挥舞着双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反对华北自治!”
“一二·九”学生运动后,苏音女工夜校的老师陈克寒、齐速等参加了职业界救国会或国难社,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则参加了妇女界救国会,苏音是夜校妇女界救国会十人团的代表。她积极参加抗日宣传,走上街头演说、演出和唱歌,没过多久就在郑山尊介绍下参加了上海业余歌咏团。业余歌咏团的活动由吕骥主持,经常有冼星海、何士德、贺绿汀等音乐家参加活动。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淞沪抗战打响。在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同时,上海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爱国运动,其中就包括一群年龄多在十五六岁的孩子,苏音是其中的一份子。诞生于炮火硝烟中的“孩子剧团”成立之初仅有22人。年龄最大的张莺16岁,最小的吴培尼才9岁。干事长吴莆生也不过19岁。虽然只是一群孩子,“孩子剧团”却有着严明的纪律和完善的组织。在“孩子剧团”的成立宣言中有这样一段:“我们知道不能上前线去和鬼子拼,不能做大人做的事情。我们只有以我们所有的力量,团结起来,以过去所爱好的工作来为国家服务,为民族尽力。我们愿意永远演戏,愿意上前线去演,也愿意到受难的同胞里演。”如果说前线将士用血肉构筑中国长城的话,“孩子剧团”就是用表演和歌声来为抗战出力。
苏音和大家一起到处演说和歌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和《谁说我们年纪小》,还上演了话剧《捉汉奸》和《放下你的鞭子》。演出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时常有观众跟着剧情大喊口号,并且逐渐围拢上去,假如不是别人拦阻,他们都会自动融入到戏里去。
苏音在《回忆录》中说:“现在的人听到孩子剧团,也许难以理解,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志气,有理想,有能力。其实,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在小小年纪,已经历了许多坎坷。我也不例外,我参加孩子剧团时才16岁,但那之前已经在女工夜校接受过革命的启蒙教育,正是女工夜校的经历决定了我人生的信念,使我永生难忘!”
1984 年邓颖超(前排左六)接见孩子剧团团员(前排右四为苏音)
1937年林亮从清华校园毕业时,已经参加了党领导的“牺盟会”。是年秋,林亮开始在开封北仓女中任教,10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课堂作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思想的讲坛,颇受学生的欢迎。同年冬林亮组织开封师范、开封高中、北仓女中、开封女中的一些进步学生,组建了“光明话剧团”,他任团长,由中共河南省委直接领导。该剧团在豫东、豫中、豫南的20多个县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河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1938年10月到1939年4月,林亮受党的指派,在汝南国民党专署当秘书,党给予他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专员张振江抗日。林亮经常向张振江谈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的问题,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竹沟新四军的情况。林亮还为张振江编辑了一个名为《民则》的刊物进行抗日宣传,并多次向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和在竹沟的河南省委有关领导同志陈少敏、王恩久、王盛荣等汇报有关国民党汝南专署的情况,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党交予的任务。
自1938年冬到1939年冬,豫东地区有一支地方武装叫西华抗日自卫军,我党想将其编入新四军。党组织派林亮打入这支军队,经过深入细致地工作,最终林亮将整支部队拉到新四军彭雪枫六支队。当部队到达涡阳北郊新兴集彭雪枫部驻地时,六支队开了万人欢迎大会。彭雪枫师长得知林亮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时,将他留在师政治部做秘书,后又任直属队总支书记,从此开始了他在新四军的生涯。
1944年,林亮和苏音在皖东北的邳睢铜地区结为夫妇。
当时祖国大陆除西藏地区外已全部解放,进军西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任务。经过半年的准备,他们出发了。临行前,苏音将孩子寄托在托儿所就匆匆离去。
7月15日,他们在昌都组建了进藏先遣部队。这支约500人的先遣部队与阿沛同行,于9月9日胜利到达拉萨。10月上旬,内部宣布中共拉萨市委成立,市委委员仅三人:林亮、杨振凡、苏音。林亮为拉萨市委第一任书记,杨振凡任市公安局局长,苏音任市委组织部部长。
毛主席在“十七条协议”刚签订后,就指示张国华:“你们在西藏考虑任命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的问题这两件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我们要用一切努力和适当办法,争取达赖及其上层集团的大多数,达到不流血在多年内逐步改革西藏经济政治的目的。”
因而,他们进驻拉萨后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宣传和坚持贯彻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工作切入点首先是积极而稳妥地广泛发动群众,在藏族群众中树立进藏部队的良好形象,进而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争取上层的统战工作。
拉萨市委还大力开展团结教育贵族子女的工作,不时邀请贵族子女到市委与机关干部一起开茶话会、联欢会,在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向他们宣传“十七条协议”及党的有关西藏问题的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进相互了解,建立友谊。市委还与共青团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妇联等配合,建立了拉萨市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参加的人员由开始的上层几十人,发展到社会中上层的好几百人。
到达拉萨后他们听说西藏的酷刑骇人听闻,剁手、剁脚甚至剥人皮都是常有的事,奴隶主鞭挞奴隶司空见惯。于是拉萨市委决心采取“民贷”的方式,用银元换取“差巴”(农奴)和“堆穷”(平民小户)的自由。
一次苏音在回市委的路上途径朗子厦,看见人们在围观什么,她挤进去一看惊呆了。大门口台阶下,趴着一位20多岁的藏族姑娘,全身被绑动弹不得,身边两个手执皮鞭的衙役,听着台阶上一位官吏的命令,不紧不慢地抽打着那位姑娘。苏音站在一旁义愤填膺,却不能插手,只能愤愤离去。回到家中,苏音难受得吃不下饭,更加坚定了要推行“民贷”。
经过拉萨市委的努力,上中层人士开始逐渐接受银元与“差巴”等同的概念,使得藏族的农奴制有所改善。
林亮、苏音之子林飞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