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血染百灵
血染百灵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1 浏览次数:6950
战争进程中始终蛰伏着不可预测的诡谲。
硝烟弥漫的低空,如蜂群涌的敌机正疯狂扫射,激射的弹束在田野犁出泥尘飞溅的沟壑,一支英勇的伤员救护队在弹雨中疾奔如飞。就在跨越一箭之遥即能闪入林丛时,一架敌机擦着树梢俯冲而下,机枪喷吐的火舌如毒蛇信子舔向担架,一个女战士奋力纵跃扑在伤员身上。
时光在这一刻定格一个生死夺命的悲壮瞬间。
这是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日。而于胜利曙光中怆然凋谢的战地玫瑰,是从新四军走来的华野部队文工团女战士陈洁。
时光回溯65年,阴冷的隆冬午后,棉衣紧束的女战士陈洁伫立槐树林丛的边缘,焦灼的目光投向苍茫天空。这类占地一亩地方圆的林丛,或许是植于坟冢间的树木经年累月繁衍而成,每隔几公里就有一座,星罗棋布,铺筑出淮北原野一道奇特景观。
然而,此刻的陈洁无暇欣赏。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已接近尾声,横遭战火蹂躏的村落仍在此起彼落地爆响激烈的枪声爆炸声,负隅顽抗的残敌正凭借断壁残垣与华东野战军死拚,零星战斗中部队伤亡不断。陈洁和文工团的战友们自告奋勇加入了战地救护的队伍。就在几分钟前,20多架敌机对偏北方的几座林丛进行了密集扫射。而她的身后,一支危重伤员救护队正静静蛰伏着,从战场到野战医院虽然只有10里,但于敌机频繁空袭中穿越毫无屏障的旷野,无异于趟过生死界。或可等待夜幕降临,但死神魔爪正无情地向命悬一线的战友逼近,十几个重伤员失血严重危在旦夕,几个昏迷的战士仍不时振臂高呼“冲啊!杀啊!”陈洁捋了一把散落额头的短发,怜惜的目光扫过那些血迹斑驳的绷带,眼泪无声滚落下来。就在这一刻,队伍前方传来指导员低沉而果敢的命令:“出发!”
这是浩大战役落幕前惊心动魄的一瞬,一马平川的旷野上60多付担架鱼贯而出,犹如苍龙在荒草掩膝的田野间逶迤穿行。突然,一阵轰鸣声正从天边隐隐传来。陈洁心头骤然一紧,狡猾的敌机盘旋了一圈竟又踅回来了。而此刻距前方的林丛尚有近一里地,指导员声嘶力竭地猛吼:“快,跑步前进!”然而,这毕竟是一种承载生命之痛的负重前行,况且再快的脚板也无法超越飞机翅膀的速度。
巾帼英雄怆然倒卧血泊中,弹束犹如铁鞭抽打在陈洁背上,留下3个排列整齐的罪恶弹孔,霎时鲜血便漫洇军棉衣的后背。随行的一位《大众日报》记者,目睹并记录了这残酷而悲壮的一幕:“纷乱的战场上,一个柔弱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棉衣上全是泥水,一缕秀发从军帽中散落出来,贴在满是汗水的脸上。华东野战军绝大多数官兵都认识她,因为她是野战军文工团最漂亮的女孩,在官兵们看过无数遍的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下午,国民党军的飞机在轰炸和扫射,这种轰炸和扫射已变成一种不分敌我的疯狂屠杀。子弹从一架俯冲扫射的敌机上下雨一样落下,她扑在了正在抢运的解放军伤员身上。”
战友们悲号着把陈洁抬进林丛,战地百灵血染满身已然香消玉殒。其实命运曾经安排陈洁绕过这一劫。这天清晨团领导命令正患重感冒的陈洁撤往后方,但出发的一刻,倔犟的姑娘一溜小跑冲进了救护队伍。生死一念间,英雄战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用绽放的青春光华见证最后的胜利。战友们更不知道,就在淮海战役战场的另一隅,一个战士正在战火纷飞中翘首盼望与战地恋人的劫后重逢。
岁月沧桑,揭开险被时光湮没的谜底竟已是60年后。2009年10月20日,一个耄耋老人步履踉跄地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老人名叫陆铁民,此番专程从河南新乡赶来徐州,是要完成哥哥陆觉民的一个心愿,向纪念馆捐献珍藏半个多世纪的烈士遗物。伫立镶嵌烈士纪念碑的陈洁照片前,老人颤抖双手小心翼翼地将近20件物品一一取出,有烈士的照片、血染的军装、钢笔和入党志愿书,以及陆觉民、陈洁烽火岁月中的来往书信。至此,一段尘封的历史终于倏然揭去面纱。
陈洁,1924年出生,上海人。1940年加入抗日队伍,以花样年华投身腥风血雨的抗日前线,两年后因战伤被秘密送返上海疗养。痊愈后于1944年进入新四军第三师,后被选送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深造,毕业分配到华野一纵二师文工团。曾参加过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济南、豫东等战役。因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喜儿,能歌善舞的陈洁被战士们誉为“战地百灵”。
那些烈士遗物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我搜寻的目光一遍遍地游走于那摞泛黄素笺的字里行间,烈士的珍贵遗物无疑提供了清晰的脉络指向。陈洁在抗战前线写给陆觉民的信中表述了这样的心境:“您在上海快要跟我分别的那个晚上,跟我谈了很多话,虽然我感到很突然,但我了解您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爱您的。”尽管无从考证当时陆觉民勇敢率真的表白,但可以想象志同道合的生命际遇,确实让两个战友真正感受到了彼此间内心的倾慕。两个文化青年入伍后几经转隶,虽然幸运地同在华野一纵,但却一个去了测绘部队,一个进了师文工团,且因战事倥偬始终咫尺天涯不能相见。于此,鸿雁传书成为这对战地情侣情感洗礼与升华的唯一纽带。
1948年7月初,参加淮海战役的各路野战军开始机动集结,陈洁与陆觉民几乎同时随部队进驻鲁南一线。在7月10日的信中,陈洁饱含激情地写道:“这次任务,很多同志留在了后方,但是我没有,因为我身体更好,这是优势。希望您也注意身体,希望看到您健康的体魄……”虽然笔墨简洁,但对胜利的憧憬和对情侣的眷恋却毫无掩饰地溢于笔端。
终于,一个月后的这个晌午,陈洁随文工团远赴鲁南临沂为休整部队演出,尽管旅途颠簸疲惫,但陈洁的心却如同揣了只小兔般怦怦跳得厉害。那是因为陆觉民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她一路都在想象四年后的战地重逢该有多么浪漫和甜蜜。然而,当她跳下卡车的一刻,希望就像遭遇潮涌一般被沮丧所淹没。陆觉民的部队就在前一天刚被调往百里外的新驻地。这天,陈洁的信中流露出几分都市姑娘的矜持与任性:“我恨恨地回到营地,再去找您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写信。”但毕竟久经战火熏陶与洗炼,随即心境便峰回路转,“任务需要往南走,我们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分别,希望您有空能来看我。”
读到这单纯而真诚的思绪独白,让触目者不禁心生肝肠寸断的怜惜。那一刻,隐于尺牍间的似水柔情与闪现弹雨下的无畏一跃倏然重叠,我仿佛正清晰地透视战地黄花丰满而真实的内心——因爱而奋进力搏,在生命危境中仍保存着人性的温情和光辉。至此,一种无形无声的冲击终于令我掩卷长思,怆然泪下。
陈洁遗留的《246首革命歌曲》手抄本,被淮海战役纪念馆列为馆藏二级文物。而与这件珍贵文物珠联璧合的,则是陈洁那本鲜血浸染的战地日记。翻阅的一刻,掀动的书页犹如幻灯片连环闪耀于瞳仁,那种穿越时空的慑人光泽令我不禁敛声屏息:寻常的土麻纸线装本,约一厘米多厚,抄录采用那个年代刚时兴的横写体,从地方武装到新四军,再到解放军序列,纵跨6个年度,辗转9个省区,抄录的曲目逐年增加,且字迹由稚嫩凌乱渐渐变得娟秀整齐。我突然想到,这些歌曲其实早已嬗变为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一方纯净的心田里植根抽芽;而那些穿插于歌曲中的旁注和修改的笔墨,恰如剪裁出英雄战士生命之树抽枝拔节的旖旎侧影!
须知,烽火岁月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谣并没有曲本,战士们往往是边听唱边记词,尔后根据旋律补曲,在记录中修改、传唱中锤炼。很多后来成为经典的战地歌曲,就在经历这段朴拙而传奇的琢磨中日臻精美。陈洁在日记中细腻地写下了记录这些战地歌曲的曲折艰辛,以及在演唱和修改中收获的感悟,由此而萌发了独立创作的设想和激情。然而这一切俱因战争魔手摧残而化作美丽的云烟,陈洁艺术生命的休止符戛然錾刻于大战胜利前夜:“我懂得今后应该怎样为党工作,怎样贡献我的终身。我的心像激流一样挺进,解放上海,解放全中国……”
我缅想的思绪仍盘旋于那烽火年代。淮北平原那间低矮茅屋的深夜,马灯火苗随风摇曳,合上战地日记本,陈洁起身透过窗棂眺望冰冷的银河。那一刻,诡谲战场死般沉寂,稀疏星斗似乎正传递着某种玄机,一阵突如其来的焦渴与兴奋激荡于胸。陈洁再次坐下铺开素笺疾笔长书:“觉民,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
然而,一切都已铸成擦肩而过的悲怆。
这束蘸血的文字翌日黎明时分辗转到了陆觉民手中,他无法接受这份自天而降的残酷!他至爱的战地百灵,竟牺牲于淮海战役敌军的最后一轮空袭!长歌当哭,穿过泪光,陆觉民突然看到,朝霞赤艳的地平线上,一曲血染的霓裳正款款飘向苍穹,一个声音在天地间回旋如吟:此曲只应天上有,在人间,绵绵爱,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