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风采 > 老同志心里装着老区百姓的事
老同志心里装着老区百姓的事
作者:南京市六合区老区开发促进会 南京市六合区扶贫协会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6-16 浏览次数:7767
南京市六合区老区开发促进会的老同志们,从促进老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农民增收出发,尽心尽力工作,并探索了不少有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南京市六合区老区开发促进会的老同志们,从促进老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农民增收出发,尽心尽力工作,并探索了不少有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牵线搭桥努力办大事
近年来,我们在帮助老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上采取了“整村推进”的办法。区、镇老促会分别联系一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帮助全面规划,帮助兴办实事,帮助培育主导产业,帮助经济发展,帮助百姓增收。
我们采用了恳谈会的形式,邀请市老促会领导,区主要领导,市、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到联系村。请他们论证项目,落实资金,起到了举社会之力帮助办大事的效果。我们从市、区联手联系一个村开始,到每个镇联系一个村。从2007年换届以来共联系12个村,实施“整村推进”,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基础设施项目105个。较好地改善了老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其中部分村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由本镇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
拾遗补缺不忘办小事
拾遗补缺,力所能及做小事是老促会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有些“小事”恰恰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水源紧张的山区要挖塘筑坝,水路长渠道易毁需要改建为硬质化,小型电灌站年久失修出水量不足需要改善。老同志对这些“小而不言”的事,一一记在心头,逐一落实,逐年实施。2007年以来共为老区挖塘筑坝35口,改建小型水电灌站六座,改造危桥五座,小型水库消险保安两座,修筑硬质化渠道3600米,解决百姓燃眉之极,深得干群好评。
促进生产全力办实事
为帮助老区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进省农科院的优良山芋品种苏薯八号,扩大种植面积,当年取得比种植水稻高出两倍的效益。为帮助改造贫脊土地,又配合党政部门引入大企业承包荒岗荒山,三年建成万亩桃园,不仅增加了土地产出,也帮助农民就地转移成为拿工资的农民工。为了改造交通闭塞状况,争取交通部门立项支持,建了乡村灰色化道路25公里,拉近了与城市的距离,加快了农产品流通。六合区农村第一条三公里灰色化道路就是老促会牵头建成的。
关注民生尽力做好事
老促会的老同志,怀着对革命老区、对“三农”的深厚感情,不管严寒和酷暑,经常深入村庄,深入农户了解生产发展,了解百姓需求,并竭尽全力争取为百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2007年以来,先后争取到资金137万元,帮助铺设维修村组之间的晴雨砂石路3.5公里,改造困难户危房险房62户,打深井三口,修民族乡水厂一座,解决7000人饮用水的问题,还联系争取建了标准村级卫生室二座,维修校舍一座。
扶贫济困热心做善事
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困难农民家庭增收,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老同志十分重视的问题。从实践中主要采用两种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就业式帮扶,用省市给的扶贫项目周转金和自己的贷款贴息,扶持企业或大户让他们扩大生产,从而吸纳我们介绍的贫困户子女进厂(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一般每户一人进厂当年就能有一万余元收入,初步脱贫。2007年以来经我们介绍进厂的有1606人,使这些贫困户走出了贫境;二是智能扶贫,通过为农民提供经费协办资质培训,推荐学习读书等方法,共办农业科技知识短期培训235期,受训21242人次,其中有136人拿到初级电焊工资质证书,27人拿到汽车驾照,65人进入扬州天海职校学习,使他们增加了就业技能。被帮助过的困难户都高兴地说:“是老促会的老同志为我们穷人做了大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