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英年早逝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刘炎
英年早逝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刘炎
作者:宋凤英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29 浏览次数:7671
在新四军诸将领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高级指挥员——刘炎。他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是担任支队司令员和指挥部总指挥陈毅的主要助手;他曾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和师长粟裕是亲密搭档。由于多年带病工作,刘炎于1946年11月英年早逝,终年42岁。
1939年,(从左至右)陈毅、刘炎、刘飞、叶飞、吴焜、乔信民与新四军六团部分领导在一起合影
在新四军诸将领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高级指挥员——刘炎。他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是担任支队司令员和指挥部总指挥陈毅的主要助手;他曾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和师长粟裕是亲密搭档。由于多年带病工作,刘炎于1946年11月英年早逝,终年42岁。
参加秋收起义坚持井冈山斗争
刘炎原名刘安焕,1904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刘炎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刘炎赴武昌参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战士。不久,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警卫团由武汉转移到江西修水,8月,刘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2日,警卫团奉命离开武汉,乘船东下准备参加南昌起义。途中警卫团接到南昌起义提前爆发的消息,便参加了湘赣秋收起义。9月19日,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师后,由毛泽东率领向井冈山进军。行军至泸溪时,遭到敌人袭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当时,部队还未来得及进行改造,没有形成党的坚强领导,又接连受挫,因此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了部队的政治和思想教育情况,认为要巩固部队,必须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战士中大力发展党员。刘炎此时任副班长,他深入做思想工作,统一大家的思想,很多人提出了入党要求,这其中就有解放后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中将军衔的赖毅将军。
刘炎找赖毅谈话,了解情况,赖毅叙述了自己的经历:“我原是造纸工人,在搞工会工作时加入了共青团,‘马日事变’后被通缉,从家乡逃出来,到修水找到了平江工农义勇军,参加了革命队伍。”刘炎听完赖毅的叙述后让他去找党代表。后来,赖毅向党代表提出了入党要求,党代表叫赖毅填写了入党志愿书。不久,红一团行军到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的水口,停下来休整,在一所大祠堂里,毛泽东主持了赖毅、欧阳健、李恒、鄢辉等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
1927年9月29日,红一团在修水县的三湾村进行整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时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刘炎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红一团各连的党支部都建立起来了,在这以前,党支部设在团里,各连只有党小组。党支部一建立,连队有了领导核心,各种工作开展得非常迅速。刘炎和赖毅编在一个党小组里,他们差不多每天都要分析一下情况,并积极培养发展那些革命意志坚定、工作积极的同志入党。
1927年11月,刘炎所在的红一团一连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兄弟连队一起,一举攻占了茶陵县城。毛泽东来到一连,赞扬他们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指出“军队只有服从党的正确领导,才能赢得胜利”,并首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1928年1月,一连作为主攻连,参加了攻克江西遂川县城的战斗,党员冲锋陷阵,战士奋勇向前,打了一个漂亮仗。在转战途中,刘炎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努力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和进驻井冈山之后,部队与敌人交锋时,刘炎英勇善战,并对战士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受到毛泽东的器重,将他从副班长提升为连的党代表。
从1928到1933年间,刘炎先后担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和军政治委员,1929年12月,刘炎出席了古田会议。1933年,刘炎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负伤20多次。
参与创建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炎仍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7年,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七七事变后到冀中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1月,刘炎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协助司令员陈毅率部挺进江南,在溧阳、金坛、丹阳、句容一带,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进行了200多次战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4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也曾到过茂林,先遣队在方志敏、寻淮洲的率领下,转战皖南期间在太平县潭家桥同敌军发生激战,寻淮洲不幸身负重伤。部队进入泾县南部山区向茂林进发,在村头虎壁墈一带遭到敌自卫团伏击,双方交火后敌人很快逃窜,寻淮洲被用担架抬到茂林,救治无效当晚牺牲,遗体埋葬在茂林南边的“蚂蚁山”上。红军开走以后,国民党七十九师来到茂林,他们封锁交通戒备森严,在蚂蚁山掘墓破棺,取走寻淮洲烈士的头颅向上邀功请赏。1938年5月,陈毅、刘炎等率一支队东进抗日,还没有到茂林,陈毅就和刘炎谈论着红七军团长寻淮洲的遗骸葬在茂林,应当整修一下。他们一到茂林,就访问当地老人,找到了寻淮洲的荒冢。当夜,陈毅就在烛光下用毛笔撰写墓志铭——《寻淮州同志略历》,碑文由刘炎书写,他们又要副官去找石匠师傅刻碑,整整忙了一夜。
6月1日,陈毅、刘炎率一支队主力离开皖南东进,进入苏南地区。在溧阳县新桥镇,陈毅、刘炎听取了粟裕关于先遣支队活动和苏南地区情况汇报,随后,新四军二支队主力、三支队六团也进入苏南地区。进入苏南的新四军向东、向北全面展开,取得一系列胜利,军威大振,民心大振,敌伪震慑。同时,刘炎等人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联络各地爱国、进步、友好人士及武装,摧毁伪政权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政权,扩大根据地,扩大主力和地方武装。
刘炎长期战斗在恶劣的环境里,积劳成疾,得了肝癌,躺在担架上仍指挥部队与日寇血战。
献身革命勋劳永存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新四军主力奉命从苏北撤往山东。这一年,刘炎病情严重恶化,11月进入山东临沂县西桃花村山东军区后方医院治疗。右腋下的肿瘤发展到拳头大,剧烈的疼痛折磨得他满头大汗,整天不能进食。医务人员十分焦急,要给他注射当时昂贵又稀少的葡萄糖。刘炎坚决不同意:“现在药品十分紧张,前方的干部战士每时每刻都在流血,把这些好药留给重伤员吧,他们更需要。”在刘炎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让医务人员注射一滴葡萄糖。
刘炎强忍着疼痛,孜孜不倦地阅读毛主席的著作和党的文件,对前方来探望他的领导和战友,首先询问战争形势和部队的情况,然后说:“前方打仗,工作繁忙,你们不要回来看我,大家为党为革命作贡献,就是对我最好的关心,这样,我就高兴,我的痛苦也减少了许多。”重病中,刘炎始终保持乐观,“人生自古谁无死,只可惜,我为党、为人民、为革命还没做许多工作,就不行了。很多事,还要靠你们去完成。”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中,刘炎仍然关心党的事业,用自己的言行鼓舞着周围的人。
1946年11月20日晚,刘炎病情垂危,妻子陈模带着三个女儿伫立在他的床前,望着戎马倥偬、身经百战的丈夫,陈模痛不欲生。刘炎拉着陈模的手,吃力地说:“我干了一辈子革命,没有给你和孩子留下什么。我只留给你们两句话:任何时候要经得住考验!任何时候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说完就闭上了双眼,年仅42岁。中共中央华东局在讣告中为之写道:“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之精神,永垂不朽!”陈毅为刘炎题词:“献身革命勋劳永存,服务人民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