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 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作者:罗平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15 浏览次数:776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是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敌人最多,作出的牺牲最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强组织,强队伍,从而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九一八事变以后,党始终站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前列。
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团结抗战”的主张,并为争取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艰苦努力。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制定了全民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虽然国民党拒绝接受这条路线,但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内得到认真贯彻,党在这场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中起了政治领导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指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但抗战不会速胜,必须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成为长期抗战的指导原则。为了坚持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抗日部队中,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使其担负着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壮大,最后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获得大胜利、大发展。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与此同时,自身也获得很大发展,人民军队由抗战开始时的四五万人扩大到120万人,民兵260万人;根据地由陕北仅有的面积不大的一块扩大到19块,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做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非常重视思想建设,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决共产党员思想入党问题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和行为准则。毛泽东为此树立了两个典型:一个是外国人白求恩,一个是干着平凡工作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确立了两个命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除强调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外,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增加了作风建设这一内容。重申党的纪律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要求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指出共产党员应在革命实践和群众斗争中,加强学习、自觉锻炼、潜心修养,树立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的最高原则。这期间开展的整风运动,便是一次普遍的、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获得丰硕成果,集中体现在党的七大上,主要是: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规定党内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把严格的集中制与广泛的民主制结合起来,党的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与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起来;概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作风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这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抗战时期党十分重视开展学习运动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而思想建设又是从抓学习开始的。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号召“来一个全党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些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些”。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干部教育部,以张闻天为部长、李维汉为副部长。随后召开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在这之后,延安各机关、学校、部队均设立了主管干部教育的机构;规定每天二小时学习制度,奖勤罚懒;学习内容理论与文化两样或并重或偏重;方式是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并用,把学习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都应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此期间,毛泽东陆续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以及《论政策》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名著,供各级干部学习和研究。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批判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主观主义态度和作风,要求树立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作风。对于在职干部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抗战时期全党学习运动的最大成果,是为延安整风作了准备,并且为党开创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在以后几十年党的生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践行了许多新的措施和做法,其中很多延续到今天,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实践意义。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吸取,然而最重要的是学习敢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来推进当今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同时,我们党还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而建设学习型政党则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