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 外婆 我为您骄傲
外婆 我为您骄傲
作者:沈金韬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15 浏览次数:6962
我的外婆已进入耄耋之年。岁月的风霜布满了她的额头,勤劳的双手堆满了厚重的老茧。时至今日,在烈日当空的午后时分,金黄色的麦田里还经常会出现她的身影。
外婆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用炮火的杀戮强占了美丽的扬州。由于国民党军抵抗不力,不久,扬州下辖的所有乡镇也相继失守。日寇肆意横行,大好河山化为一片废墟。
目睹同胞的苦难和家乡的沦陷,年轻的外婆把新婚不久的丈夫送到了抗日的队伍——新四军,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亮剑出鞘。在丹阳一次对日军的激战中,外公不幸身负重伤,在死人堆里被一位同乡战友发现背回了家中。当满脸污浊,遍体鳞伤的外公出现在外婆眼前时,外婆的泪水止不住泉涌。
外公虽然死里逃生,但此时已是奄奄一息。为给外公治伤,外婆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也包括自己的嫁妆。可是在那硝烟战火的岁月,由于日军在物质上的严密封锁和经济上的野蛮掠夺,治疗刀枪伤的药就更加难求。也许是上苍怜悯这对苦难的小夫妻,在外婆的精心照料之下,外公的伤奇迹般的好转过来,但从此落下了严重的病根,一到阴雨天气浑身疼得发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村党支部开始搞起了军烈属的补偿工作,各家各户都忙着填写申报材料。当相关同志拿着申报表找到外婆时,可敬的外婆仅仅留下了光荣的证件,放弃了政府的补偿。就这样,外婆凭借着勤劳的双手,独自将六个儿女抚养成人。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后,村里来了一支招兵的队伍。外婆望着超过自己个头的长子,深情地说:“孩子,国家需要你了,当兵去吧!”
自长子当兵后,前后七八年间,她陆续将自己的小儿子、老闺女、侄女、侄子送入了军营,并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位部队干部。外婆家第一代男人保卫国家、上阵杀敌,第二代男人守卫国防、奉献青春。子女们没有辜负老人的期盼,长子凭借自身的努力,后来成为副师级干部。女儿女婿也都是营团级干部。
随着家中第二代军人陆续退伍、转业,孙辈们一天天长大,外婆又无私地把我们送入军营,两个孙子在部队,一人当上了军官,一人成为了三级士官。在外婆的鼓励下,我也步入了一所国防院校。临行前,外婆悄悄地塞给我200元钱,一再叮嘱我“好好学习,争取有出息,不要为长辈们丢脸”。在她的心中这个家是不允许存在污点的,在她的心中没有什么比送子孙当兵更光荣。
22年来,我跟随当兵的父亲“转战”祖国的大江南北。久居扬州的外婆,时常牵挂着当团干的大女婿一家,我也是孙辈中最令她牵挂的孩子。记得父亲转业那年,已经有24年军龄的父亲,本想选择留在省会工作。然而,外婆很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在她的心里,穿上军装就必须服从国家分配,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脱下军装就必须回到故乡奉献光和热。因为我们是扬州人,这里是我们的根,这里是外公用鲜血誓死捍卫的家园。
我在一岁那年就随父亲去了祖国的北疆,漂泊了两年后,在河北唐山某偏远山区炮兵部队待了八年。那里山高林密,层峦叠嶂,几乎与世隔绝。随后几年,父亲调到安徽,我也随之在安徽待了八年。或许是离家太久,或许是多年漂泊不定,“性情顽劣,放荡不羁”的我时常让外婆担忧。但是她的处理方式与父亲的简单粗暴相比,让我倍感欣慰。说也奇怪,她对我顽劣的性情从不挑剔,也不刻意让我去改变。而是跟我讲道理,谆谆教诲让我终身难忘。
这就是我可亲、可爱、可赞的外婆。我虽没有像《外婆的澎湖湾》那般优美的词曲献给您,但我要用热情的笔墨记录下您亲情的伟大。